近日,东城区召开“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与工作推进会。与会人员参观了东城区“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并于会前观摩了北京市第二中学、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等10所学校的AI与学科融合课及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展示。
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东城区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2021年获评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基地。2024年,区域教育智能化建设再添硕果,10所中小学获评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7所中小学入选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校,北京宏志中学入选教育部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跻身北京六席之一。

立足多年积累的基础优势,东城区全力推进“五个行动、五个一批”规划,以技术赋能教育提质减负增效,为教育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五个行动”涵盖人工智能赋能课程供给、教育融合创新、师生素养提升、教育评价优化、“头雁”创建五大方向;“五个一批”则聚焦培育优质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数智赋能典型场景、骨干教师队伍、特色评价标准、标杆校及联合体五大目标,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体系。
为培育一支兼具“人工智能+教育”前瞻视野和实践落地能力的干部队伍,东城区联动区教科院、区委教育工委党校,自去年10月起,实施东城区学校首席信息官全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主题研修项目。项目实行“行政主导推进、业务专业助力、校域实践转化”模式,通过异地研学、系统授课、交流分享等多元形式,历时一年,举办15场专题讲座、20次案例分享、3次主题工作坊,全区70所中小学校打磨形成《学校“AI+教育”应用场景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梳理提炼近200个创新案例,培养出一支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的首席信息官专业队伍,为区域和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筑牢人才支撑。
针对一线教师,区教委信息办精准推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场景培训,涵盖AI助教、AI课堂评价、AI大模型、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等20余项技术培训与试用内容,由各校自主选择参与。目前,全区校级人工智能应用种子教师团队成立率、校级人工智能个性化培训开设率均达到100%,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为支持学校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传统教育教学难题,推动提质减负增效,东城区于今年3月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发展“揭榜挂帅”行动。行动坚持“广泛探索”和“难点突破”并重,设置适合所有学校的基础型任务与面向市区示范的创新型任务,鼓励学校打破壁垒,开展跨学科、跨学段、跨校联合结对,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携手攻克教育难题。


围绕“问题导向”与“成果产出”核心,东城区拟定26个细分方向,指导学校开展“小切口”深研究,重点打造覆盖课堂教学、教师减负、学生个性化学习、教育评价、五育融合、人工智能跨学科课程建设等领域的标杆应用场景。一师附小、板厂小学等借助课堂观察工具助力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方家小学、宏志中学、50中等积极探索大模型在课前、课中、课后的科学规范创新使用,推动教学提质减负增效;11中、工美附中、青年湖小学、府学小学等依托学科基地优势,创新探索学科特色智能体研发;广渠门中学成立多学科联合的智能体工作室,并发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手册,其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的唯一代表,入选教育部的《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
聚焦理念引领、技能提升、示范带动三个层次,针对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切实做”,东城区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熊璋教授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师讲授开学第一课,并录制“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面向全区12万中小学生播出,树立起可参照的示范样板。
以新鲜胡同小学、黑芝麻胡同小学等多所率先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学校为种子单位,东城区鼓励引导试点学校依托课后服务、学生社团等载体,让人工智能教育走向常态化、普及化。教研部门发挥信息技术及信息科技教师学科优势,带动各学科教师共同研发教学内容、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进一步完善区域人工智能教学资源。2025年,教研部门深度参与新华网、北京出版社联合组织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用书研发,该书已于本学期供学校选用。
自2024年起,东城区加强技术支撑与科研引领,立项125个人工智能赋能的校级试点研究,成立人工智能课堂循证种子教师工作坊,为学校及一线教师提供能力提升资源和成果示范平台。同时引入30余项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及工具,覆盖智慧心育、智慧体育、智能作文批阅、智慧阅读指导、智慧作业、教师智能备授课等教学全场景,供学校参考使用。

在规范管理方面,东城区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共同研制了《区域教育系统智能教育产品应用规范指南(试行)》,并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北京市密云区教委、天津和平区教委、天津武清区教委、河北廊坊市教育局七家单位举行发布仪式,进一步扩大东城智慧教育品牌的示范引领效应。
如今,东城区“人工智能+教育”已迈向新阶段,“智慧·领航2030”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通过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专家指导委员会、区级研究共同体、校际联合体、骨干教师讲师团等方式,立体化推进东城区“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研究和成果示范。
区教委负责人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学生个性化学习路径优化、教师工作减负增效、课堂活动转型升级、教育评价精准开展、教育资源智能调配等方面,为教育领域注入了全新动能。校园中的学科界限被打破,一种新型育人关系和新质育人观逐步形成。“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谁来教”的新变化,已经发生在每一所学校、每一节课。下一步,东城区将以“守正”之心坚守教育本质,以“创新”之力拥抱技术变革,不断优化教育决策机制、丰富课程资源和应用场景,强化数据赋能、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保障,推动教育形态与模式实现深层次变革。
素材来源:北京东城、东教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