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
开心田螺
2025-03-24 13:56:04
0

本文内容选自本人专著:《再无孤岛 跨学科的逻辑、路径与实践》,近期已由上海远东北版社出版。

主题,是指文艺作品或者社会活动等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

1.“主题”这个词

“主题”一词源自于德国,最早它是一个音乐术语“Thema”,即乐曲中最具有特征的,并处于优越地位的旋律,也即主旋律。音乐中的这个术语后来被移植到文艺创作及文章写作中,把文艺作品与文章中的中心思想称为主题。日本从德语中翻译过来,因为日本使用我们的汉字,所以用汉字写做“主题”,日语读音“秋代以”。我国现在使用的“主题”这个词,是从日语引进的,我们将这个词直接引进,写法相同,当然我们是用汉语的音来读。

我国古代没有主题这个词,但主题这个概念却自古就有。古代用意、旨、主旨、主脑等等词表达。常说的“立意”也即确立主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主题”是跨学科得以实现的枢纽,是构建学科关联的桥梁。恰当的主题选择可为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调,是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第一步。

2.主题的来源

主题来源的途径有许许多多。

(1)来源于真实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各类真实情境中提炼跨学科学习主题。

学生的生活世界里隐藏着许多复杂的情境,这些情境如果深究下去便会和学校里的科学世界相联系。用科学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可以深度链接学生的经验知识和学科知识,推开日常生活的大门,带领学生进入学科知识的殿堂。

比如,以“清明”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清明是自然节气点,阳春三月,桃红柳青,溪河泛碧,正是人们赏花游春、强身健体的大好时节,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清明又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人们通过对先人墓地的清扫、添土、拜祭、献花,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为了让同学们深刻了解清明节的内涵,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可以以“清明”为主题开展多学科的跨学科教育活动。比如:

语文学科,在中国古诗词中,不乏与清明有关的诗句,可指导学生积累关于清明的诗词名句,在欣赏与诵读中品味诗词中传递的穿越千古的厚重情思。

书法学科,围绕清明节相关内容,以作品欣赏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欣赏“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及不同书家所写“清明”二字,练习书写杜牧的古诗《清明》,体现书法鉴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念。

美术课,选取“放风筝”这一习俗,通过了解风筝的结构与色彩,让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画出了表现春天放风筝的图画,并亲手设计各种各样漂亮的风筝,提高色彩感知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手工制作的能力。也可绘制油纸伞,“清明时节雨纷纷”,烟雨中的油纸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美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绘制油纸伞,在伞上配画和古诗。

科学课堂,同样是以风筝为主线,老师向同学们讲解风筝的历史、风筝的原理以及如何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学生们自行实践将风筝放飞的过程,不但能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体会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还可组织学生观察清明节前后天气的变化,指导制作天气日历。“清明时节雨纷纷”,用科学课上学习的天气符号,记录下清明前一周的天气变化。着眼于清明三候中的“虹始见”,引领学生从彩虹现象入手,在模拟彩虹实验中发现彩虹形成的秘密,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并了解清明时节可以看见彩虹的原因,感知自然节气中的科学魅力。

音乐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吟唱《清明》这首古诗,用悠扬的音乐,在优美的歌声中追寻清明的记忆。或以“踏青”为切入点,老师带领学生们学唱这首歌曲,那欢快轻松的节奏,让孩子们感受到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时的喜悦。

劳动课,可以让同学们学习制作青团,并一起品尝。清明时节是品尝制作“春日好滋味”的节日。圆圆的青团,象征一家团圆。可爱的小青团清香诱人,圆润饱满,也彼此分享着品味春天的快乐。

体育课,织织师生进行励志远足踏青活动。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尽情地踢毽子、跳皮筋、打沙包、放风筝,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

祭祀活动。通过祭祀活动,怀念逝去的亲人,谨记家族先祖世代传承的家规、家训,将家族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等代代相传,

祭扫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园是对保家卫国作出巨大贡献的烈士的纪念,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激励自己爱国爱民,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学习历史,了解先人的足迹,了解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从而提供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历史文化的机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我和我的家》一课进一步引导同学们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血缘关系,自己家的家庭结构,并初步建立起家族意识。

以“清明”为主题的跨学科的活动中,可以综合语文、美术、科学、音乐、道德与法治等学科,通过多角度、多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真实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心灵深处,厚植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感,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深深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以节日为主题的跨学科的活动,除清明外,还可以有许多,比如:元旦、春节、元宵节、妇女节、植树节(3月12日)、劳动节、青年节、母亲节(五月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六月第三个星期日)、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等等。

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节日的主题之外,和真实生活情境相关的主题不计其数,只要开动脑筋,主题的选择无穷无尽。

(2)从身边的资源选择主题。

地方资源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资源。如在地理课程中,有关于“区域发展”的跨学科主题,以深入理解区域发展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强调因地制宜,培养家国情怀,促进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选择“在身边发现历史”的主题,综合运用地理、道德与法治、语文、艺术等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不同时期存留下来的物品和亲历者的回忆,探究其历史背景,了解各个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从自己所在乡土资源出发选择主题,集语文、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相融合,拓展到历史、地理等学科,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认识家乡的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3)从社会热点中选择主题。

时事热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更能触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思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围绕全球问题、社会热点、学术科研、生活实际等选取跨学科学习主题

例如,美国近几年对我国的芯片产业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基于这一情境素材,我们可以设计“芯片与国家未来”这样的跨学科学习主题,让学生从地理、政治、化学、信息等学科角度,分析制裁措施对我国的影响、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芯片的研发与制造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必须在关注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公共福祉,把个人引向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也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青少年关心社会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需要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社会并深刻地体会到自我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4)来源于学科知识的跨越。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现实的复杂问题。好的跨学科主题必须能够充分体现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找到不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耦合点。因此在设计主题时,不能仅满足于学科背景的简单拼接,而要反思不同学科在共同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有效的问题解决视角。

例如,碳循环是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需要跨学科理解的概念。理解碳循环的过程,首先需要从化学学科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其次需要理解生物课程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后还需要从地理的角度考察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基于三个学科视角,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最终才能促成学生对碳循环的跨学科理解。

在一个主题中联结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对跨学科主题设计者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对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较为迅速和准确地整体把握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设计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积极地和不同学科教师展开讨论。关键问题要能够打破学科边界、超越知识界限,尽可能地联结更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的理解,也能促进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加强学生的已学知识、生活体验与当前学习内容之间的意义关联。

(5)来源于教材内容。

从学科教材中梳理跨学科主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高中地理为例,第一册侧重于“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关系密切;第二册侧重于“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镇与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等内容,则与历史、政治、语文等学科有更多的相关性。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地理知识,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小学课程以分科课程设置为主的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教学改革新要求。主题活动教学可以聚焦学科学习的某一重点或难点,融合跨学科资源,多科集中发力,使学生积累丰厚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主题选择的原则

主题选择应承载本学科核心内容,联结多学科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考虑学生兴趣、需要和接受程度,具有可操作性。

(1)体现学科的跨越性。

好的跨学科主题必须能够充分体现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找到不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耦合点。教师需要在设计主题时,不能仅满足于学科背景的简单拼接,而要反思不同学科在共同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问题解决视角,这就对跨学科主题设计者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

(2)关注学生的兴趣。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选择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学生兴趣并不是判断跨学科主题适切性的唯一标准,而是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并对学生的兴趣进行甄别和升华。

(3)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求。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必须考虑大多数学生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差异、发展水平等。

(4)具有可操作性。

跨学科主题的可操作性,是指主题可以操作,能够实施。选择跨学科主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本班、本校的现实条件,需要充分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不足和生长点。尤其是一些需要走出校园与社会群体或企业接触的主题活动,更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才有可能实现。

本文选自本人专著:《再无孤岛 跨学科的逻辑、路径与实践》“第七章 当代教育的学科跨越”的第三节,该书近期已由上海远东北版社出版。下面附该章节的原稿目录,供参考。

第七章 当代教育的学科跨越 203

7.1 当代教育理念的学科跨越 204

7.1.1 以人为本教育 204

7.1.2 全面发展教育 205

7.1.3 素质教育 206

7.1.4 核心素养教育 208

7.1.5 和谐教育 211

7.1.6 终身教育 213

7.1.7 创新教育 216

7.1.8 STEM教育 218

7.1.9 STEAM教育 220

7.1.10 创客教育 222

7.1.11 智慧教育 223

7.1.12 未来教育 225

7.2 当代教学模式的学科跨越 227

7.2.1 现象式教学 228

7.2.2 项目式教学 234

7.2.3 问题驱动教学 236

7.2.4 情境教学 238

7.2.5 案例教学 241

7.2.6 范例教学 243

7.2.7 体验式教学 247

7.2.8 拓展式教学 249

7.2.9 互动式教学 251

7.2.10 翻转课堂教学 253

7.2.11 协作学习 256

7.2.12 自主学习 258

7.2.13 碎片化学习 260

7.2.14 深度学习 262

7.2.15 探究性学习 265

7.2.16 跨学科研究型学习 268

7.3 跨学科主题学习 273

7.3.1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征 273

7.3.2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 277

7.3.3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 283

7.3.4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 284

7.4 跨学科教育的活动形式 286

7.4.1 辩论 286

7.4.2 演讲 288

7.4.3 参观活动 290

7.4.4 文体娱乐活动 292

7.4.5 公益活动 293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爸,我考上乡镇事业编了,月薪三... 电话那头,儿子那带着掩不住的兴奋声浪,瞬间拨动了我的心弦:“爸,我考上乡镇事业编了!月薪三千八,五年...
小猿AI服贸会发声:以“三维提... 9 月 11 日下午,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论坛隆...
荆州公考面试培训机构哪家强?多... 《荆州公考面试培训机构哪家强?多维剖析助你抉择》 考公免费咨询电话:4009810787 在荆州,...
第41个教师节,郑州文源小学这... 大象新闻记者 毛韶华 通讯员 徐啟慧/文图 九月的校园,暖意融融,敬意满满。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免费的馈赠,珍惜的心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任正非接受...
老师说幼儿园饭菜香,请家长放心... 标题:老师说幼儿园饭菜香,请家长放心,看到朋友圈照片,我一脸懵逼! 在这个充满童趣与欢声笑语的幼儿...
每次高考都有固定节目上演,第一... 阅读此文之前,请帅气与貌美的帅哥美女们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
再创新高!33地39场“双迎新... 8月,大工“双迎新”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北京(青友会)、山西、沈阳、大连(物理分会)、丹东、...
实习来临 | 山东工商学院许恒... -暑假作业- 这个夏天,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带着知识与梦想,走进党政机关的实践课堂。他们褪去校园的...
全红婵已到暨南大学报到,与体育... 9月13日,暨南大学正式迎来2025级新生。 记者从该校最新获悉,著名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已到该校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