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考这件事,对于我国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就是改变命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分水岭。
每年高考之后,都会出现一些“风云人物”,他们在千千万万的学生中或许并不起眼,但成绩出来之后,却能够一鸣惊人。
被称为“高考牛人”的山东考生王端鹏,曾经在高考中拿到了749分的成绩,距离满分750分只差一分。
自由学习,金榜题名
王端鹏是2004年参加的高考,当时他被称为烟台二中的考神,高考满分也才750分,王端鹏就考了749分。
不过当年很多高考分数非常高的考生,其实都是有额外加分的,王端鹏的高考裸分是729分,有20分的奥赛一等奖加分。
不过729分的成绩也已经非常高了,语数外的满分都是150分,王端鹏的语文得了138分,英语得了142分,数学则是只丢了一分,拿到了149分。
王端鹏最牛的就是理科综合,拿到了300分的满分,即使是裸分729分,也有资格任意挑选全国最好的大学。
奥赛加分,也是王端鹏凭借自己的实力得来的,毕竟参加奥赛的人数也不少,能够拿到一等奖还是非常难的。
高考这么高的分数,王端鹏最终选择了怎样的学校?他又是如何成为大家口中的烟台二中考神的呢?
对于高考状元,人们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一定是聪明,能够得到749的高分,王端鹏自然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高智商的天才。
诚然,能够在繁复的题目中抽丝剥茧得出正确答案的,不会是智商有人问题的学生,但王端鹏虽然聪明,但之前的他却是一个比较不起眼的普通学生。
1986年,王端鹏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其实那个年代的教师职位,并不像现在一样竞争这么激烈,自然待遇也不如现在。
王端鹏的家庭条件还是很一般的,父母每个月的工资除去日常开销,交了王端鹏的学费之后,基本上剩不下多少了。
不过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孩子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毕竟父母都是老师,在教育方面肯定是比一般的家庭更科学。
在上学之前,父母就已经在家里为王端鹏完成了教学的启蒙,还教了他不少简单的算数、拼音甚至是英文字母。
因此王端鹏刚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很快接受老师的教学,无形之中就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了信心。
王端鹏的成绩一直都非常好,不过并不是父母一直逼迫他,而是王端鹏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不需要催促就能及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王端鹏的父母对于他的爱好从来都不吝啬,王端鹏有段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各种类型的课外书。
但当时我国的印刷行业比不上现在,也基本上全都是实体书,因此每本书的定价并不低。
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然知道这笔钱是不能省的,况且他们非常鼓励孩子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家里给王端鹏买的各种书籍都能摆满几个大书柜。
这些课外书中,最多的就是科普类型的,身边的朋友都觉得这样的书籍枯燥乏味,但王端鹏却乐在其中。
看这些书籍的优势在初中和小学的时候并不明显,但上了高中,尤其是在文理分科之后,王端鹏的能力就凸显了出来。
王端鹏是以全区第五的成绩,考上了烟台市第二中学的,这是当时烟台市的重点高中,而王端鹏进入的,更是重点实验班。
这里毕竟是山东,山河四省的高中都有一个非常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不断重复”,将所有的题目练出肌肉记忆,只要看到题就能提笔去解,基本上就算是取得阶段性胜利了。
王端鹏的高中生活就是这样,每天从早上五点,一直到晚上十一点,这期间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排满了。
这样的生活,山河四省的每个高中生都要经历,王端鹏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每一次考试都非常重视。
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王端鹏高考的年代,是要先估算自己的高考成绩,然后报考学校,成绩出来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考的到底怎么样。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王端鹏因为749分的成绩,成为了当年的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但这个成绩引来的过分关注,其实也会给王端鹏带来一些困扰。
过分关注后的迷茫
王端鹏在成绩出来之前,他就有预感自己考得不错,因此早早报考了清华大学,成绩出来之后,王端鹏也顺利被清华录取。
自从成绩出来,王端鹏被冠上了状元的头衔之后,就被各种采访和报道包围了,状元嘛,谁都想让他分享一下学习经验,这无可厚非。
但在采访被发出去之后,不少人都在感叹王端鹏的成绩,但也有一部分人,偏偏盯着他的相貌说事。
有些人的说法还是比较委婉的,称王端鹏的长相比较普通,看不出来状元的气质,但也有人说的比这难听多了。
其实当时的王端鹏就是非常典型的高中生样子,一看就是不善于打扮自己的那种人。
所以当时就有人攻击王端鹏,其实刚开始的时候,王端鹏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采访会有负面评论,还是比较迷茫的。
不过后来知道是因为自己的长相,毕竟还有人当面说他的外貌看着就不符合高考状元的身份。
还有人称,王端鹏一看就是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就算是高考的成绩好也没用,以后走上社会了还是对其他事情一窍不通
王端鹏也只是笑一笑,回应称,知识和智慧都与外表没有关系,内在的力量往往会比外在的容貌更强大。
后来他的老师也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面解释,王端鹏并不是只是死读书,相反,他才是素质教育中真正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王端鹏的休息时间经常参与各种竞赛,还是个辩论高手,他本人还喜欢篮球和羽毛球,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也拿过奖。
从清华毕业之后,王端鹏也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王端鹏从来就没有让人失望过。
归途的选择
在清华大学,王端鹏也成为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其中一员,在这里,他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却也走向了更广阔的天空。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王端鹏也接连获得含金量非常高的荣誉,这也让他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即将毕业的时候,不少人都想知道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究竟是留在清华继续深造,还是就此踏入社会开启人生的新旅途。
但他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那就是到斯坦福进修,当时甚至有人唾弃他,指责他崇洋媚外,难道国外的学校就一定比国内好吗?
更有甚者,称当时王端鹏在高考之后的采访也都是哗众取宠,在清华的时候参加各种活动和实验就是为了出国铺路,以后又是一个留在国外发展的假洋鬼子。
王端鹏当时没有进行回应,好事者就信誓旦旦的声称王端鹏心虚,等他从斯坦福,下一步就应该是定居在美国了。
事实上,在斯坦福表现出色的王端鹏,也确实受到了诱惑力极强的橄榄枝。
当时斯坦福为了让王端鹏留在美国,不仅开出了百万美金的年薪,还承诺只要留下,就能够直接加入美国国籍,享受众多福利待遇。
在美国,王端鹏不仅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还能拥有更加先进的研究环境,这对于他的学术研究有着极大的好处。
身边的声音都是让他留下来,留下来就能过上和以往天差地别的美好生活,就连国内的朋友在得知他刚毕业就能拿到百万美金年薪的时候,都劝他留在美国。
可王端鹏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和别人口中所谓的最好选择不一样的事情,就像是年少时,别人都沉迷于游戏的时候,只有他一头扎进了科普类书籍中一样。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王端鹏做出了他心中的正确决定,那就是拒绝斯坦福的高薪聘请,回到中国。
在十几年前,这样的决定其实还是不被理解的,毕竟当时国内的科研环境与欧美国家确实是没法比。
但王端鹏认为,自己既然已经接触到了最先进的知识与研究,就应该将自己所学所感,用在那些对国家更有意义的地方。
回到祖国之后,王端鹏进入了中科院工作,不仅参与了不少重大的科研项目,还进行了一些创新型的研究。
王端鹏回到中国之后,他一年的收入也就是20万左右,这与斯坦福开出的条件简直天差地别,但他更在乎自己为国家做出了多少贡献,而不是自己拿到了多少工资。
他的选择狠狠打了之前那些口出狂言的人的脸,后来有记者想要将他高考状元与学成回国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报道,但是被王端鹏拒绝了。
后来王端鹏公开解释了自己的选择,他说中科院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但同时也是充满挑战和满足感的。
这个说法乍一听其实很矛盾,但仔细想想也没什么不对,每天重复的研究和实验当然枯燥,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充满挑战的,获得进展的时候自然也有满足感。
结尾
如今的王端鹏依旧在为国家奋斗,而他的学术成就越来越高,但为人处世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更没有自视甚高用资历打压后辈。
在工作之余,王端鹏不仅能够年纪比较大的前辈们一起喝茶下棋,还能与新来的年轻人一起打羽毛球和篮球。
融洽的团队氛围也让科研的过程更加和谐,有时还能碰撞出不一样想法,难关也一个个被突破。
现在的王端鹏仍然在中科院任职,他在高分子化学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都说高考是最重要的命运转折点,但高考之后,人生就再也没有标准答案了,希望考试的焦灼过去之后,每一个人都能在未来坚定信念,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