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部编八下语文实用型教学设计:《石壕吏》
开心田螺
2025-02-23 21:35:36
0

#2025春季开学季#

《石壕吏》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句式特点。

2. 品味诗歌构思,理解诗歌内容。

3. 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与诗人的情怀。

导入新课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们的眼睛,因为那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争,那是浸满眼泪、铺满鲜血的灾难。在这苦难的时期,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如椽大笔,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篇——《石壕吏》。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杜甫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

作品简介

《石壕吏》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文体知识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照古人诗体的分类,汉魏以后的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乐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属于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有四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古体诗也要求押韵,但比较自由、灵活,对字词的平仄没有严格要求。它的语言自由,可俗可雅,对对仗也没有什么要求。

预习检查

1. 自由朗读,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háo)、吏(lì)、逾(yú)、邺(yè)、戍(shù)、裙(qún)、妪(yù)、泣(qì)、咽(yè)

2. 示范朗读,注意句子朗读节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 自由朗读,读出情感。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疏通文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傍晚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在邺城戍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文言积累

老翁逾墙走

古义:跑,逃跑。今义:慢慢行走。

听父前致词

名词作状语,上前,向前。

整体感知

1. 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

明确:官差深夜捉丁不得,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

孙方乳,媳无裙;

翁逾墙,妇夜往。

2. 速读课文,梳理诗歌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2 - 3):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写老妇人力陈家事,揭露战争的罪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第三部分(4):故事的结局。暗示老妇已被差役带走

合作探究

1. 第1段哪一句是关键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在诗篇中起着什么作用?

有吏夜捉人是诗篇的关键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前面又加上一个字,更表明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来搞突然袭击,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凶狠残酷无情。这一句揭开了故事的序幕,故事也循此而展开。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表明差吏夜间抓人,连老翁也一样抓走,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老翁夜间一闻捶门声音,就顾不得年迈体衰、腿脚不灵,赶紧爬墙逃走,而由老妇出门应付。这深刻地揭示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了老妇一家悲惨遭遇的社会环境。

2. 第2段两句诗的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在这两段中起着什么作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一何,加强了感情色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这两句诗统领老妇苦啼申诉的记叙。课本编者把这两句诗独立成段,也是意在强调吏之怒、妇啼之苦和统领后文的作用。

差吏决不是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这里是实写老妇的苦啼申诉,虚写差吏的怒呼咆哮,以实现虚,在老妇苦啼申诉几层意思之间暗含着差吏的怒呼咆哮。

3. 第3段只是叙述了老妇的苦啼申诉。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 老妇的苦啼申诉包含哪几层意思?从中体现着什么样的进程?

老妇的苦啼申诉包含三层意思:(1)战争惨烈;(2)家境困难;(3)自请服役,从中体现着老妇不断苦啼申诉,差吏不断怒呼咆哮的进程。

5. 第一层申诉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表明老妇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她家已为那场战争作出巨大牺牲,论理论情都不应再到她家捉人了。且偷生,表明存者也生命毫无保障,更无生趣;长已矣,表露了对死去亲人的无限哀思。老妇沉痛地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恻隐之心,高抬贵手。但是差吏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逼出老妇进一步的苦啼申诉。

6. 第二层申诉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表明老妇家中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一个孤儿,和因乳孙而未去的衣服破烂的一个寡媳,家庭情况倍极凄惨。老妇申诉这些,意在唤起差吏的怜悯之情,网开一面。但是凶狠差吏仍然不为所动,继续怒呼,逼着要人,甚至要捉走寡媳,逼得老妇说出下面的话。

7. 第三层申诉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表现出老妇为了避免年迈丈夫、乳孙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

8. 4段前两句和后两句的遣词造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从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声,暗示出老妇已被捉走。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满足于捉走老妇,百般威逼,老妇再三啼请自己应役的漫长过程,如闻,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幕惨剧的发展,彻夜未能入睡。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呼应开篇的暮投,一个字,表明昨暮投宿,老翁老妇双双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个相送,老妇已被去承担那根本不应由她承担的徭役了。相送者、被送者的凄惨心情都无法表述。言简意深,凄情绵绵无尽。

9. 诗歌标题为石壕吏,诗人为什么却没有正面描写悍吏

明确:从作品形式美的角度来看,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虽然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目前这场平叛战争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以作者支持这场战争,并且希望此战获胜。他同时也明白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做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对统治阶级爪牙的凶横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10. 结合课文,思考问题:这种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什么?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明确:我们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能够感受到:

差役是(蛮横、凶悍)的

老妇是(悲伤、凄苦)的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同情)的

作者对战争是(厌恶)的

写作特色

1. 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是精炼。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不复写,而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

2. 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诗歌主旨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堂小结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

读杜甫,要读到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理解,全体起立,再一次齐读课文。

课堂检测

1. 根据提示默写

(1)《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写出官吏凶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D.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

3. 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B.诗中正面描写老妇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史之乱,提示主题。

C.“有吏夜捉人依据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一个字,含义丰富,既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又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狠毒。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对照强烈,一何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同时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赤峰市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第... 破茧与和解:家庭教育赋能高中生 化解人际冲突的成长叙事 天山第二中学 斯琴塔娜 一、案例背景 17岁...
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录取真相:这两... 提到香港中文大学(CUHK),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 “QS 前 50 的热门港校”“商科新传挤破头”。...
因天生丽质被考官反复验妆,北京... 那个在艺考中被监考老师五次擦拭面部、因素颜太美被误会的女生胡馨怡,如今正式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新生,她...
36岁大学生唐尚珺:不要像我一...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9月17日下午,广州大学城,36岁的大二学生唐尚珺刚...
株洲科技职业学院往年单招真题试... 株洲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株洲市渌口区南洲...
医教协同助力学生成长,330位... 2025年度励耕计划教师培训首期活动正在进行中,将持续至9月25日左右。承办方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了以...
2025下半年非全日制在职研究... 6 2025年管理类 在职研究生报考通知 为满足职场人群提升职场竞争力的需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
阳光下的守护 |禁毒宣传进校园... 新学期伊始,铜梁区各级禁毒部门聚焦青少年禁毒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禁毒宣传活动,通过知识...
赏秋日画卷 品语言韵味 秋光潋滟,叠翠流金。2025年9月18日下午,在这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朱煜名师基地与浦东新区杨峥小学语...
2026湖南城市学院专升本招生... 2026年湖南城市学院专升本招生简章 一、根据教育部考试文件,学校通知如下。我校不进行辅导班。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