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动了自考行政管理的心思,是因为我在公司里遭遇了一次不小的“尴尬”。那时,部门有个管理岗位空缺出来,我满心欢喜觉得自己平时工作表现也不差,怎么着也能争取一下吧。可当看到招聘要求里明晃晃写着“行政管理本科相关专业优先”这几个字时,我的心瞬间就凉了半截。那一刻,我清楚地意识到,专业背景这块短板正阻碍着我在职场上的上升通道,若不想一直原地踏步,就得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于是,就打算考个自考本科。
我是自考小白,加上我是要边上班边学习的,所以准备报个班,在网上浏览的时候,看到个自考老师教学视频,老师讲课通俗易懂,把那些复杂的知识啊,用特别简单、有趣的方式讲出来。一问才知道是成学文化的老师,于是我就打算在成学文化报班学习。等学习资料一到手,我正式开启了这场自考的“闯关之旅”。
不过自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记得有一回,晚上下班回到家,吃完饭后就坐在书桌前准备攻克这门课的一个难点——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我一边看着书上的文字解释,一边在本子上画着简单的示意图,试图把那些抽象的关系具象化。可越看越迷糊,感觉那些线条和框框都在跟我作对似的,怎么都理不清楚。这时候,我那上小学的侄子跑过来,看我对着本子愁眉苦脸的,凑过来问我在干嘛。我无奈地跟他讲了讲,没想到他居然来了兴致,还一本正经地跟我一起研究起来,用他那稚嫩的思维给我出主意,虽然他说的办法不一定都对,但倒也让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最后在我俩的“共同努力”下,我总算是把那个知识点给弄明白了点儿,这年头,上班的牛马都不如小学生能学习了。
还有《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里面涉及到的各种激励理论、绩效考核方法那也是多得让人头疼。为了记住它们,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每个理论和方法都简要地记下来,还配上自己能理解的小例子,然后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有一次,我在上班的路上,骑着共享单车,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背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果太专注了,没注意到前面的路有点坑洼,“哐当”一声,连人带车颠了一下,差点摔个“狗吃屎”。我当时那个窘啊,赶紧稳住车子,左右看看,还好没熟人瞧见,这才拍拍胸口继续赶路,不过经这么一折腾,那些理论倒是记得更牢了,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说到自考的考试,那可真是让人又紧张又激动的时刻,每次考前都像是一场大战来临前的备战状态。我会提前好几天就开始疯狂复习,把书本翻得都快掉页了,笔记也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怕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到考场上“抓瞎”。
考试那天,走进考场,看着周围一张张或严肃或紧张的面孔,我的手心都出汗了。坐在座位上,心里就一个劲儿地给自己打气:“别紧张,别紧张,平时学的都能派上用场。”可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心还是忍不住“砰砰”直跳。
记得有次考《公共政策分析》,有一道论述题要求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我当时先是一愣,这题看着简单,可真要结合实际写好还挺有难度呢。我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努力回忆平时学习时积累的案例以及老师讲课时提到的要点,然后一点一点地组织语言,在试卷上奋笔疾书。等写完了,又反复检查了好几遍,才忐忑不安地交了卷。走出考场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经历了一场马拉马拉松,虽然累,但心里又盼着能有个好成绩。
当然了,自考的漫漫长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过好几次想要放弃的念头。有时候工作上的任务特别繁重,加班加到很晚,回到累得只想瘫倒在床上,看着那还没看完的书本和没做完的练习题,心里就特别委屈,想着自己这是何苦呢,本来工作就够累了,还非要给自己找这份罪受。
有一回,连续加了好几天班,好不容易周末能休息了,本想睡个懒觉放松放松,结果一想到自考还有那么多任务没完成,顿时就没了睡意,坐在床上发呆,心里就在犹豫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可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墙上贴的那张自己写的目标纸条——“通过行政管理自考,实现加薪或跳槽,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一瞬间,那些曾经因为专业受限而错失的机会,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下子涌上心头,我咬咬牙,还是决定继续走下去。
就这样,一门门科目在我的坚持下被攻克下来,每通过一门考试,看到那成绩合格的通知单,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那种成就感和对未来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我知道,自己正一步步朝着加薪或者跳槽的目标迈进,每一次的努力都在为未来的职场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