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可当这道渐行渐远的背影开始对自己不耐烦、不尊重时,很多父母瞬间慌了神,要么苦口婆心讲道理,要么火冒三丈发脾气,结果却适得其反。
老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遇到这种情况,与其针锋相对,不如记住这3句话,反而能轻松化解矛盾,重新赢得孩子的尊重!
一、“你先冷静,等想聊了我们再谈”:冷处理,比说教更管用
孩子说话没大没小,不少父母第一反应是“必须纠正”,拉着孩子说大道理。但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说:“情绪上头时的教育,90%都会变成争吵。”朋友的儿子高考前焦虑,冲妈妈吼“别管我”,妈妈憋住一肚子委屈,只回了句:“行,等你想聊聊,随时叫我。”没想到第二天,儿子主动道歉:“妈,我昨天太冲动了。”
老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孩子情绪激动时,硬碰硬只会激化矛盾。就像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先给彼此冷静的空间,反而能避免矛盾升级。等孩子消了气,再沟通也不迟,毕竟“良言一句三冬暖”,平和的对话才能走进孩子心里。
二、“我尊重你的想法,但也希望你理解我”:把姿态放低,反而有力量
有些父母习惯用“我是为你好”的态度要求孩子,结果换来的却是叛逆。演员黄磊在教育女儿时就很有智慧:“我会告诉她,爸爸尊重你的选择,但也希望你听听我的建议。”这种平等的沟通方式,反而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
老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与其强迫他们服从,不如学会换位思考。当你说出“我尊重你”时,孩子感受到被认可,自然也会反思自己的态度。毕竟,尊重是相互的,就像老辈人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放低姿态不是认输,而是智慧。
三、“我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是最大的底气”:活得精彩,孩子自然仰望
很多父母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结果却被嫌弃“管得太多”。杨绛先生一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女儿钱瑗对她始终充满敬佩。她用行动证明:父母活得通透,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老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其围着孩子转,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跳广场舞、学书法、旅游看世界……当你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孩子反而会被你的状态感染。毕竟,“身教大于言传”,一个自信从容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儿女不尊重父母,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难题。但记住,争吵和说教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学会冷处理、放低姿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这3句话看似简单,却藏着教育的大智慧。毕竟,父母和孩子的缘分,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用对方法,才能让这份亲情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