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新浪科技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这是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次突破3亿大关。
当银发浪潮遇上数字时代,面对老龄人群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如何让智能工具跨越“数字鸿沟”、传递人文温度,成为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随着手机银行的普及,如今很多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APP实现便捷办理,但老龄人群在APP的使用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个性化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老龄人群使用手机银行APP的真实体验和切实诉求,“3·15”前夕,《大众证券报》特别设计了一份“老龄人群金融消费体验调研问卷”,通过南京、苏州和常州三地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发放到当地部分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手中。从本次调研的年龄区间来看,60岁—65岁的参与人数占比最高,为36%;其次是66岁—70岁,占比32.4%;两者合计占比接近70%。71岁—75岁的老年人参与人数占比18.9%,75岁以上的占比12.6%。
更青睐“短视频讲解”和“线下培训”
调研问卷显示,国有大行最受老龄人群信赖,选择使用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大行的银行APP办理业务的老龄人群占比高达52.17%。其后是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地方城商行和紫金农商行、苏州农商行等地方农商行,占比分别为20%和17.4%,而选择使用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APP办理业务的老龄人群最少,占比仅略超10%。
调研还发现,老龄人群使用手机银行APP办理业务的频率普遍不高。参与调研的老年人没有一位选择“每天多次”使用银行APP这一选项,更多选择的是“每月1—2次”或者“很少使用”银行APP办理业务。
在被问及“银行APP的界面设计”时,老龄人群的调研结果比较分化,参与调研的老年人有42.3%认为“比较方便,能找到常用功能”或“非常方便,一目了然”,但也有57.7%的老年人认为“一般,有些功能不太好找”或者“不方便,操作复杂”。
业务“在线预约办理”省时省力
调研显示,老龄人群使用银行APP办理的业务类别中,“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生活缴费”这三项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理财购买”和“贷款申请”,其中尤以“账户查询”使用居多。
“以前,缴纳水电费、燃气费都得专门抽时间去缴费点,有时候还得排队,一来一回,大半天就过去了。现在只要打开银行APP就能完成,还能设置自动代扣,也不用担心因为忘记缴费而导致停水停电的情况。”一位70岁的阿姨在调研中表示。“支持线上办理挂失、开户、贷款申请等复杂业务,减少线下排队时间。还能查看附近银行网点的位置、营业时间等信息,在线预约办理开户、销户、大额取现等业务,自由选择合适时间前往网点。”一位72岁的务农人员高兴地说。
调研问卷中反映出的便捷性还有很多。比如一位76岁的环卫工人指出,中国银行的APP有老人模式、大字号模式,指纹解锁和人脸识别解锁不仅减轻了记忆负担,相对于密码解锁和图像解锁也加快了登录速度;一位64岁的装修工人经常使用银行APP查询账户余额,掌握每一笔进出账;一位68岁的退休教师通过银行APP清晰了解交易明细,合理安排日常开支。
此外,有的银行APP推出的特色功能也备受老龄群体认可,比如养老社区专属服务,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大额转账后触发24小时延迟到账,一键切换“老年模式”等。
建议简化操作流程增加语音提示
调研显示,老龄群体在使用银行APP的过程中曾遭遇的“拦路虎”主要有“字体太小,看不清”“操作步骤繁琐”“功能太多,不知道如何选择”“缺乏操作引导,不知道如何开始”“网络问题导致卡顿或加载缓慢”等。
一位72岁的务农人员则建议简化密码的设置和找回流程或采用人脸识别来替代密码,“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衰退,每次登录时回忆密码的过程都让人心力交瘁。一旦多次输错,账户就会被锁定,找回流程也非常麻烦。”
此外,还有不少老年人建议“减少APP中的广告推销”“希望语音系统能够识别地区方言”或“设置一键咨询客服按钮”等。
综合本次调研,记者发现,银行APP还需要在适老化改造上狠下功夫,充分尊重老龄人群的特殊需求,比如有人提出的增加“放大镜”功能,以图文或短视频形式进行金融知识科普,以及设置“银发族APP辅导专窗”等。
还没有账号?立即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