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进入倒计时,连城县第一中学校长曹胤在思政课上,为高三学子送上“校准心态”的实用指南。
01
破除“心态暗礁”:警惕三大认知误区
校长指出,许多学生陷入“高原现象”和“心理饱和”状态,源于三种认知陷阱:“一考定终身”的固化思维,将高考视为人生唯一出路;“他人即地狱”的盲目攀比,陷入内耗漩涡;“失败恐惧症”的自我恐吓,因过度焦虑丧失行动力。为打破迷思,校长强调:适度焦虑可提升复习效率,但需警惕自我设限。高考虽是人生重要罗盘,但青春的航道永远通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02
锻造“弹性心态”:三个锦囊化压力为动能
针对如何调整心态,校长提出三项具体策略:
一是“望远镜”锦囊。每日花3分钟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以长远视角淡化当下焦虑。
二是“拆弹专家”锦囊。将模糊担忧转化为具体问题,如“数学导数题总错”比笼统的“考不好”更易解决。
三是“能量交换”锦囊。与同学互相讲解知识点,通过“教别人一次相当于自学五遍”,从而实现高效复习。
03
超越高考框架:以格局与信念拓宽人生维度
校长引用《西游记》的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引导学生跳出高考框架,思考人生方向。他援引毛主席的诗句“风物长宜放眼量”,强调“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进而明确高考的意义在于其为青春赋予了一段催人奋发的经历,而非定义人生的标尺。最后,他以“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鼓舞学生:即便仅剩20天,通过夯实基础、规范答题、调整作息,每科提升1-2分仍可能改写结局,“你命由你不由天,梦想终将照亮盛夏”。
泰戈尔曾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校长的讲话正是有这样的力量,他以数据破焦虑、以方法稳心态、以格局拓视野,为莘莘学子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力量。正如其所言:“人生如航行,重要的不仅是罗盘指向的终点,更是沿途的风景与看风景的心情。”高考固然是青春的重要试炼场,但成长的真谛,永远在于始终保持眺望星空的勇气与胸怀。如此,方能在人生长路上且行且歌,在追寻目标的同时,也不忘欣赏生命旅程中的璀璨星光。
撰写:吴 铃
校对:朱祥武
供图:沈君飚
初审:罗良海
复审:杨德胜
终审:曹 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