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5年高考普通批投档线近日揭晓,易度排名今天为大家揭晓“2026年广东高考录取难易度排名Top100(历史类)”,本次排行榜呈现 “冰火两重天”:顶尖高校阵营壁垒森严,地方院校与中外合作办学则上演激烈排位震荡。
清华、北大、复旦、上交、人大连续两年稳居广东历史类前五,难易度指数均超95分。这种 "固化" 现象背后,是顶尖高校在学术声誉、全国性就业网络和资源投入上的绝对优势。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新开设的“人工智能+法学”、“人工智能+行政管理”双学士学位,排名跃升至第8位,成为顶尖阵营中罕见的变量。
省内高校格局呈现 "三校领跑,多极竞合" 态势,暨南大学(63→48)、中山大学(16→12)与华南理工(28→30)持续领跑,但发展路径分化。
暨南大学作为大湾区侨研核心枢纽获广东省社科联1200万元专项经费建设“跨境文化智库”,其“华侨史”“跨境经济史”专业增设全额奖学金,吸引港澳侨生及内地考生。相比其他地区综合性高校,暨大在广州珠江新城金融商圈的实习便利性成为关键加分项。
中大依托珠海校区“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岭南文化基因库”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学术声誉转化为录取溢价。华工虽以工科见长,但其“科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因对接广深“工业遗存创意园区”建设需求,维持稳定生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通过将工商管理类调整为会计学(ACCA班),排名跃升23位至第74位。这一调整精准捕捉到财经领域的国际化需求:ACCA班嵌入13门国际课程,学生可获6门免试资格,与普华永道、安永共建实习基地。
这种 "专业再造" 策略在2025年广东高考中屡见不鲜,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ACCA国际会计)创新班通过 "会计+外语" 双轨培养,投档分较普通班高出12分。
西交利物浦大学从第52位暴跌至第93位,成为百强中排名降幅最大的院校,背后是多重压力的叠加:其一,地域竞争白热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中外合作院校历史类排位上升分流优质生源;其二,普通类文科生更倾向国内考研,该校升学导向课程吸引力下降,就业认可度出现分化;其三,年均近10万的学费在经济下行期劝退不少中等收入家庭。
特别声明:本文为易度排名(yidupaiming)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