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扎心的真相:指望孩子自律, 是父母的痴心妄想
开心田螺
2025-08-16 21:36:09
0

「写作业磨蹭,见了零食眼冒星光跑几步就喊累,打游戏却能通宵。」你是否也苦恼自己有个怎么都学不会自律的娃?别恼火,这是孩子大脑前额叶尚未成熟的必然,也是进化留下的生存本能。硬逼孩子自律如逆水行舟,不如顺着天性找对“套路”,让他们在乐趣中慢慢学会掌控自己。文作者:立正妈妈 ,国家人社部 高级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

........................................

  • “写作业像树懒附体,玩儿却能全天电力满格。”
  • “让他吃饭跟要他命一样,不让他吃零食,也跟要他命一样。”
  • “让他练琴,手疼、脚疼、眼睛疼;刷短视频,两小时不会喊累。”
  • “你答应的事情,每件都要求你实现,他承诺的事情,一件都做不到。”
孩子总能在懒散和闹腾之间无缝切换。深有同感的家长,请举手! 别妄想孩子自律,他们本性就是懒、馋、贪玩有位教育专家曾说:“如果你足够尊重孩子的天性,那么你大概率会发现他们的天性是:怕苦怕累怕学习、又馋又懒又贪玩!”这是句大实话,但凡对娃抱有半点“自律”幻想,都是大人的痴心妄想。不必纠结“我家娃能躺着绝不坐着,看见零食眼睛就发光,玩起来能把屋顶掀了,这到底随了谁?”这不是爹妈的问题,而是人类幼崽通用的“出厂设置”。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懒”是节省能量的生存智慧;“馋”能帮他们精准锁定高热量食物,比如野果蜂蜜;“贪玩”则通过练习投掷、奔跑、攀爬追踪技巧,习得生存技能。只不过现代社会物质富裕了,把这些求生的本能贴上了“坏习惯”的标签。殊不知在几万年前,那都是可以保命的优良传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爬山十分钟,小家伙就赖在地上说“腿断了”,可看到山顶卖棉花糖的摊位,立刻满血复活冲上去。这真不是他在“装”,而是大脑在执行“优先满足生存需求(甜食)”的原始程序。大脑出厂有Bug!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研究显示大脑前额叶(负责自律的部分)25岁才成熟。孩子“管不住自己”纯属生理现象,就像刚装系统的电脑跑不动复杂序,没长好的脑子,自然管不住看似“人高马大”的身体。所以别怪娃,要怪就怪进化论。原始社会里的孩子要活到成年可不容易,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以优先保障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能量需求!虽然现代社会不需要这“偷懒”技能了,可惜这躺平基因却被妥妥地遗传下来了。学习十分钟就耍赖皮喊苦喊累的孩子,却能在游乐场连续玩3小时这是因为大脑还在用“远古生存算法”不做无谓的消耗面对能带来即刻带来多巴胺反馈的事情,如玩游戏、吃零食,能量值拉满,而对待可能危及生命的事情,如写作业会费脑、写不好会挨骂,大脑自动开启“节能模式”,保命为上。别说孩子,大人其实也如此。开会坐一小时,都觉得腰酸背痛,身心俱疲,但闺蜜聊八卦,兄弟侃大山,三四个小时都不带停的。写论文写报告,不拖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动笔,但如果让你追剧刷小视频,却能熬夜到两三点还停不下来。趋利避害,贪图享乐,这是大脑的真实需求,也是人性的真实面。对抗天性都是徒劳,“逼出来的自律”有多脆弱孩子的懒,也不是真懒,而是区别对待。父母们经常调侃,让孩子整理玩具,孩子总会假装没听见,但只要说“整理完能看动画片”,小懒虫瞬间就会变身勤快宝宝。《儿童发展心理学》给过解释:“儿童的能量分配系统比成人敏感,他们的大脑会自动屏蔽‘无奖励任务’,优先保存能量应对‘有趣的事’。就像手机低电量时会自动关闭后台程序,孩子的懒,不过是在做能量管理。让孩子听话,本质上其实是大人试图掌控孩子,让他们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去行动。你越催促他去看书,越唠叨他收拾书桌,越批评他写作业不认真,他越觉得那是多无趣、多烦人的事啊!于是,只能祭出拖拉磨蹭的大招,来对抗这些他认为“无奖励,纯伤害”的任务。你越逼,他越懒。最后,鸡飞狗跳收场。而孩子的馋,却是真馋。对甜食的疯狂,是刻在DNA里的求生欲。《儿科医生》里曾有一个啼笑皆非的案例:有个男孩为了偷吃糖,踩着板凳够橱柜顶层,摔下来第一反应不是哭,而是紧紧攥着手里的糖纸。这股“馋劲”其实是人类进化的保护机制。在物资匮乏的远古,对甜味的渴望能帮人体快速获取热量,活下去的概率更高。现在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零食区,本质上是精准狙击了孩子的“原始馋欲”。就像猫看见鱼就忍不住往前扑,孩子看见巧克力流口水,不过是本能在作祟。朋友曾经为了让儿子少吃糖,把家里的零食全锁起来。结果孩子在幼儿园偷藏别人的糖果,甚至趁大人不在家偷舔白糖罐。心理学家称这为“禁果效应”,你越想堵住天性的缺口,它越会从裂缝里疯狂冒出来。至于“贪玩”,大人已经承认这是孩子的天性,却还是无法接受他们的“不走寻常路”。殊不知,那些看似调皮捣蛋的时刻,其实都是孩子偷偷在练本领。如果你的孩子写作业5分钟都坐不住,却能把积木玩出100种花样。别急着骂他“不务正业”,发展心理学家就指出,孩子玩沙子是在练手部精细动作,搭积木是在锻炼空间感,过家家是大脑在学社交规则,追逐打闹时在练肢体协调你以为他在瞎玩,其实他在偷偷给大脑“编程”呢。《游戏改变世界》的作者简·麦戈尼格尔曾说过:“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游戏完美契合了他们探索世界的本能。”所有游戏都是步入现实世界前的生存技能模拟只不过不是写在书面上,所以被视为不务正业那些从小没机会自由玩耍的孩子,长大会怎样?或许你曾经羡慕过别人家的孩子,乖巧自律,听话练琴、听话上课、听话写作业、听话得就像个本分的机器人。可是越是循规蹈矩长大的孩子,越容易在青春期或者成人后,迎来更猛烈的叛逆反扑。这种靠外部压力维持的“自律”,就像沙滩上堆的城堡,浪一来就塌了。《内在动机》的研究早已证明,外部压力会像巨石压草,看似平整,实则扼杀了自主生长的力量。顺应天性的“套路”:不跟孩子较劲,只跟规律合作面对孩子的天生劣根性,我们要做的,不是较劲,而是合作。接受孩子天生怕苦怕累又嘴馋,就像接受西瓜有籽:我们要做的不是挖籽,是教他们优雅地吐出来。1、给“懒”个台阶:把任务拆成“踮脚就够到”的小事邻居教一年级儿子背课文,从不说“今天必须背完”,而是说“我们先读3句,能做到吗?”孩子轻松完成后,夸夸夸,把娃夸高兴了,再顺势说“再挑战5句试试?”把大目标拆成“懒人友好型”小步骤,就像给台阶铺了防滑垫,孩子反而愿意往上走。2、给“馋”定个规则:让欲望在阳光下流动表姐从不在家藏零食,而是跟女儿约定“每天能吃两块饼干,饭前不能吃”。刚开始孩子会超额索取,但表姐温和坚守规则,两个月后,孩子看到饼干罐也能自控了。就像给洪水修渠道,与其堵不如疏——被满足的欲望,反而没那么可怕。3、给“贪玩”搭个舞台:让学习穿上游戏皮肤网上见过最有趣味操作是爸爸把扑克牌改成“奥特曼卡”,每张牌上的数字是“奥特曼血量”,孩子算对乘法就能攒血量,帮助奥特曼“打怪升级”。每做对十道题,就能集1颗星,集满10颗能召唤“周末游乐园BOSS大战”。让做数学题像玩游戏,为了看得见的及时反馈,孩子还会追着要求“今天多写十道题”。把“需要做的事”绑定“喜欢做的事”就像给苦涩的药裹上糖衣,孩子尝到甜头,自然愿意主动吞下去。其实,孩子不是拒绝成长,只是拒绝枯燥。就像你不会拒绝好吃的蔬菜沙拉,前提是它拌了喜欢的沙拉酱。教育的智慧,是给天性找条出路“你不能让兔子学游泳,也不能让鱼学跑步。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老天爷给的礼物,只不过有时包装得像‘坏习惯’。”承认孩子懒、馋、贪玩,不是放弃教育,而是找到正确的起点。下次,当你气得想吼孩子时,不妨默念:“我在玩《人类幼崽养成记》,当前任务是解锁‘自律技能’,需要耐心刷好感度。”就像游戏里急着通关会漏掉彩蛋,养娃的乐趣本就藏在这些“搞不定”的瞬间里。孩子的自律不是被我们“教”会的,而是在被理解、被引导的时光里,悄悄长出来的。当你不再逼蝴蝶展翅,而是给它阳光和花朵,终有一天会发现:那些被理解的天性,会悄悄长成飞翔的力量。当有一天他能主动关掉电视拿起书本,你会明白,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引路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师专家研究成果 || 马锋:... HUASHI 概要:嵌入式融合课程,就是把特色课程嵌入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框架所预留的空间,形成结构...
河东:教师资格认定“一件事”改... 河东区积极推行教师资格认定“一件事”改革,实现申请材料零提交、办理只跑一次,全程网办且证书免费邮寄,...
体育专业教师资格证备考全指南:... 教师资格证作为教育行业从业的法定凭证,是体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即便暂未将教师岗位列为首要职...
听了主播的揭秘才知道,大学录取... 今年的高考录取已近尾声了,虽然现在有关志愿填报的信息越来越透明,但是还是有不少考生没能录取到理想的大...
暑期不“宅家”!华强北“社企家... 为破解辖区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问题,华强北街道华航社区党委、工联会、关工委创新打造“社企家”联动...
2025秋季八年级语文教材重大... 2025年秋季开学,八年级语文教材迎来了一篇令人瞩目的新增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这篇课文...
有编制!会理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 会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会理市教育和体育局 关于2025年下半年公开考核招聘乡镇幼儿园教师的公告...
青州市2025年度幼儿园教师暑... 为深入落实《青州市幼儿园教师“二三四五”培训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202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暑期...
北大教授:社会科学如何面对意识... 本文节选自《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作者张静,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本书是一本入门指导手册,旨在帮助社会...
汉谟拉比是商汤?看过武大教授这... 应该是2021年吧,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武汉大学,说武汉大学校风学风存在不足。从扒出的几篇武大教师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