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猛料一个接一个,海淀教育再“升级”!
开心田螺
2025-08-17 20:48:21
0

都说“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

有三山五园的千年文脉打底,加上一浪高过一浪的科技创新基因,海淀作为教育高地当之无愧。

这个暑假,海淀再次站上创新潮头,在AI教育赛道强势“领跑”。

风口就在眼前!这一代的孩子,谁敢错过AI?

海淀这波儿大招到底释放哪些教育红利?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和大家有什么关系,对孩子又有什么用?机会窗口已然开启,家长该如何规划?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左手创新活动,右手国际赛事

海淀教育在下一盘大棋

这个暑假,海淀在AI教育领域的重量级猛料一个接一个!

8月11日-8月15日,152名来自北京各区23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齐聚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首届少年AI体验营实战练兵。

这个跨学段、混学校的短期培养项目,特邀行业专家授课,通过前沿理论讲解与工作坊实操、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打造不同层级的实战项目,培养“领军型人才”。

这绝非普通的暑期体验营,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里学AI,练就深度研究能力,产出可投入市场孵化的项目成果。

就在AI体验营开营前一周(8月2日-8月9日),另一场AI盛事——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在十一学校盛大举行,汇集了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77支代表队、300余名AI少年英才,由8位中学生组成的国家队在本届赛事中斩获4枚银牌、3枚铜牌。

值得关注的是,几个月前,北大附中刚刚拿下2026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APIO2026)的承办权。

十一学校承办IOAI,北大附中承办APIO——海淀,已成为全球AI少年顶尖竞技的核心舞台之一!

左手创新活动,右手国际赛事——海淀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海淀不仅布局早,成果也特别硬核。

今年5月,首届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的学生毕业,55项课题成果、16 篇优秀论文惊艳亮相。

据了解,该实验班由海淀区联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以及清华附中、海淀区教科院开办,从全区选拔学生,由清华大学教师授课,现已经进入第三期。

海淀储备AI人才,从来都是双管齐下,既要“拔尖”也要“普惠”。

今年9月起,北京所有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要上8课时的AI通识课。

为确保课程高质量落地,海淀上半年已联合首师大研发了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暑期更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构建起多层次、多形式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指出:目前,海淀区已有181所中小学开展了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后续还要在海淀区选择10所学校,依托区域内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资源,建设科学高中。

支撑这一切的,是海淀AI教育强大的顶层设计!

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联动中小学与高等教育改革,贯通人才成长路径,展现出强大的体系思维和资源统筹能力。

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进入关键第二年,在AI人才培养体系、工具创新、课程建设、教师AI素养提升四大方面精准发力,剑指为全国提供有价值的 “海淀样本”。

更具前瞻性的是,去年海淀率先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概念,以 “三横两纵一带” 串联清华、北大等37所高校,10个新型研发机构、5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06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13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为学生打通从课堂到产业的无缝通道!

海淀教育正在下一盘大棋。您的孩子,准备好入局了吗?

世界机器人大会火了!

藏着未来十年教育的关键信号?

为孩子做长远规划,最好不是只盯着课本和课堂,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全局看问题。

最近身边有件重量级大事,很可能就是未来十年教育的“风向标”。

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

大会上说了,北京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创新高地,成为全球机器人应用标杆城市,落地做法就是“既要筑牢科技创新底座,着力强化基础研究,也要打造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这话就是在给家长划重点:

一是机器人和AI,是关乎首都未来的大事,教育也可以尽早布局相关领域。

北京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会投入很多资源,比如少年AI学院就是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下应运而生。

少年AI学院,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丘成桐少年班、数学英才班、筑梦计划、强基计划……可以预见,未来还可能出现其它的专业人才的“特殊通道”,天赋型选手很难会被埋没。

二是AI发展强调产学研融合,一起啃下关键领域“卡脖子”的硬骨头,而科学教育也要早进项目、早进产业、早进科技前沿!

看懂了以上风向标,瞬间就会明白AI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何如此布局!

市教委重磅文件《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里表示,北京要推动构建“高校+企业+中学”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结合“苗圃”工程,探索高校与中学合作开展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模式。

再看看少年AI学院,直接创造出一个人才的跨学段、长链条、贯通式的“传送门”——

  • 链接国内31所顶尖高校的师资资源,打通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协同通道。

  • 让中学生直接参与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与博士生团队并肩攻关。

  • 依托中关村平台,提供创业项目孵化机会,让学生的创意真正落地。

说到底,AI人才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全链条发力!

大国博弈是场马拉松,得靠一代代青年接棒。您的孩子,准备好接住科技报国的接力棒了吗?

带给家长哪些教育启示?

AI时代的教育规划到底应该怎么做?

首先,分层培养,协助孩子找准定位。

简单来说,牛娃可以偏向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普娃则聚焦应用,借助AI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比如海淀的AI体验营,最受关注的AI实战工作坊邀请,设置了“AI+伦理”“AI+教育”“AI+科学”“智能驾驶”“AI+健康”五个方向的十项挑战,面对各种真实场景,练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IOAI学术活动,海淀人工智能实验班,这些无一不是引导学有所长的孩子解决真实问题。

而普娃关键在于上好校内的AI通识课,形成基本的AI素养,包括熟练使用各种AI工具,学会向AI提问,警惕AI幻觉,有意识地进行信息分辨和筛选等。

其次,AI时代更需要复合型人才。

在海淀的AI体验营上,北京中关村学院准聘副院长秦涛表示,AI时代更需要“同时具备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战略家等多种气质和能力的、能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通才科学家’。

未来既需要技术人员设计AI芯片,研发AI组件,开发大模型等,也会催生出AI审计师、AI翻译师、AI伦理师、AI整合师、AI评估师等需要复合能力的新工作。

所以,复合型人才在未来一定特别吃香。

但最关键的,恐怕是中关村学院院长、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刘铁岩在IOAI学术交流会上分享的观点:

AI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元能力”,具体包括好奇心、判断思维、独立思考、系统性思维、创新思维、判断力、自驱力和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元能力”,青少年需要善用AI,解决更具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而不仅仅将其作为完成作业的工具,从而建立在任何学科能力之上的“元能力”。

编辑 | 京教君

文 | 京教君 部分素材来源 | 海淀教育、北京科协、京城教育圈等,“京城教育圈”进行内容补充和编辑整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安徽三所大学揭牌亮相 安徽第二医学院,正式亮相 8月16日,安徽第二医学院在合肥市新桥校区举行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 根...
“苏超”小课堂③丨“老三不让老... 我们依旧用心备了课 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本节课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和球迷已有...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来源:中证金牛座 财政部8月11日消息,财政部、教育部修订并发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
实战砺剑:民警转正考核见证锋芒... 8月12日,江西省洪城监狱2024年录用民警试用期转正考核正式拉开帷幕。笔尖沙沙作响,队列呼号铿锵有...
托管服务“穿马甲”,暑期一些地... 聚焦 自习室里不“自习” 托管服务“穿马甲” 暑期一些地方学科培训“隐蔽作业” 8月初,家住北方某大...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就业、深造情况... 点这里 ↑ 老满说高考 作者 l 老满 生涯规划师l 升学顾问l 拆书家 大家好,我是升学顾问满路,...
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公布,精确测... 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这是2020年中国和尼泊尔共同测量后确认的数据。珠穆朗玛峰的...
德贤持有高风亮节,公正如烛,毫...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句古语出自旧唐书·杨师道传中歌颂魏徵的诗句。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品德高...
找准真需求 提升硬实力(在一线... 本报记者 丁雅诵 前段时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张百川通过答辩,顺利毕业。些许不同的是,他...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国际化+”... 当今中国对拔尖人才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2025年初,《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