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向左⇋Offer向右
看华理学子如何求职通关
就业名片
史继轩,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能源212班班长,在2024年秋招期间获得国家电投、上海汽轮机厂、上海华力等6个单位录取意向。签约中核苏能核电有限公司。
回首求职之旅
我感慨万千
它不仅让我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更让我学会了
如何在迷茫中寻找方向
如何在挑战中坚守信念
如何在成长中规划未来
01
破茧:职场觉醒之路
在人生的岔路口,每一次选择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方向。大四开学前的那个暑假,读研还是工作,这一难题如乌云般笼罩着我。我在迷茫中徘徊,不知哪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归宿。于是,我随波逐流,踏上了考研的征程。
无数个夜晚,我在图书馆堆积如山的书本和资料中埋头苦学,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时,心中的疑惑却愈发强烈——读研,前路通往何处?如果放弃读研,我会失去什么?这些问题反复在脑海中回荡,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追问。
终于,在无数次的思考与挣扎后,我反复权衡考研和就业的利弊:考研固然有着诸多优势,它能够助力学历的提升,让我有机会在学术领域深入钻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个暂缓就业压力的缓冲期。然而,能源专业如今正处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蓬勃发展阶段,行业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经验的积累往往比学历的高低更受重视。
此外,我仔细审视内心,相较于理论研究,我更渴望在产业一线见证技术落地。提前3年踏入这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行业,不仅能够让我积累起比同龄人更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更能让我牢牢把握住行业扩张期带来的职业发展黄金机遇。
因此,读研这条曾经看似明朗的道路,并非我个人内心真正向往的归宿。风云变幻的职场,才是我绽放光芒、实现价值的舞台。
02
化蝶:求职奋进之旅
明确方向后,我毅然踏上了秋招的战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深知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于是精心挑选了一家照相馆,拍摄了一张精神饱满、自信洋溢的证件照。这张小小的照片,承载着我对未来的期待。
随后,我静下心来,仔细梳理本科期间的点点滴滴:担任班长时,组织协调能力快速提升;主动报名楼层长,耐心服务,尽职尽责;还有那些宝贵的实习经历和荣誉奖项,它们不仅是我过往努力的见证,更是我求职路上的有力武器。我将这些经历和成绩一一整理成文档,为制作简历打好基础。
参考网上的优秀简历模板,我精心制作了自己的简历。但由于是第一次制作简历,心里仍感觉不太踏实。于是,我向辅导员曹悦老师寻求帮助。曹老师耐心地从格式到内容,再到排版,为我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分析和指导。在她的帮助下,我的简历焕然一新,更能凸显个人优势。
准备就绪,我开始投递简历。学校和学院的就业群、华理就业领航号等,都是我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在那段紧张而充实的日子里,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生活被笔试、测评、面试等填满。
03
腾飞:梦想起航之时
求职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济南面试返校,为了赶上第2天的实验课,我只买到火车硬座,一晚上又累又困;肆虐的台风天,我前往浦东新区面试,狂风暴雨将我全身湿透,但我从未有过一丝退缩……这些困难不仅没有击垮我,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收获了6份珍贵的 Offer。那一刻,所有的付出与汗水都化作了心中的喜悦与自豪。在综合考虑实际薪资、职业发展以及个人爱好后,我选择了与中核苏能携手,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回首这段求职历程,每一个日夜都仿佛在眼前重现。从最初的迷茫与不安,到后来的坚定与从容,我在一次次的尝试与磨砺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心中满是期待与希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精彩等待着我去创造和发现。
或许,每一位正在求职的同学都会经历迷茫与挣扎,但都不曾放弃为梦想而努力奋斗。愿大家都能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早日收获心仪的岗位,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信息来源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素材整理 |华讯社记者张金凤
排版 |华讯社编辑王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