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郭 屿
开学季消费热潮中,学习机市场格外火热。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学习平板市场销量同比增长9.7%,这既彰显了学习机市场的热度,也暴露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迫切与焦虑。
不可否认,学习机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助力。它依托个性化学习系统,能根据孩子的知识薄弱点推送针对性内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辅导能力不足”的短板。
但学习机背后潜藏的教育误区仍需警惕。部分商家过度渲染“智能提分”“替代家教” 等概念,将其包装成“教育神器”,却忽视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学习机可提供知识讲解,却无法替代老师的情感交流、思维点拨,更难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同理心等核心素养。家长若过度依赖学习机,可能导致教育责任“转嫁”,减少亲子互动与陪伴,这种“重工具、轻陪伴”的教育方式,反而可能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此外,学习机市场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监管缺失等问题。部分低价产品课程内容滞后、版权不清,甚至存在过度娱乐化问题,不仅无法助力学习,还可能误导孩子。同时,长期使用学习机带来的视力健康、网络安全等问题,也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要让学习机真正成为教育“助力者”,需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应加快出台行业标准,规范产品内容审核、功能宣传等环节,打击虚假营销与劣质产品;企业需回归教育本质,深耕核心技术与优质内容,避免技术噱头,研发符合孩子学习规律的产品;家长则要保持理性,明确学习机的“辅助工具”定位,不盲目跟风消费。
教育从来不是“工具竞赛”,而是循序渐进、注重内涵的过程。学习机是科技赋能教育的体现,唯有合理、适度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让科技更好服务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