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部针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领域发布了一系列改革政策,这些政策犹如一阵春风,吹向学历继续教育的各个角落,为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与活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这些政策,看看它们将如何重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格局。
“函授/业余”成为历史,”非脱产“时代开始
自2025年秋季起,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 “函授”“业余” 的名称,统一为 “非脱产” 。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简单替换,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过去,“函授” 与 “业余” 在人们的认知中,存在着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习过程不够规范等刻板印象。而 “非脱产” 这一称谓更加准确地描述了在职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即无需脱离工作岗位,就能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它为高校灵活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校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等,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教学 ,打破了以往函授以自学为主、业余集中面授次数有限的局限,让学习变得更加多元、高效。
学习形式变革: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学习体验
改革政策推动了学习形式的重大变革。以往,函授教育多依赖于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业余教育的面授时间又相对固定,无法充分满足在职学员的多样化需求。如今,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形式成为主流。线上教学为学员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海量的课程资源可以反复观看,让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同时,线下面授教学(含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 20% ,这确保了学员有足够的机会走进校园,与授课教师面对面交流,与同学互动讨论,增强学习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例如,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线下面授的实验、实训环节,让学员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操作,提升专业技能。这种融合的学习形式,既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规范升级:全方位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新政策在教学规范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主办高校需重视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对线上教学和线下面授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课程教学、实验实训到考勤、作业、考核,再到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答辩及审核等环节,都必须确保严格落实要求 。这意味着学员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 “混文凭”,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将被认真对待。学校会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监督,如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记录学员的学习时长、参与讨论的情况等,线下则严格考勤制度。对于毕业论文(设计),会加大审核力度,要求学员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撰写,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让学历继续教育的文凭更具含金量。
专业设置优化:对接社会需求,培养急需人才
在专业设置上,改革政策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需要以及学习者需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领域相关专业 ,这些都是当前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同时,支持高校开设托育、养老、照护、家政等民生紧缺领域急需专业 ,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此外,还鼓励高校开设戏曲、文物保护与修复、非通用语种、涉外法治和国际传播等领域急需专业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原则上不新增设国控专业。通过这样的专业布局调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积极意义深远:提升学历认可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长远来看,这些改革政策对学员学历认可度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更加规范的教学过程、更贴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使得通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获得的学历证书更具公信力。当社会看到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自然会对其学历给予更高的认可。对于教育本身而言,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高校为了适应改革要求,会加大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的投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这不仅有利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5 年教育部关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政策为这一领域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对于广大有志于通过学历继续教育提升自我的学员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改革的浪潮下,大家应积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要求,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收获知识与成长,为自己的未来开辟更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