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不少学生开启了“赶作业模式”。无论是在图书馆奋笔疾书,还是在家中挑灯夜战,他们正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最后的假期作业冲刺。记者走访发现,赶作业的背后,不仅关乎假期的规划与自律,也折射出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学习观念。
学习氛围好 在图书馆赶作业效率高
安静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图书馆成为许多学生赶作业的首选地。昨日记者在厦门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馆区看到,阅览区内有许多学生正在写作文、做手抄报、做数学题等。
张先生带着两个儿子到图书馆做作业,他自己在一旁用笔记本电脑办公。他对记者说,7月,即将上四年级的小儿子到北京参加少儿科创发明比赛全国总决赛。他们一家人借机开启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自驾旅行,过得丰富多彩。
行程中,他们游览了泰山等景点;在河南停留较长时间,参观了清明上河园等;在北京待了半个月,以徒步和爬山为主。最终,小儿子获得金奖,喜事一桩。而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大儿子而言,张先生觉得这个假期显得尤为珍贵,“初中课业更紧,可能就没有这种放松的心态了。”
“暑假的第一个月,孩子们通常都不愿意写作业,我们也就让他们尽情玩耍。”张先生认为,在最后几天赶作业也是一种有益体验,能让孩子们明白,前期不努力,后期就需要加紧补上,这是他们应该学会的道理。“我们不催他们写作业,写不完自己补,自己向老师交代。催出来的不是主动性,现在他们自己主动要补,我就带他们到图书馆来,比较安静,效率更高。”
开学就上六年级的睿鑫面前堆着七八本作业,他说:“前面写得太少了,后来发现来不及了。”暑假期间,他经常和同学、朋友相约一起去公园玩,或者在家打游戏,导致作业积压。不过在他看来,图书馆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他提高效率,弥补之前的拖延。
很多学生觉得在图书馆做作业可以更专注。
还有几个同班同学和睿鑫相约,一起在图书馆赶作业,他们因为暑假回老家、去旅游等原因,耽误了作业。
即将上初一的怡君还剩手抄报和社会实践反思没有完成。暑假时间,她先上了校外数学班,中间去了敦煌旅行10天,还去上海两天参加舞蹈比赛,现在到图书馆集中处理剩余作业,“家里还有个小妹妹,有点吵。到这里没有干扰,能够专注地把任务完成。”
图书馆成为许多学生赶作业的首选地。
自由且舒适 在家做作业需要更自律
区别于图书馆,也有不少学生更喜欢在家赶作业。家庭的舒适环境、自由的氛围和随手可得的零食饮料,成为他们选择在家完成作业的理由。
小李是一名初二学生,暑假因为上校外辅导班占用了许多时间,还剩下一部分作业没完成。她更喜欢在家写作业,“家里比较舒服,有水果吃,累了可以随时躺一会,比图书馆自由多了。”她的书桌上除了作业本,还放着一盘切好的水果和零食,“妈妈特意给我准备了很多吃的。”
在家赶作业虽然舒适,但也面临更多诱惑。小李说:“有时候会忍不住看手机、看电视,效率可能没有图书馆高。不过最后这几天了,必须逼自己一把。”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即将上小学六年级,暑假因为出国研学游、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直到最近才开始集中写作业,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除了吃饭和午休外,其他时间都在写作业。“我们觉得孩子平时学习很辛苦,假期就应该多放松,所以前期没有过多催促他写作业。我们家很安静,孩子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各种学习资料也很齐全,他在家做作业我还能随时照顾。不过我会适当监督,避免他分心玩手机或者打游戏。”她说。
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