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上班,爷爷奶奶接送”已成为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图景。由于年轻人忙于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往往落到了家中老人肩上。然而近日,广州南沙区一所小学的一则建议却将这种普遍现象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所小学在发布的通知中多次强调“不建议让老人接送小孩”,其理由主要出于安全考量: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可能引发安全风险,提醒家长要“着重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胜任”,并表示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不要接送学生。这一建议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讨论。
面对争议,南沙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称,该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并非强制要求,同时表示理解家长的实际困难。教育局还表示会核实该建议是出自教育局文件还是学校自行发布的提醒。
平心而论,学校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许多老年人确实存在行动不便、反应变慢或健康问题,在接送孩子过程中可能面临挑战。尤其是在交通复杂的校门口,安全问题确实需要重视。
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建议方式值得商榷。它忽视了大多数家庭的实际困难——双职工家庭除了依靠老人接送,往往别无选择。更重要的是,许多老年人不仅能够胜任接送任务,还从中获得价值感和亲情满足。简单地“不建议”老人接送,可能伤害了那些健康且有能力的老年人,也无形中否定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要贡献。
安全问题不能忽视,但解决方式不应该是否定老人的作用,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创造更安全的接送环境。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协助维护放学秩序,社区可以规划更安全的人行通道,或者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育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个家庭实际情况的理解和尊重上,而非简单化的“建议”。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守护那份隔代亲情的温暖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