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就是个挺大的辅导班,还是白名单机构,“双减”之后依旧正常运营。每到周末,大量孩子会在我家附近穿梭,我带我儿子出门时,他总会留意到这一幕。
有次他忍不住吐槽:“周一到周五要去学校上课,周六日还要来辅导班,这些小朋友难道是学习机器吗?”我又好气又好笑,反问他:“你又没上辅导班,凑什么热闹吐槽呀?”他却轻轻叹了口气说:“可我觉得他们好可怜,连玩的时间都没有。”
后来有周边的家长觉得我把孩子教得不错,总来问我教育经验。每次我都会坦诚说:“我家的方式真不一定适合大多数家庭。”因为在我家,“玩”和“运动”从来不是“学习”的对立面——每天雷打不动两到三小时运动时间,骑车、打球、跑跳,让他把精力尽情释放;每天也会留40分钟到一小时玩科学盒子
,满足他对世界的好奇;至于学习,更多是“见缝插针”,比如等餐时背几个单词,睡前读半小时绘本,抓住碎片时间高效完成。
我早就跟孩子说过:“小孩子天生就该玩,要是连玩的快乐都没体会过,人生也太无趣了。但学习也重要,所以咱们学的时候专心学,把效率提上去,才能省出更多时间玩。”他特别认同这个道理,所以学习时从不会磨磨蹭蹭,成绩也一直很稳定。或许是自己过得自在,他才会觉得那些被辅导班占满时间的孩子可怜吧。
有天他突然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呀?”我没直接说“为了考高分”“为了将来有好工作”,而是先跟他聊起之前讲过的历史人物:“你还记得李白、辛弃疾、范仲淹吗?你觉得他们人生里最常见的词是什么?”他想了想说:“是‘优秀’吧?李白会写诗,辛弃疾会打仗,范仲淹还能管国家大事。”
我摇摇头:“不是‘优秀’,‘优秀’太虚幻了。你看这世界,大到有山川湖海、宇宙星辰,小到像宇宙里的一粒灰尘;你喜欢蹲在楼下看蚂蚁,蚁群里工蚁忙着搬东西,兵蚁守护巢穴,像极了现在忙碌的大人——可你不会羡慕蚁后吧?哪怕它看着最尊贵,却一辈子待在固定的地方。同理,要是站在地球之外看人类,所谓的‘优秀’‘身份’‘地位’,其实都没那么重要。”
我接着说:“人生就像你玩的游戏,你可以选当加血的奶妈,也可以选冲在前面的战士,选什么角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玩得开心、玩得投入。但有件事你要记住,每个人的人生里一定会出现一个词,不是‘优秀’,是‘但是’——李白才华横溢,但是一生漂泊不得志;辛弃疾文武双全,但是空有报国心却没机会;范仲淹心怀天下,但是总被排挤;岳飞忠君报国,但是最后含冤而死。不管你将来是厉害还是平凡,都会遇到‘但是’,遇到让你觉得难的坎。”
“那学习就是为了跨过这些坎吗?”他追着问。我点点头,又补充道:“学习首先是为了给你攒点‘资本’,将来能轻松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但更重要的是,帮你准备好面对人生里那些‘突然到来的但是’。就像你玩科学盒子时那样——之前你拆的那个‘电路小实验
’盒子,一开始你连导线怎么接都不知道,跟着说明书试了好几次,手忙脚乱还失败了两次,后来慢慢琢磨透电流的规律,不仅点亮了小灯,还自己拼出了报警器。学习就像玩科学盒子,不是为了立刻得到一个‘能亮的灯’,而是在动手试错的过程里,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不慌不忙解决问题——这些能力,才是你将来遇到‘但是’时,能稳稳扛过去的底气。”
我还跟他说,现在很多小朋友学语文,做阅读题时只会找“标准答案”,把段落拆成“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却没读过几本能让自己感动的书。这就像玩科学盒子时,只盯着说明书看“步骤1、步骤2”,却不观察灯泡怎么亮起来、齿轮怎么转起来,最后连“为什么能成功”都不知道。其实文学该教我们的,是从故事里看懂别人的喜怒哀乐,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就像科学盒子该教我们的,是从实验里发现世界的规律,知道“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皮球会弹起来”——文史帮我们理解“人”,数理和科学帮我们理解“世界”,这才是学习的意义。
他今年八岁,听懂了“人生总有但是”,却还没真正明白“但是”会带来什么。就像他第一次玩“火山爆发
”科学盒子时,只觉得“红色泡沫喷出来好有趣”,却不懂背后是小苏打和柠檬酸
的化学反应;等将来他遇到挫折,才会明白当年学的知识、练的能力,都是帮他“拆解难题”的工具。
现在很多家长带孩子学习,总抱着太急的功利心:学英语是为了考级,学数学是为了刷题,连玩科学盒子都要问“能提升多少分”。可高考再重要,也不是人生最后一场考试。命运总会在你没准备好的时候,突然给你出一道难题——就像你玩科学盒子时,突然发现零件少了一个,或者实验结果和预期不一样。这时候,那些你在学习里练出的专注力、在玩里培养的应变力、在科学实验里磨出的耐心,才是帮你“过关”的关键。
父母爱孩子,总想为他们铺好路。可要是只盯着“眼前的分数”,就像买了科学盒子却只让孩子背步骤,忘了让他感受探索的快乐——看似走了捷径,其实丢了最珍贵的东西。
我总跟自己说,教育就像帮孩子攒“木材”:今天陪他玩一次科学盒子,是攒一块;今天跟他聊一本绘本,是攒一块;今天让他自己解决一次小矛盾,也是攒一块。等将来他遇到人生的“风浪”,这些“木材”就能拼成一叶小舟,让他有底气说“没关系,我能过去”。
我不盼着他将来多优秀、多成功,只盼他历经风雨后,还能记得小时候玩科学盒子的好奇,记得看书时的感动,记得运动
#2025新学期追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