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迎来了如愿以偿的大学生活。2025级的鼎宝们,欢迎来到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新起点、新征程,让我们收敛暑期的喧哗,沉心聆听一场不一样的“预备课”——与那些阅历丰富、心怀明灯的老师一起,聊聊成长、思考未来,让他们以学识的厚度与生命的洞察,陪伴我们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开启属于每个人的崭新篇章。
PART
01
第一
堂课
「爱国——于家国传承中锚定精神坐标」
我们行走于这个时代,在寻找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寻求精神的扎根。这份扎根,常始于对历史的重温与对家国的体悟。
刚刚过去的九月三日,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是民族记忆的当代回响,也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八十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锻造了永不褪色的抗战精神,它既是民族的共同记忆,更是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爱国精神,是烽火岁月里的挺身而出,也是和平年代中的坚守与奉献;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壮举中,也融于平凡岗位的执着里。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为了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中汲取力量,深刻理解“国”与“家”的命运与共。致敬英雄,是为不忘来时路;读书明理,是为更清醒地前行。
豆瓣评分:9.5
阅读指路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
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团队以通俗笔触结合学术考据,辅以珍贵图片与档案,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书中既展现了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气节,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喜欢这本书的人还喜欢:
作者:余戈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5-4
在线阅读
作者:余戈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2024-5
在线阅读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0-5
在线阅读
PART
02
第二
堂课
「成为终身学习者」
“考察前人的成功之路,可知一些大学问家,如顾炎武、钱大昕等人,无不极度勤奋。即以近人而言,像王国维、黄季刚等,也是勤奋异常,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小石师当年寓居清道人家中时,接触过王国维,后来二人还一起在仓圣明智大学同事过一段时间,故对王氏的情况有所了解。有一次我问他:‘王国维是不是特别聪明?’小石师似有保留,只是回答说:‘用功,用功。’由我看来,王国维应该是非常聪明的,也可称为才气过人,但他应是过人的勤奋,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豆瓣评分:9.1
阅读指路 >>>
本书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书中既有对师长的追忆、一线教学的体悟与生命历程的感悟,更基于亲身经历,为莘莘学子梳理总结读书的方法以及做研究的路径。
周教授的治学经验告诉我们,唯有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认识自己的“才性”所在,博览群书、以勤补拙,才能于日积月累后,成为真正有学问之人。而这其中,学习的过程固然艰辛,却也不乏欢乐,这种欢乐源于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对自我成长的追求。
>喜欢这本书的人还喜欢:
《那时的大学》7.4
季羡林、许渊冲、冰心、蒋梦麟……大师们怎样备考、求学?
《吾爱吾师》8.5
从启功、李长之、包桂濬等师长身上,领略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感悟师者的高尚情操。
PART
03
第三
堂课
「做个有“常识”的人」
“究习逻辑学的人,久而久之,可能得到一点习惯,就是知道有意地避免思想历程中的种种心理情形对于思维的不良影响。……成见是一种最足以妨害正确思维的心理情形。……譬如一个人早先听惯了某种言论,或者看惯了某种书报,他接受了这些东西,便不自觉地以此为他自己的知识,或是形成一种先入为主之见。……至若他所听惯了的言论和看惯了的书报究竟是否正确,别的言论或书报究竟是否正确,那就很少加以考虑了。”
豆瓣评分:9.2
阅读指路 >>>
本书是逻辑泰斗殷海光先生多年从事逻辑教学与研究的结晶,是公认的逻辑学入门权威读本。书中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将高深的逻辑学通俗化,对一般人容易混淆的概念及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带领读者走近逻辑研究的世界,开启一场严格的推论训练。
PART
04
第四
堂课
「做生活的审美家」
“生活的大环境可能是悲剧性的,而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还是可以有一块小小的栖息地,抱一些小小的希望,这是一条上坡的路,但是这条上坡的路就是要靠着我们摸索前行的,劳伦斯就有着这么一种温柔的态度,劳伦斯基本的特点,就是温柔这两个字。”
豆瓣评分:8.6
阅读指路 >>>
本书呈现了12堂异彩纷呈的小说大师课,由陆建德、余中先、毛尖、袁筱一、范晔、董强等12位国内最具权威的大咖名师讲授,每人讲解一位20世纪的小说大师及其代表作,结合时代状况与作家背景,揭开文字织就的面纱,带领我们洞见作品内涵,透析社会、思想与文明。
普鲁斯特、伍尔夫、劳伦斯、卡夫卡、马尔克斯、昆德拉……这些文坛巨匠的经典著作,带我们去往无数具有挑战性的心灵视域,开启一场审美的旅行,让逐渐湮没在网络时代中的心灵,重新恢复意识与情感的双重敏感,更好地体察当下的生活。
>喜欢这本书的人还喜欢:
《小说史学面面观》8.8
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陈平原的北大讲稿整理而成,既可看做学坛点将,也可视为名著解析。
《世界名著大师课 法国卷》 9.1
由柳鸣九、郑克鲁等十多位来自世界文学领域的名家撰写,尽显法国文学之魅力。
PART
05
第五
堂课
「不惧探求生命的意义」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只要它们真实,只要它们真切地符合人性的原则,我们就会在这些虽不起眼,却又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愉悦。
我想,我们不必害怕在精神上的流浪,在这种流浪中,我们寻找绿洲,也许真的会发现绿洲。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它们是一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
豆瓣评分:8.9
阅读指路 >>>
本书是全网爆火的复旦大学“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写给大众的人文讲义合集,包含《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等颇具影响力的名篇。书中,王德峰教授与我们畅谈读书、哲学、理想、音乐等,带领我们重新梳理当下的生活处境与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标尺。
在浮躁的社会,我们或许沉迷“短平快”的刺激而回避对意义的探寻,又或许因期望之外的结果而否认其中的过程。然而,如王教授所言,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自我与生活,面对所有渺小的成就或失败,投身到日常微小而切实的行动中去,因为正是所有真实的体验构成了生活本身、意义本身。
小结
“立学为人生之大志;成为有根魂、有信仰的人;成为一位有‘常识’之士;对世间之美,持有一颗敏感之心;勇于面对生活之真谛,并‘躬身入局’、亲身实践……”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不仅是藏书万卷的知识殿堂,更是你们可以安心思考、自由探索的智慧天地。无论是深入专业领域的研究,还是拓展兴趣的广泛阅读,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线上服务都将为你们的学习之路提供坚实支撑。图书馆全体老师已准备好,与你们共同奔赴一场关于知识与成长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