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高中语文是初中语文的深化与拓展,核心目标是培养 “文本解读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涵盖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围绕 “文学阅读与写作”“实用类文本阅读与交流”“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整本书阅读” 四大模块展开。以下从核心知识模块、学习重点、高频考点、学习方法四方面系统梳理,帮你搭建高中语文知识框架:
一、核心知识模块(按必修 + 选择性必修课程划分)
高中语文教材(统编版)分为 “必修”(2 册)和 “选择性必修”(3 册),各模块知识点循序渐进,侧重不同能力培养:
模块 1:古诗文阅读与积累(贯穿高中全程,高考占比 34% 左右)
古诗文是高中语文的 “重中之重”,涵盖文言文、古诗词两大板块,核心是 “理解文意、赏析手法、积累文化常识”。
- 实词与虚词:
- 实词:掌握 120 个高考高频文言实词(如 “兵”“病”“察”“朝”“乘” 等),理解其多义性(如 “兵” 可表 “兵器”“士兵”“军队”)、古今异义(如 “走” 古义 “跑”,今义 “行走”)、通假字(如 “蚤” 通 “早”)、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如 “籍吏民” 中 “籍” 是 “登记”,名词作动词)。
- 虚词:重点掌握 18 个高考必考文言虚词(如 “之”“其”“以”“于”“而”“则”“乃”“为” 等),明确其不同用法(如 “以” 可表 “因为”“用”“把”“来”,需结合语境判断)。
- 特殊句式:识别并翻译 “判断句(…… 者,…… 也)”“被动句(为…… 所……、见…… 于……)”“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如 “何陋之有” 是宾语前置,“青,取之于蓝” 是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介词,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 文言文翻译:遵循 “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落实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如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需译出 “所以…… 者”(…… 的原因)、“先 / 后”(意动用法,以…… 为先 / 后),最终译为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急放在前面,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 文言文断句与文化常识:断句需结合 “虚词、句式、语义”(如 “夫 / 战,勇气也”,“夫” 是句首发语词,需断开);文化常识涵盖 “官职制度(如 “太守”“御史”)、礼仪习俗(如 “冠礼”“祭祀”)、天文历法(如 “干支纪年”“星宿”)、古代地名(如 “关中”“江东”)”,需积累教材及真题中的高频常识。
- 意象与意境:识别 “传统意象” 的象征意义(如 “月亮” 表思乡、“菊花” 表高洁、“梧桐” 表凄凉、“鸿雁” 表传信),分析意境特点(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 “雄浑壮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 “凄清孤寂”)。
- 表达技巧:掌握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借代、用典)”“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结构技巧(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如杜甫《登高》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用 “万里”“百年” 夸张,“悲秋”“多病” 对比,抒发漂泊孤独之情。
- 情感与主旨:结合 “标题、注释、意象、手法” 概括情感(如思乡怀人、忧国忧民、壮志未酬、归隐闲适),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借诸葛亮《出师表》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
模块 2:现代文阅读(高考占比 40% 左右,分 3 类文本)
现代文阅读侧重 “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包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三类,考查重点不同:
- 论述类文本(如议论文、杂文、学术论文):核心是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观点态度”,需掌握:
- 识别 “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分析 “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进、对照)”,如《反对党八股》采用 “总分总” 结构,先提出 “反对党八股” 的观点,再分述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最后总结整改方向;
- 筛选 “重要信息”,判断选项是否 “偷换概念、因果倒置、无中生有、范围扩大 / 缩小”(高考客观题常考陷阱)。
- 实用类文本(如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核心是 “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需注意:
- 新闻类文本(消息、通讯):关注 “导语(概括主要事件)、主体(补充细节)、背景(事件原因)”;
- 传记类文本:区分 “事实陈述与作者评价”,概括传主的 “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 多文本阅读(高考常考形式,2-3 则材料):对比不同材料的 “观点异同、侧重点”,如 “材料一讲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材料二讲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需整合共性与差异。
-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高考主观题重点):核心是 “赏析艺术特色、理解情感主旨”,需掌握:
- 小说:分析 “人物形象(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伏笔、悬念、倒叙的作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如《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环境烘托人物性格、暗示情节发展)”;
- 散文:区分 “抒情散文(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借荷塘美景抒发内心苦闷)”“哲理散文(如周国平《面对苦难》,借事例阐述人生哲理)”,赏析 “语言特色(质朴、华丽、幽默、含蓄)” 与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模块 3:语言文字运用(高考占比 26% 左右,侧重基础与应用)
考查 “语言基础、表达得体、病句修改、仿写补写” 等,是 “送分题” 也是 “细节题”,需注重积累与规范:
- 字音字形:掌握 “多音字(如 “载” zǎi 记载 /zài 载重)、形近字(如 “燥”“躁”“澡”)、易错字(如 “慰藉” 的 “藉” 读 jiè,不读 jí)”,避免错别字(如 “脍炙人口” 不写 “烩炙人口”,“墨守成规” 不写 “默守成规”);
- 词语运用:辨析 “近义词(如 “必须” vs “必需”、“遏制” vs “遏止”)、成语(注意感情色彩,如 “趋之若鹜” 含贬义;注意语境搭配,如 “巧夺天工” 形容人工制品,不形容自然景观)、虚词(如 “况且” vs “何况”、“虽然” vs “即使”)”。
- 病句修改:识别 6 种高频病句类型:“语序不当(如 “我们认真研究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应先 “听取” 再 “研究”)”“搭配不当(如 “提高水平” 不写 “提高能力”,“培养习惯” 不写 “培养兴趣”)”“成分残缺或赘余(如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道理”,缺主语,删 “通过” 或 “使”)”“结构混乱(如 “原因是…… 造成的”,句式杂糅,删 “原因” 或 “造成的”)”“表意不明(歧义,如 “几个学校的领导”)”“不合逻辑(如 “否定不当”“分类不当”,如 “防止不发生事故”,否定多余)”。
- 语言表达:
- 得体:根据 “对象(长辈 / 平辈 / 晚辈)、场合(正式 / 非正式)、目的(表扬 / 批评 / 请求)” 调整语言,如 “请您务必莅临指导”(对长辈 / 上级,正式),“麻烦你帮我带本书”(对平辈,口语);
- 仿写 / 补写:仿写需 “句式一致、修辞一致、情感一致”;补写需 “衔接上下文、逻辑连贯”,如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
- 压缩语段:概括 “新闻导语、语段主旨”,如 “2024 年 5 月,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在湖南长沙揭牌,将推动深空探测技术研发”,压缩为 “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于 2024 年 5 月在长沙揭牌”。
模块 4:写作(高考占比 40%,60 分,核心拉分点)
高中写作以 “议论文” 为主,兼顾 “记叙文”“应用文”,核心是 “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
- 材料作文:从 “材料关键词、寓意、倾向” 提炼观点,避免 “偏离题意”,如材料 “竹子前 4 年只长 3 厘米,第 5 年开始每天长 30 厘米”,可立意 “坚持的重要性”“厚积薄发”;
- 命题作文:抓住 “题眼”,如 “这世界需要你”,题眼是 “需要”,需阐述 “你”(可以是个人、群体、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 开头:“引论”(引用材料 / 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如 “《论语》有云:‘士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