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最有趣的,就是能认识来自全国各地、性格各异的新朋友,不像中学的同学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大学的同学那真是来自五湖四海,通过认识不同地区的朋友,也能了解很多有趣的新故事。
大学开学必不可少的就是自我介绍环节,从军训到大学第一课,再到班级团建、加入社团、学生会等等,都需要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别看是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们来说,自我介绍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可对于性格本身就比较外向的同学来说,自我介绍却是信手拈来,现在的年轻大学生喜欢用MBTI人格来介绍自己,其中是I人和E人指的就是性格内向和外向,而性格外向的E人,对于认识新朋友的热情可谓是空前高涨了。
而当E人和东北人这两个因素放在一起,那简直是行走的社牛了。网上有一位来自东北吉林的男孩,就凭借着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的他以超高能量和热情的态度向同学们介绍自己。
男孩东北口音格外亲切热情,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想认识在场每一位同学的愿望,他大方地提到自己是ESFP性格类型,强调这种性格特别外向。整段自我介绍充满活力,他邀请大家加他好友,介绍家乡的旅游景点,甚至提议一起拍照留念。
这段时长一分零五秒的视频中,男生始终面带笑容,充满感染力,引来现场同学此起彼伏的笑声,跟这样的男孩做同学,谁能忍住不跟他交朋友呢?
可当这段视频走红网络后,评论区却充斥着各种负面的评价,一些网友对这位男生的表现进行了苛刻评判,甚至断言"没有女孩会喜欢他",认为他"一开口就已经输了"。
一些网友认为这个男孩从大一就已经丧失择偶权了,虽然开朗外向,但身上带有"偏女性化"的气质,预测女同学会更愿意把他当成"闺蜜"而非潜在的恋爱对象。
从视频中不难看出,这位男生外形条件并不差,身材匀称,面容清秀,按理说不应该遭受如此严苛的评价,就连评论区的一些大学生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评论,不理解为什么要用“恋爱的潜在成功率”来判定一个人全部的好坏。
评论区那些批评他的网友,多半是基于一种传统刻板的标准,潜意识里觉得男生就应该表现得更加沉稳、内敛或者阳刚,因此当看到这个男孩跳脱活泼的表现方式时,就理所当然地他缺乏"男子气概",一定不受女生欢迎。
可这样的评价本身就是刻板、过时的,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喜好,也没有必要为了外界的刻板印象去限制对自我的表达,他们本身就不喜欢被刻板印象所束缚,男孩也可以活泼可爱,女孩也可以英姿飒爽。
更何况作为东北地区的男孩,热情开朗、直率爽快本就是东北孩子的普遍特点,这种表达风格在其文化环境中是被认可甚至欣赏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大家都喜欢这种大大方方的孩子。
将这种地域文化特点简单地贴上"女性化"或"不受欢迎"的标签,显然忽视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和审美标准,用单一尺度去衡量所有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公平的。
更何况军训期间的自我介绍,也不是为了择偶权的问题,军训自我介绍的初衷是帮助同学们相互了解、促进班级融合,而非为了评判谁更有异性缘,把大学生军训期间的自我介绍简单地与择偶权问题挂钩的网友,价值观念也过于浅显了。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