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
今天,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网上报名正式开启。
早上8点起床,9点准时到达图书馆开始刷题,除了午休一小时,一直学到晚9点30分图书馆闭馆。三个多月以来,大四学生小风为了考研,除了上课,基本每天都保持这样的学习节奏。但国庆节后,他心里却多了一丝焦虑:秋招在即,要不要去投几份简历?
“十月底,会迎来秋招的黄金时刻,但这也是研究生备考的关键时刻。”前几天,小风完成了考研预报名,他感觉压力陡升,紧张之余也在考虑是否要试水秋招,“万一上不了岸,有个offer会安心些。”但秋招节奏紧张,可能会花去一定精力影响考研,小风陷入摇摆。
社交平台上,关于平衡考研和秋招的帖子很多。 图源网络
考研兼顾秋招,有点难以平衡
在一所211大学读本科的学生小金已经完成了考研报名,他和小风一样纠结。
“我开始备考的时间比较晚,对上岸没有绝对把握,看着微信群里的招聘消息和朋友圈里同学们的面试分享,心里不免感到焦虑。”小金说,“但真的要投简历,必然要花去一定时间和精力,影响复习。”
社交平台上,很多应届生都和小金有同样的烦恼。有网友发问:“考研要兼顾秋招吗?想有个工作兜底,但也很想考上研究生,秋招投了几份简历有一个进笔试了,过了的话后面还有好几轮面试,又想进面试又怕后面太耽误时间怎么办,好纠结。”
面对考研和秋招的抉择,应届生多少有点焦虑。 图源网络
也有网友说,自己本来在备考,想着先找个保底工作,结果后来就直接放弃考研了。
参加秋招到底需要做多少准备?在浙江一所高校读工科的男生小征告诉记者,自己从今年8月底,也就是暑假时就开始准备简历和网上申请了,“我先把自己本科时期的比赛经历和成绩整理好,做成十几页PPT,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专业知识的查漏补缺。”
小征投递的一些简历 受访者供图
除此以外,小征还在余杭区的一家机器人企业实习,朝九晚六,为找工作积攒经验。
“目前我网上投了十几份简历,参加了7次笔试,2次线上面试,每次面试前都要根据岗位需求修改PPT。如果到了秋招关键时期,很可能要频繁请假参加面试,也许还要去外地,基本上会是全身心投入。”小征说,自己同寝的室友在准备考研,学习时间比自己实习上班时间还要长,“如果边备考边参加秋招,确实比较难平衡。”
如何作出抉择,想清楚很重要
一位曾考上浙大研究生的“过来人”小赵告诉记者,她在考研时根本没想过秋招的事情,“关掉手机,屏蔽消息,如果第一年考不上我就再考一年!”
从记者的采访来看,像小赵这样坚定的“考研党”和小征这样明确的“秋招党”往往不会感到焦虑,他们目标明确,也有相应的计划。
考研党的刷题时刻 受访者供图
机器人专业的大四男生小刘已经备考一年了,他不打算参与任何招聘活动,“我比较喜欢尽早规划,而且量力而行,我相信自己能考上。”小刘周围准备考研的同学,大多数以浙大为目标,但他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另一所985高校,“我一开始准备过浙大要求的科目,学得有点吃力,于是直接更换目标,不然就会因为考上希望不大而焦虑。”
小刘分析,很多想要兼顾考研和秋招的同学焦虑的原因在于对考研没有信心,所以想要找条后路。
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辅导员林国庆建议:考研决心极其坚定,非某校不读的学生,建议在考研冲刺阶段全力备考。而考研目标较高、把握不定或考研想法摇摆不定的学生,建议在保证考研复习主体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策略性”地参与秋招。
如何才叫“有策略”?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如午、晚饭后时间,有针对性地向目标公司投递简历,避免“海投”,并且有选择性地参加面试(尽量选择线上),如果没办法协调好复习和面试的时间,也要学会选择性的放弃。“明确此时是为了找个‘保底offer’,而不是寻找完美的工作岗位。”林国庆说。
浙江理工大学2025届毕业生小纪,考研意向学校为上海某211高校,他在2025届秋招时同步备考与求职,顺利拿到了某外企的offer。最终他考研成功顺利上岸,并与公司达成解约。
一位从事过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老师表示,有个“保底offer”会大大减轻害怕考研失败的焦虑感,但前提是不能花去太多备考精力。
“秋招是投递简历的黄金时期,但不意味着冬季、春季没有企业开展招聘活动。”另一位高校老师建议,学生可以在考研初试后投递简历找工作,可以作为长时间复习备考生活的调剂,也能为考研结果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