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现在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有些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厌学了,讨厌学习,不写作业,每天哭唧唧的,就是不想学习。再大一点的,开始逃学,每天被叫家长。这样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朋友小万说,儿子上四年级了,忽然就开始厌学了。每天写作业都要磨蹭到半夜,平时也总被老师点名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东张西望,要么就走神。考试成绩一出来,小万就崩溃了,语文数学都不及格,英语考了30多分。这孩子是咋了,之前不是一直在中上游吗?
相信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有很好的学习状态,最好能保持到高考结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
还有的家长觉得,学习是苦差事,如果家长不督促,孩子可能就会不好好学。给娃报各种补习班,就是希望,他的成绩再好一点。

可是,学习本身是快乐的事情啊!就像小宝宝刚开始学走路,就会一遍遍尝试,先站起来,再晃晃悠悠迈出一条腿,另一条腿伸出来,一点点往前走。
过程中可能会摔倒很多次,但如果旁边没有人干扰,他会不断尝试,没多久就能学会走路了。
还有玩游戏,虽然并不提倡。为啥孩子就喜欢玩呢?其实玩游戏也不容易,需要熟悉规则,吃透攻略,以及不断练习。如果想要打得好,升级快,也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这些孩子都不会觉得厌倦呢?因为,他有想主动学的东西。所以,让孩子厌倦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糟糕的学习经历,以及整体带来的负面感受。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
这里说的爱好,就是感兴趣,喜欢,想要主动接触。那些厌学的孩子,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背后藏着四个原因,一个比一个严重,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原因一:没有学习方法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背诵、理解,都可能有自己的章法。我们家孩大宝是用337晨读法进行背诵,他说这种无痛记忆法,读几遍就会了。

有的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背不下来,学不会,就可能会对学习感到厌倦。反正学不会,也就不想继续努力了。
原因二:过程体验不好
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每次上课屁股上像有根针一样,扭来扭去,写作业像便秘,磨磨蹭蹭总也不开始。
其实,这样的孩子,就是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好。要么是感觉总被监督,要么总被跟别人比较,自己不喜欢这个过程,慢慢就放弃了。
原因三:不喜欢目标
学习的目标或者结果,让人不喜欢,自然很难产生兴趣。比如,学习目标是父母给定的,希望娃以后考上xx重点大学,学xx专业,毕业找个好工作。

而孩子的想法却是,长大后就做个外卖员,用摩托车丈量城市,吃遍美食,那可能他就不喜欢学了。
原因四:学习感受不好
想想看,没有学习方法、不喜欢学习过程、不喜欢学习目标,这些会带来的,就只能是负面感受。可能包括挫败感、沮丧、失望、自卑等等。
一提到学习,就有这些相关感受,孩子怎么会喜欢学习呢?这一点,也是相当致命的!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父母督促得越紧,孩子越容易厌学?因为父母的催促、监督,让孩子的学习方法、过程、目标和感受都发生了变化,而且越来越糟糕。

比如我正在读的《寻找大洒锦》,书中的主人公采君,妈妈总是没完没了地催她学习,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她有次特别绝望地对妈妈大喊:“你都把我逼成一个写作业的机器人了!我不乐意当机器人!我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大活人!”
采君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名列前茅,根本不用妈妈逼她的。在妈妈的催促下,采君觉得累极了。
终于有一天,家里出现了变故,爸爸妈妈离婚了,也都相继离开了她。奶奶悲痛欲绝,也离世了,只剩下爷爷跟她相依为命。
一连串的打击,让采君大病一场。再回到学校,她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也跟不上了。月考、期末考试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沉迷手机,再也不想学习了。对她而言,学习是很糟糕的体验。

后来,爷爷一次次把她送到学校,她一次次逃课。最后,爷爷放弃了送她上学,转而跟他一起去洒锦莲风景区,在那里开始了一场奇妙之旅。
也正是这场旅行,让采君重燃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之后再回到学校,她不像以前一样害怕学习了,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还积极参加舞蹈表演、作文竞赛,一切恢复了正常。
认真品味这本书,我觉得有三点,或许家长们都可以借鉴,不光能让厌学的孩子重燃学习兴致,还能勇敢面对挫折。
首先,别在众人面前揭短。
采君已经三个月没上学了,面对阿聪问,为什么还没放暑假就来景区度假?爷爷的回答是“采君体质不是很好……”

如果爷爷当时就说,采君厌学了,怎么也不肯去学校,那结果可想而知,可能采君转头就回城里继续玩手机,真的再也不学了!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记得,孩子的弱点,比如成绩不好、专注力差,尽量别在众人面前说,免得孩子有抵触情绪,更不喜欢学习了。
其次,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再催促也没有用。
采君爷爷看到采君对小动物很感兴趣,就让他和阿聪一起去畜禽养殖基地帮着养猪、鸡、鸭、鹅,还要求她仔细观察动物的习性,每天写一篇饲养日记,采君很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和这些小动物待在一起,采君每天都很开心,躺在床上还在想白天的趣事,改掉了睡前玩手机的坏习惯。

后来离开养殖场,采君就专心养猫,“长筒袜”总是跟在她身后,采君的胆子变大了,走夜路也不害怕了,每天都很开心。
所以你看,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比如,有的孩子数学不好,语文写作文总是得高分,就可以多跟孩子一起看书,练习写作文,从他感兴趣的点入手,一门功课得到表扬,他也会把这种兴趣,延伸到其他学科。
还有的孩子喜欢乐高,可以尝试一下图形编程,之后是Python、C++,随着学习的难度增加,需要用到语文、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他也会对学习有更大渴望,想要主动学习。
最后,锻炼抗挫折能力。
有10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班主任坦言,那些厌学、调皮捣蛋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遇到难题就撂挑子、没有韧劲儿的。
采君也是如此,原来成绩数一数二,虽然很累,但一直被赞赏包围。老师会表扬她,同学会羡慕她。但后来因为家庭变故,她的成绩一落千丈,这一些都凭空消失了。
采君的内心承受不住,一下子就放弃了,怎么也不肯去学校了。
我之前看过一篇关于学霸的报道,有人采访问,考砸后怎么提高成绩?他的回答是:就是死磕,脸皮要厚,琢磨着琢磨着就会了。
现在的很多孩子,是缺乏抗挫折能力的,遇到一点小事情,就容易放弃。一看到难题,马上就有畏难情绪,不想学了。
其实,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哪怕成绩出现下滑,也不会轻易自我否定。

Tips:这三点是我看《寻找大洒锦》后的深刻感悟,有时候我们以为,学习不好、不爱学习,甚至厌学,都是孩子自己的问题。看过这本书后才知道,其实跟家长也有很大关系。采君的改变,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位很爱她的爷爷陪着;也是必然的,因为采君自己的能力以及思考,也起了很大作用。
枕边育儿寄语:
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别觉得现在厌学的孩子,以后就不是读书的料儿了。只要父母想要尝试改变,开始就不晚。就像采君三个月没上学,之后不也顺利衔接上了吗?关键是,我们家长如何引导?有没有像采君爷爷那样,不疾不徐,一点点帮采君改变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