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听风知晴雨,气象学中包含着许多丰富而神秘的科学知识。为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生活,进一步拓宽学生科学视野,激发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让课本上的气象知识“活”起来。10月21日上午,汉滨初中枣园校区组织六年级、八年级全体学生赴安康市气象局,开展“学习气象科普知识,感受气象科技魅力”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为确保此次研学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学校提前进行了路线勘测与规划,精心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各班级陆续召开专题班会,班主任向学生详细介绍活动流程、气象知识预习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明确此次研学不仅是“走出校园”,更是“带着目标去探索”。
抵达安康市气象局后,在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下,同学们怀着好奇与期待,有序走进气象观测场、气象科普馆、预报预警中心等核心区域,开启沉浸式学习体验。馆内丰富的图文展板、动态模拟装置和互动体验项目,将抽象的气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与触觉体验。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严格遵守“语言文明、行为文明”要求,认真聆听讲解并及时做好记录,全程保持安静,不随意喧哗,用实际行动展现对气象工作者的尊重与对知识的渴求。
在气象观测场,各类造型独特的气象观测设备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了自动气象站、风向标、雨量筒、地温传感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从气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到降水量、风向风速的精准记录,细致的介绍让同学们明白,日常看到的天气预报背后,离不开这些“气象哨兵”的全天候坚守。
研学活动结束后,学校为深化学习效果,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一篇“研学之旅”心得体会。同学们纷纷拿起笔,将参观中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记录下来。真挚的心得,不仅是对此次研学之旅的总结,更是将知识转化为成长感悟的生动体现。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从前期筹备到现场参与,再到后期心得沉淀,形成了完整的育人闭环。活动打破了课堂与生活的界限,让同学们在“看、听、问、写”中,近距离接触气象科技,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气象科普知识,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更培养了孩子们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与文明出行、有序参与的良好习惯,让“关爱自然、关注气象”的环保理念深深扎根。(王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