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心灵桥’择友软件”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3篇)
开心田螺
2025-10-29 17:54:30
0

【原题再现】

天域名校协作体高三10月联考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款名为“心灵桥”的择友软件可以通过采集用户的性格测评、兴趣图谱、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等,运用复杂算法进行深度分析,为用户精准匹配“最佳朋友”。支持者认为,这极大提高了交友效率,但反对者忧心忡忡,质疑友谊能否被简化为数据的匹配度百分比。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给“心灵桥”择友软件的研发者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构】

本次的天域联盟的作文题非常有意思。往年,因为天域联盟汇集了全国众多名校,他的试卷往往会去迎合热点,去构成一种“公共表演”——如2025届的天域联考把传承这一话题套在了《哪吒2》中、有用和无用套在了《我的阿勒泰》里。本次不然,他不仅跳出了高考的阴霾,还有“回归”的趋势,请看经典至极的2015全国卷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同样是写一封信,同样的生活化作文题。“数字化时代下的孤独”这一话题可以说是近期的热点了,人们往往会用某些手段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层”,而这个“心灵桥”只是一个侧面而已,一直爆火的星座和MBTI其实可能更能反应人们对归属感的向往。加上大数据的算法控制,我们在刷视频时会一直刷到关于你的人格和星座的“特点”,往往评论区也是疯狂认同。但其实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社交方式之一,大家也不要被人格和星座困住了。(比如我是水瓶座、人格是INFJ,我就会经常刷到绿老头的视频)毕竟,千人千面不可能被16种人格和12个星座全部囊括其中。

其实,本道题的情景化程度固然是高的,可惜思辨的深度可能就会相对弱化一点点,因为几乎我们只能从反对的角度来写——不然真的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之中。而且一定注意,因为他不是让我们评价这款软件,而是写信,所以,观点一定要明确!!!要么支持,要么反对,你既支持又反对会左右脑互搏,绝对会影响最后的分数。

我个人是偏向于反对的,不是因为我真的很抵触这择友软件,而是因为你写支持的可以写的观点太少了,这篇作文的例子还很难举(毕竟这款软件目前又没有哪个已知的名人去用过),所以还不如用后现代理论站在批判角度上写,起码这样积累的什么“工具理性”之类的词汇还能用上一点……

【范文导写】

1.桥外的风景

致“心灵桥”择友软件研发者们:

您好!

作为你们研发软件的使用者,我由衷地敬佩你们通过算法为用户匹配“最佳朋友”的创意。然而当“性格测绘”的图谱愈发细致,“兴趣匹配”的参数愈发精准,我反而确信,友谊所存在的根基,恰恰是人之为人所有的不可计算性。

诚然,“心灵桥”可以通过算法加速人群间的匹配。从价值取向、人生目标里,我们也许可以解读人们的性格观念,兴趣爱好,借此找寻相近的群体,提高人们相互发现的效率,从而为所谓缘分牵线搭桥。也许,个体之间的“共同点”足以暂时慰藉原子化的心灵,足以给受众留下一次仿佛愉快的夜谈。

但这样,便能找寻到真正的友谊吗?我以为不然。

数据的匹配,并不必然带来友谊。那些重叠的标签,或许能说明我们共享某些表面的特质,却未必能触及灵魂深处的理解共情。若交流仅停留在浅层,彼此的关系便难以走进情感的深处。它就像马丁·布伯所区分的“我与它”式的合作,而非“我与你”式的相遇。按标准化流程组合出的理想友谊,如同流水线生产的预制菜,终究少了那份不期而遇的悸动,更缺了情感发酵的醇厚。反倒是那些不匹配的缝隙里,常常绽放友谊的新芽:《好东西》中的王铁梅与小叶以温情疗愈脆弱,以理性击碎壁障,友谊在适配度的错位中愈发坚韧;庄子与惠施常争辩不休,仍为“郢人斫垩”的生死之交。

更深层次而言,“心灵桥”的匹配底层逻辑,实质上是将人标签化。它用找寻挚友的目的性,替代了相遇时的忐忑与惊喜;用参数匹配的确定性,抹杀了情感里的偶然与灵光。移用本雅明口中的“灵韵”,友谊的精妙正在于“独一无二的显现”,在于自由选择与双向奔赴,在于剥离某些身外之物的不确定性。真正的友谊可以来自如海德格尔与阿伦特在课堂相识的意外,也可以来自相濡以沫的厮守,但一定不是将对方物化,借助标签契合自我心境的情绪搭子的刻意“赏金寻宝”。

于“附近的消失”湮灭日常感知的当下,我们一边困在稀薄的社交空间里,一边渴望着更广阔的情感联结。“心灵桥” 这样的媒介,无疑是时代需要的桥梁。但我仍想提几点浅见:是否可以引入适度模糊的智慧,在精准推送之余,为用户们探索自我图谱边缘提供一片未知海域?是否可以将重心从展示匹配结果,转移至引导互动交流上?更重要的是,作为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我们不应困在虚拟的“桥”上,而应借着这道“桥”的指引,重新走进现实的“附近”,在真实的烟火气里,寻回友谊最本真的模样。毕竟,“科技向善”的真谛,不是用机器替代人的温度,而是用技术守护人的真情。

齐美尔有言:“人需要桥梁,但不能够终身栖居桥梁之上。”愿“心灵桥”不只是串联友谊可能的摆渡者,更能成为守护真情本味的守望者——让每一个走在桥上的人,都能看见桥外的风景,都能遇见那个不完美却恰好的挚友。

顺颂时祺!

一位期待桥外风景的寻路人

2025年10月10日

2.致“心灵桥”研发者的一封信

尊敬的“心灵桥”研发者们:

展信佳。

当我得知“心灵桥”这款旨在通过数据与算法为人们缔结友谊的软件时,内心充满了复杂的颤动。你们以科技之力,试图在人际疏离的时代重建心灵的连接,这份初衷令人动容。然而,在效率至上的欢歌与数据理性的光辉之外,请容我分享一些关于友谊本质的思考。

友谊,不止是灵魂的“拼图”,更应该是生命的“共耕”。你们以性格、兴趣、价值、目标为维度,勾勒心灵的坐标,这诚然是理性的壮举。但友谊的萌发,并非只是预设条件的契合,更像两颗种子在偶然的风中落入同一片土壤,在阳光、雨露与时间的共同滋养下,各自生长却又根系交织。亚里士多德将友谊分为三种:因利益、因快乐、因德性。前两者或可量化,但最高级的“德性之友”的基石是在共同经历中形成的对彼此人格的深切认同与精神上的相互淬炼。算法或许能高效筛选出“相似”,但友谊中最珍贵的部分——那些在沉默中的理解、在困境中的坚守、在时间流逝中的相互塑造——恰恰诞生于算法无法预设的、具体的生命实践。

数据的清晰,或许正遮蔽了相遇的深邃。当一段关系的开启依赖于一个确切的匹配度百分比,我们是否也在不自觉中,用技术的可计算性蚕食了缘分的神秘性与选择的主动性?在未知中的探索、在差异间的碰撞、在误解后的理解,这些看似低效甚至冒险的过程,恰恰赋予情谊以故事与温度,使它不再是逻辑的必然,而是充满惊喜的生命馈赠。海德格尔曾言:“此在在其操劳中与世界照面。”如果一切皆被预先照亮,那相遇的诗意与发现的喜悦,岂可存焉?

我并非一个技术的悲观论者,也深知在当下社会,孤独是何等切肤的体验。“心灵桥”所代表的努力,是对此时代病症的一种积极响应,其价值不容抹杀。我想祈请的是,在算法的精密与数据的冷静之上,是否能为其注入更多哲理的审慎与人文的温情?

或许,软件可以不止于给出一个确定的“最优解”,而是成为一扇窗,引导用户看见多元的可能性,鼓励他们在安全的氛围中,自己去经历、去判断、去培育一段真实的关系。它或许可以设计机制,鼓励用户记录并反思共同经历的意义,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标签匹配。技术的终极使命,不应是提供人际的“捷径”,而应是助力人们更好地行走在属于他自己的、充满未知却也充满可能的交往之路上。

在怀疑的时代我依然相信,真正深刻的友谊,是两颗灵魂在自由意志下的相互奔赴,是在时间长河中共同谱写的叙事诗篇。愿“心灵桥”能成为这样一座桥:它可以用科技的骨架确保通行的效率,但更能小心翼翼地守护每一位过桥者那颗朴拙、简单甚至鲁莽的心灵。

一位期待桥外风景的寻路人

2025年10月10日

3.算法织桥,心灵为渡

——致“心灵桥”研发者的一封信

尊敬的“心灵桥”研发团队:

展信佳。

得知贵方正研发这款旨在为现代人缔结友谊纽带的智能软件,我深佩诸位以科技温暖人心的初心。在社交日益数字化的今天,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考友谊的真谛与技术的边界。当“心灵桥”试图以数据测绘人际交往的“复杂地图”时,我们不禁要问:这座由代码构筑的桥梁,究竟能否承载人类情感的万千气象?

首先,必须承认,“心灵桥”所代表的技术理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具有独特价值。当下年轻人面临着着“社交圈层化”的现实困境——据统计,超过六成的都市青年表示朋友圈高度同质化,难以结识真正契合的新朋友。贵软件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如同绘制精密的“灵魂星图”,将寻觅知己的过程从“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偶然,转变为更具确定性的相遇。这种高效匹配,确实回应了当代人对于优质社交的迫切需求。

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友谊的本质,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着算法难以量化的维度。真正的友谊往往诞生于那些“计划外”的瞬间:或许是深夜畅谈时偶然的思想碰撞,或许是共同经历困境时萌生的相互理解。这些珍贵的情感连接,恰如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其动人之处正在于超越了任何预设的匹配标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深厚的友谊恰恰始于性格互补,成于彼此成就——这正是单纯的数据匹配可能忽略的丰富性。

进一步而言,过度依赖算法匹配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从现实经验看,各类推荐算法已经让我们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而交友算法的极致化,或将使人际关系也陷入新的“社交茧房”。当我们只与“高度匹配”的人交往,便失去了在差异中成长的机会,也弱化了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学研究显示,适度的社交差异性是保持社群活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认为“心灵桥”的价值定位应是“智慧的引路人”而非“命运的主宰者”。软件可以成为拓展交际圈的起点,但不应是终点。建议在设计中保留足够的“人性化留白”:比如设置“跨维度探索”功能,鼓励用户在核心匹配之外结识不同类型的朋友;或是设计“共同成长记录”,让友谊在时间维度上获得滋养。毕竟,算法可以计算当下的契合,却难以预测共同成长带来的深刻变化。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在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哲学视野中,技术的本质应是“解蔽”而非“遮蔽”。理想的“心灵桥”不应仅仅呈现冷冰冰的匹配百分比,而要通过更智慧的设计,启发用户对友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在匹配结果中加入“互补性指数”,或在交流过程中提供增进理解的对话引导。

最后,请允许我重申:技术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让人更成为人,而非让人成为数据的附庸。“心灵桥”作为时代应运而生的科技产物,其意义在于搭建相遇的舞台,而真正的友谊华章,仍需每个灵魂以真诚为笔、以时间为纸,亲手书写。愿诸君在技术探索中,既能深潜数据的海洋,亦不忘仰望人性的星空,让这座科技之桥,真正成为温暖人心的渡船。

谨祝:

工作顺利,创见常新!

一名关注科技与人文的学子敬上

2025.10.1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青春期成长年会在京举行 2025青春期成长年会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国内青春期教育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年会...
光华师生面对面:共话青年就业与... 10月24日中午,光华管理学院“师生面对面”座谈会(就业与实践专场)于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201报告厅...
人大与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 深秋的尾巴尚未完全褪去,初冬的微凉已悄然浸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银杏大道披上了一场绚烂的金色盛...
广州师教云课堂自考|第一次考试... 2025年10月25号,第一次参加考试,考试的前彻夜未眠,说不清楚什么原因,但就是一晚没睡。 定了6...
安徽多地中小学寒假时间公布! 由于2025年闰六月 2026年春节因此推迟至2月17日 过年时间晚了,何时放寒假? 目前 安徽多地...
继往启新航!第三届校团委办公室... 第三届校团委办公室成立大会圆满结束! 继往启新航! 2025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6法硕复试真题反馈431... 2026-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累计9年复试真题题库汇编;合计431题)-最新版绝密复试真题 四川省社会...
把“会读书的人”培养成“会创造...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工网) 近来,浙江几所高校的师生,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如何把“会读书的人”培...
回顾:90后大凉山听障女孩,法... 前言 谭婷出生在四川大凉山,她是我国第一位“聋人律师”。然而,命运在她8岁时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职业本科零突破!宁夏职业技术大... 曾几何时,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还仅仅停留在成绩不好才选职校,但随着“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有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