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核心教育理念,探索在户外自主游戏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的有效路径,2025年11月6日,濮阳市第四期“3+1+1”市、县、乡幼儿园联合教研活动在濮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顺利开展。来自市、县(区)的学前教育教研员及联合教研团队成员共13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经验分享:多维赋能,推动自主游戏发展
濮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万梅静以“多维施策提质效 自主游戏促发展”为主题,从教师理论学习、户外环境创设、动作全面发展及游戏有序开展四个维度,分享了幼儿园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与深度思考。

案例呈现:聚焦实践,展现幼儿成长轨迹
濮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倪梦瑶老师以民间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为例,展现了教师如何通过启发提问、观察引导与资源支持,鼓励幼儿经验迁移与建构,实现不同体育游戏的有效融合。

濮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刘瑞花老师分享了“猫抓老鼠”游戏案例,呈现了幼儿在融合新材料、共创规则和团队协作的过程中,运动能力与社会性发展的真实过程。

濮阳市实验幼儿园孙洁老师带来“小手球,大乐趣”手球活动探索,阐释了教师在运动项目的不同阶段如何支持幼儿理解规则、提升技战术与自主决策能力的宝贵经验。

濮阳市市直幼儿园刘洋老师则通过混龄游戏“跃动童年 ‘混’出精彩”,展现了教师在支持幼儿自我反思与问题解决中的关键作用。

现场观摩:幼儿主导,游戏点亮童年
案例分享后,参会教师分组走进户外现场,观摩各年龄段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的真实表现。孩子们在各游戏区中自主选择、大胆探索,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协作力与运动能力,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成长。





分组研讨:智慧碰撞,共话支持策略
现场观摩结束后,大家基于深入的现场观察,围绕“民间游戏中的核心经验与幼儿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分组研讨。




各小组聚焦于不同的民间游戏现场,对照不同游戏的幼儿发展核心经验,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了细致的研讨与分析。大家既关注到了幼儿走、跑、跳、躲闪、平衡等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水平,更将视角延伸至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思维碰撞中共研共享,为后续教学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储备了丰富的策略与方法。




成果总结:问题导向,明确发展路径
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学前与家庭教育研究室教研员李臻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总结了四期联合教研的成果,并针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五大类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策略:

首先,保障体育活动时间,针对“体育活动1小时”落实不足的问题,建议小场地园所优先保障体育锻炼,各园制定并执行“户外两小时+”活动计划。其次,丰富体育活动内容,鼓励教师对照《指南》梳理核心经验,补充民间游戏与规则游戏,拓展体育游戏类型,推动材料一物多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第三,强化游戏基本活动地位,支持幼儿将生活与故事情景融入体育游戏,注重材料与语言的情景化,探索创造性游戏与体育游戏的有机融合。第四,激发幼儿自主性,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计划、场地布置与规则建构,开展以“观察学习”为核心的民间游戏,提升其自主管理与创新能力。最后,增强活动挑战性,基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识别其“最近发展区”,创设更具挑战的环境,支持玩法创新与混龄互动,促进持续发展。
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不仅为市、县、乡幼儿园搭建了交流共享的平台,也为濮阳市学前教育高质量提升注入了新的动能,我们将继续深化游戏化教学改革,让每一个孩子在自主、快乐、有意义的游戏中茁壮成长。
编辑:史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