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本科末2,成绩学院中游,没有拿到保送,只能选择考研,目标也是比较早锁定中南大学,离家近,而且好友也在中南已经保研,一想到这,心头还是有点羡慕。谁叫自己本科荒废学业太多,也怪不得别人,所幸考研分数出来,初试400+,专业课853信号与系统140+,平稳上岸。总结一下自己这一年备考经历,也是为考研画上句号,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专业课:853信号与系统
先谈谈今年考的最好的科目专业课。大家也是最关注,毕竟目前来看提高总分最便捷的就是专业课,大家目标最好定在140+以上,这样数学和其他基础课就有了保底和容错空间,专业课我复习大概只有数学60%时间和精力,但是分数远高于数学,所以专业课大家必须高效,高分拿下。
专业课我是3月陆续开始预热(5月正式开始),教材直接选奥本海姆祖师爷的信号与系统,也是大家公认的信号与系统神作,刚开始安排时间比较少,主要复习数学,专业课跟信息通信Jenny老师853课程(也是去年高分上岸本校直系学长推荐,不熟悉Jenny老师同学可以去b站多看看她分享的专业课视频)先带着熟悉,等高数第一遍结束,专业课时间开始加上来。暑期前第一遍结束。暑期到9月开学,跟老师课程完成专业模考和打磨。9月开始真题,10月底基本完成考研备考,专业复习和Jenny老师课程基本同步,后期主要是在打磨真题细节,结合其他985名校真题,拓展思路和保持做题手感,11月后面时间放在政治,数学和英语比较多。这也是这次总分可以过400的重要原因,后期复习还是相对很有余地,心态就比较平稳。
数学
基础阶段(3月-7月中旬)
先二倍速看的武老师的高数基础课,看完课以后做辅导讲义上的例题,例题我都是不看答案先自己做一遍(当习题来做)。这本讲义真的好,公式、题型、常用结论等等都归纳的很清楚,基础阶段吃透这本书应该就可以了(前提是真的吃透)。后来想看强化课的,但发现强化课讲的都是辅导讲义上的题,就没看了。
线代也是一样的,看李永乐老师的强化课,然后做线代辅导讲义上的例题。
两本辅导讲义上的题弄明白以后,再开的660。如果辅导讲义上的题都吃透的话,做660应该蛮快的,大部分都是基础题,主要就是练计算能力。
强化阶段(7月中旬-10月)
强化阶段主要就是刷题,做了880和严选题。这两本习题和真题难度比较贴近,建议好好做下。做的时候可以标记下错题方便二刷,归纳整理一些常见的题型,就比如关于微分方程的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非常系数的高阶、低阶的解法等等。同时总结一些技巧,比如x和y互换、变量代换(今年填空题就考到了),等下次做的时候就可以往总结的这些方法上去想。
冲刺阶段(10月-12月)
国庆开刷真题,我是从前往后做的,一开始还做了2000年前的,现在看感觉属实没有必要,建议早年的真题少做,多做做模拟卷,毕竟现在的风格和之前不太一样,难度上也不是一个档次。
真题都是限时做,做完以后有不理解的看李艳芳的视频讲解,非常透彻。建议不要留真题到最后做,做完了可以找模拟卷做,多见见新题。
模拟卷也和真题一样都是限时做(建议整个答题卡熟悉考场上的节奏)。
英语
英语感觉最重要的是每天坚持背单词,看课我不是很推荐(基础特别差可以看下语法课)。单词每天背200个,前期有些生词背起来可能吃力点,中后期熟悉了就背得很快了,一直坚持到考研前最后一个星期(那一个星期一直在背肖四就没背单词)。
暑假开始做阅读真题,我是从10年前的开始往后做。基本上是一天做一篇阅读,然后翻译整篇文章,记一下不认识的单词。后面差不多做到16年开始,就每次四篇一起做了(算是模拟一下自己的水平)。
完型和新题型从11月开始,每次做一套,顺便看下那年翻译和作文。那个时候也陆陆续续开始准备作文模板。
最后一个月,每天写一篇真题作文练手(大小作文交替)。然后还留近两年的真题,考前几天全真模拟考。
政治:
暑假期间开始看徐涛强化班,重点学习马原和毛中特相关的知识点,马原很多知识点需要理解,所以这一部分要好好理解领悟,考研真题中毛中特的“帽子题”会涉及很多,徐涛在这方面讲的比较细,所以这部分也要下一点功夫去总结,其他部分如史纲和思修可以简单听一听,每听完一章的内容,可以对照肖秀荣的1000题去进行相应的练习,复习巩固。后期可以结合模拟卷补充。由于高中和本科阶段所学的都偏向理科,所以政治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政治方面花费的精力相对多一些。
一定要重视最后的模拟卷。几个知名老师的模拟卷做下来,就基本把握住今年哪些是重点了。模拟卷重点在于选择题,一定要把选择题中出错的再看一遍,考研真题中可能会出现相似的题目,这样不至于看起来陌生,同时也能提高做题的速度。选择题最后可以看一下腿姐的技巧课,可以做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总结:
回头看看过去的一年复习,还是感觉自己目标比较清楚,然后就是执行力还可以,每天靠近自己目标一点,距离虽然远,但是一步一步还是走到了终点,希望大家也是早点定下目标,朝着自己目标前进,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