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建立中学和大学连续贯通培养的新路径,促进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北京四中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16所国内顶尖大学签署《创新人才培养协议》的基础上,于本学期推出了大中衔接课程,为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北京四中大中课程共开设2期,每一期课程由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
第一期开设大中课程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高校;
第二期开设大中课程的高校在第一期基础上新增了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学。
课程主讲老师均为大学推荐的知名教授或领域专家, 课程内容涉猎人文、科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历史哲学、医学药学等多个方面。
高一10班侯淑涵同学介绍,交通大学光电子科技课上,从手机wifi到星辰大海,老师关于每项研究方向都举出了详实的例子,课堂风格十分风趣幽默。课堂结尾老师还给出了从事光电子专业的高可行性学习路径以及相关科目的学习方法,特别有收获。
高一2班董欣杨谈道,武汉大学秦坤老师讲授的《遥感与测绘》,带同学们走进奇妙的遥感领域,把冷冷的技术讲得特别有意思。
高一14班李宇奇同学表示,自己特别喜欢的是北大医学院赵峰老师的“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课程谈到了什么是运动医学,以及一些常见的运动导致的疾病及处理办法。老师讲得很生动,让我对如何科学合理运动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什么样的热身、放松、运动方式是有益处的,也学会了一些处置伤病的方法”。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小、中、大创新人才的培育已成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北京四中与16所知名大学共同探索大中衔接、协同培养的育人模式,是对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政策的深化落实,也是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效路径的积极探索。
据了解,作为课程的延续和深入,北京四中还将在期末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开展“大学之道”期末游学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带领同学们分别赴西安、南京和上海,走进大学,亲身感受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了解其育人目标和培养特色,近距离体验教育的多样性和成长的可能性,理解每所大学独特的价值使命。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四中
上一篇:2025年西华大学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