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1万日元,四成学生手握多份内定,半数应届毕业生提前锁定工作机会——这并不是某顶尖名校的就业数据,而是2026届日本就业市场的整体情况。
年初伊始,日本应届生的录用率已突破54.3%,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9个百分点,创下新高。在少子化加剧的背景下,日本企业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
内定率高涨,原因何在?
据日本学情公司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学生的内定率已高达58.1%,文科生的内定率也达到了52.5%。这一数据在招聘市场上引发一片哗然。
内定率高涨,原因何在?
面对严峻的人才短缺局面,日本各大企业纷纷推出“有薪必涨”的策略组合拳,试图在这场无声的“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更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已有11.7%的学生在拿到心仪的工作机会后退出求职市场,但仍有高达83.8%的人们选择继续观望。
用人单位使出浑身解数试图留住人才,而应届生们则表现得更加随意,仿佛都变成了“慢热型选手”。
内定率高涨,原因何在?内定率高涨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日本人口结构的断崖式变化。
据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的预测显示,日本的生产年龄人口(15-64岁)数量从2014年的7785万人持续下降,预计到2030年将降至6773万人,减少约1012万人。
更令人忧心的是,预计到2060年,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锐减至4418万人,仅相当于2014年的57%左右。
对于企业而言,人才争夺战的紧迫性前所未有。2025年之后,战后婴儿潮一代(团块世代)将全面迈入75岁以上的年龄段,与此同时,新生儿的数量却不断创历史新低。
根据内阁府的数据统计,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远超其他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占比达从7%到14%,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而日本仅用了24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年轻人的就业观念转变显著。相关调查表明,“希望能够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已成为求职者首要的考量因素。与此同时,在2024届毕业生中,“只要能有收入就行”的择业观念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这一现象反映出年轻人正在以更加灵活的态度看待职业发展——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公司终身雇佣模式,而是更愿意通过发展副业或拥有多重职业身份来实现自身价值。
对于日本来说,当下的危机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更是整个社会结构的转型。
据预测,到2060年,日本的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将达到78.4%。这意味着每1.3位劳动年龄人口就需要抚养1位老年人。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并思考如何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
人才争夺战,企业如何应对?
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各大企业纷纷开出“高薪福利大礼包”。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集团(Fast Retailing)宣布,2025年3月入职的应届生起薪将上调3万日元,达到33万日元,其年收入也将提高10%,超过500万日元。
集团董事长柳井正强调:“我们必须加强力度招揽具有全球视野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金融保险行业的薪资增长趋势更为显著。东京海上日动保险宣布,从2026年4月开始,对于愿意接受全国调动的大学毕业生,将提供最高达41万日元的月薪。
商社行业同样不甘示弱。
像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等大型综合商社,应届毕业生的起薪普遍突破了30万日元大关。三菱商事更是从2024年4月开始,就将起薪提高到了32.5万日元。建筑行业巨头大成建设、西松建设以及电器连锁零售商Nojima也计划从2026财年起,将起薪提升至30万日元。
三井住友银行时隔三年再次上调薪资,2026年4月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起薪将提高4.5万日元,达到30万日元。与此同时,明治安田生命连续两年提高起薪标准,调整至33.2万日元(包含固定加班费,需接受全国调动)。
留学生迎来就业黄金时期
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就业时机。
日企的薪资水平正在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工作环境也越来越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尤其是那些计划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对既熟悉日本商务环境,又了解母国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
许多企业不再将日语能力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求职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
当然,留学生若想在这波机遇中脱颖而出,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应提前一年着手规划求职事宜,深入了解日本特有的就职文化。包括积极参加企业说明会,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掌握日式面试技巧并加以实操练习等。其次,还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将留学经历转化为职场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职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年功序列制度正在逐步松动,而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贡献的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对于留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只要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他们就能够获得与日本本土员工平等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