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多出的欢乐,这些学校是怎么做到的
开心田螺
2024-12-25 13:57:32
0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整体向好,但“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问题出现了早发、高发的新趋势,社会普遍担忧。为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缓解“四小”等挑战,北京等多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课间10分钟逐步优化调整为15分钟。

多5分钟,能把孩子带出教室吗?记者采访发现,这一“微改革”让很多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阳光,还撬动了教育理念转变。但不少教育工作者仍心存隐忧,既担心学生受伤学校担责,又担心学校为免责不敢把孩子放出来,多方期待加强“5分钟以外”的深层配套保障。

走出教室 沐浴阳光

12月的北京,寒意渐浓。上午9点,下课铃声响起,清华附小的学生涌出教室。15分钟里,孩子们跳绳、踢毽子、攀岩、玩吊环……楼道里、操场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清华附小三年级学生吴桐树说,以前课间10分钟,喝水、上厕所就要花五六分钟,剩下的时间“不够玩”。延长5分钟,“玩耍的时间就有了”。

时间、空间、内容,是学生课间活动的三要素。此前,全国多地的家长反映10分钟课间太短,还容易被老师拖堂;学校场所局促,孩子们没地方玩;有的学校、老师片面要求学校静下来,活泼天真的孩子憋成了“闷声虫”……

记者在北京多所中小学走访看到,课间安排分为15分钟的小课间,以及30分钟的大课间;室内外活动功能区域灵活丰富,设置跑步区、游戏区、休息区、涂鸦墙等,各类器材用具触手可得,孩子们“轻装上阵”,课间回归承载快乐的立体空间。

“课间整体统筹设计,确保孩子们校园生活节奏张弛有度,这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说。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处于高峰,一些学校的场地“捉襟见肘”,怎样在校园物理空间上做文章?北京小学作为寄宿制学校,体育是其传统的育人名片,学校升级改造教学楼结构,腾出300平方米的乒乓球室,大门随时敞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在楼顶打造的“空中足球场”,成为高楼层学生踢球、奔跑的热门区域。

“运动多了,吃饭也多了”“能多晒晒太阳”“课间玩好了,上课就更认真”……记者在校园随机询问学生课间活动体验,孩子们纷纷围拢“抢答”,阳光打在小朋友们脸上,笑容灿烂。

“微改革”牵引教育供给侧调整“大文章”

15分钟,是学生活动时间的延伸、健康空间的拓展,“小切口”改革背后贯穿着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大理念”,瞄准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学生活动回归自主。“游戏怎么玩,学生说了算。”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北校区教师刘云芝说,年级组长充分调研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发现孩子们对棋类和益智游戏呼声高涨,学校及时补采相应器材。此外,不少学校开展“课间活动征集令”“我的课间我做主”等活动,师生共同设计课间活动项目、制定游戏规则,激发孩子们参与热情。

——课间课堂逐步融会贯通。记者调研了解到,一些学校主动从课间活动中发现孩子成长需求,进而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鲜活素材。例如,观察到有学生课间尝试跳绳时脚踝屡屡被卡绊,体育课上老师就着重安排跳绳指导。“15分钟不是简单增加时间,而是撬动学校全员参与,将课内、课间、课后有机串联,还要结合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工具,全方位打造育人新形态,赋能学生‘健康阳光乐学’。”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

——教师由管理者转变为教育者、参与者。教师拖堂,曾让课间体验大打折扣。中小学借助课间15分钟改革,引导教师有意识开展课堂与课间的联通设计,比如通过优化调整课堂教学,利用课堂尾部的三至五分钟开展学生研讨、师生互动,创造柔性空间,确保准时下课。

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说,从知识本位主义转向以全面育人为核心的教育认知变革,要在每位教师心中扎根。

要加的不仅是课间时长 更需增加全方位保障

课间时间多了,成效如何?一所学校的数据可一窥初步效果。清华附小的校园人工智能运动设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课间15分钟实施后,学生运动量增加了近3倍。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说,落实课间15分钟的早期效果是学生是否“身上有汗、眼里有光”;中期效果是近视、肥胖等“四小”问题有没有改善;后期成果是学生自主意识的释放和张扬,“这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

不仅北京,天津、辽宁、贵州、山东等地中小学也纷纷行动,将课间10分钟优化调整为15分钟。

课间活动丰富了,安全问题同样牵动着师生家长的心。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忠毅说,学校把教学楼一层楼角的窗户改建为门,避免课间拥挤。但全国多地不少教师坦言,课间越长,校长、老师们越紧张。

一线老师反映,“拽住”学生的不仅是课间时长、活动空间,而是学校随时可能深陷的赔偿和问责风险。“即便学校强化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孩子难免磕碰,很多学校迫于‘校闹’和社会舆论压力等,在课间仅允许孩子喝水、上厕所。”有受访者担忧,别让多出来的5分钟,因外围压力沦为“一阵风”。真正激活课间动能,还需加强配套保障机制建设。

多名受访法律专家表示,不能仅因事故发生在校园就认定学校一定负有责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福亮说,需进一步厘清校园安全责任边界,明确相关司法标准,让保护未成年人和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相统一。只有真正做到无错者免责,学校才更敢放手让学生在校园里跑起来。

多名受访学生家长表示,家长和社会舆论要对孩子难免的磕碰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共同支撑起孩子“撒欢奔跑”的空间。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4日 第03版

作者:新华社记者 乌梦达 赵旭 李春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曲阳县文昌小学举办科学实验教学... 11月20日,文昌小学特邀高阳县教体局电化教育和装备技术中心专家宋博阳到校开展“小学科学实验的创新设...
“生生不息”搭平台,“职引未来...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四川省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布局的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
炎陵县202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 2025年下半年在炎陵县教育局申请并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人员,请本人持身份证原件,于2025年11月2...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自带3个“突... 如果问家长,孩子的哪种行为,最让家长没耐心,忍无可忍? 不少家长的答案很一致:孩子动不动就哭,你还没...
和墨洛产业园昆田幼儿园教师赴石... 近日,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园际间的交流,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主游...
2026年华南师范大学成人高考... 社会成考考生想报名华南师范大学专业建议关注官方报名公众号:考证提升,联系官方报名刘老师咨询详细报考流...
特殊教育学校开启消防安全奇妙日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奇妙日”活动。在一个半小时的沉浸式体...
广西幼师2025年秋季校园招聘... 11月22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青秀校区举办2025年秋季校园招聘双向选择会。广州、深圳、南...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两部教材入... 近期,根据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公布的相关文件,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商学院两部教材《市场调查与分析》和...
解锁成都万千气象,留学生感知成... 当留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自己学习生活的城市,当镜头的光影捕捉到属于这座城市的独家记忆,那些关于成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