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学生写作文,叶圣陶先生说:“必与之以模范,始得有着手之方。”作家肖复兴也说:“模仿是学作文必须经过的一级台阶。”
习作学习从模仿开始,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范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朱老师在《我的动物朋友》一课中,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出示了不同的范文。
学习“写外形”前 活泼轻快的《盛开成花树》音乐响起,随着每一张照片的渐次呈现,朱老师讲起了小布丁的故事:布丁带上领结,就像一个帅气的小绅士;布丁钻到了朱老师的衣服袖子里,化身为传说中的猫蛇;布丁坐到朱老师旁边一起上课,眼睛睁得又大又圆……温馨的生活场景,灵动的音乐节奏,老师温暖的声音,让小朋友在倾听中认识了可爱的小猫布丁。
将近六百字的故事里讲了些什么呢?有趣的生活细节,一人一猫的互动,字里行间对小猫的喜爱……这些都为后面学生的习作提供了范例。
它无疑是一个好的范文,但又不仅仅是范文,更像大朋友坐在你的面前,娓娓讲述一个温情的故事,在写作之前无痕地营造了一个互相分享“我的动物朋友”的故事场。
回顾“写外形”的方法时 朱老师出示了七组描述小猫外形的句子,让学生用抢答的方式回顾知识,如写外形可以写脑袋、耳朵、眼睛、胡须等。除此之外,还梳理出写外形的注意点,即按顺序、有取舍、有详略。
介绍小动物的外形是三年级就学过的,此处是复习巩固。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回顾方法是死巴巴的,没有运用背景的。选择七组描写小猫外形的片段作为载体呈现,知识在其中,内容在前台,能够让学生更为感性、具体地理解写作方法。
学习“表达喜爱感情”时 朱老师选择了老舍的《猫》和《武林高手张三疯》片段。
前者不仅详写了小猫的活动,还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后者则运用了很多细致的动作描写:“它用一只前爪扇过黑子的脸,随即用其他三只缠住黑子的腿,扇过去的前爪回头再蜷起来捣黑子一拳。”作者直接把猫当作人来写,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其情感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
之后,朱老师又把前面用过的七组材料呈现出来,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找渗透作者感情的词语,如“闪闪发亮”“灵活透亮”,引导学生发现,写外形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词句表达情感。
这个环节中运用的三则材料是用来攻克本节课的学习难点的。无论是老师自己写的一组外形句子,还是老舍平白亲切如聊天的语言,亦或者幽默生动的《武林高手张三疯》,学生都非常容易理解,内容也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一份材料,都从不同角度贴合本次习作的要求。用朱老师的话说,就是“一看就明白,看完就能得到启发”。
俗话说,“千言万语,不如做个样子。”什么时候用范文、怎样用范文很重要,这节课给了我们做了示范。
但范文从哪里来?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它不仅仅需要平时的用心积累,必要的时候还要老师亲自落笔写写下水文,让自己的个人生活与课堂生发活生生的关系,这也是“做样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