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中,孩子有更多时间待在家里,安全问题不免让爸妈担心。分享我们之前写过的关于孩子安全的两个小清单:游戏安全清单和乘车安全清单,希望给孩子还小的爸爸妈妈们提个醒。
游戏安全清单
1、不许在吃饭时打闹。
在我们家,边吃边聊是一家四口的一大乐趣,但孩子们吃饭时打闹绝对会被禁止,吃饭时讲笑话也不可以。这是为防止食物呛入气管,或被骨头、鱼刺、大块食物卡到。
2、不许用插头以外的任何东西接触插座。
孩子特别小时,我们尽量把插座藏到孩子不容易发现的地方,大一点了,就不再藏,而是在他们对插座发生兴趣时,告诉他们,插座是提供电源的,接触到插座有电的部分有生命危险。
孩子两三岁时,其实就能听懂大人讲的这些道理了,大人不能认为孩子不懂,就只藏不讲,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旺盛,你越藏,他越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
等孩子大到能自己插插座了,就告诉他们除了插头,不能把任何东西插进插座,拿插头时,一定要拿塑料的部分,绝对不能接触金属部分。
3、不许玩窗户,不许爬窗台。
住楼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必须严格要求孩子。即便是严格要求,我们还是想再提醒下爸爸妈妈们,住在二层以上,甭管窗台有多高,孩子不能自己爬上去,搬进新家前,都一定要确认,能打开的窗户外安装了安全的防护栏或者防护网。
这里说的“安全”的防护栏或者防护网,是指特别紧急的情况,如遇到火灾需要消防员施救,防护网能够很快破拆。
4、不许拿尖利的东西玩,也不许拿尖利的东西对着人。
缝衣针不行、毛衣针不行、筷子不行、水果刀不行、剪刀不行、面包刀不行、餐刀餐叉不行、改锥不行、树枝小木棍不行、削过的铅笔不行、签字笔不行……所有尖、细或者有刃,戳在人身体的任何部位有可能导致受伤的都不行。
同时我们也从小告诉孩子,递给别人剪刀时,要把刀刃合好,把剪刀把儿递给别人;锋利的刀子不要递,让人自己拿,不锋利的餐刀递出去时也要递刀把。
5、大人不在时,不许吹气球。
对孩子来说,气球不是好玩具,其实最好不玩儿。过个节什么的一定要玩,也要大人陪伴。气球一旦被吸入,或者吹爆后的气球碎片被吸入,无比危险。
6、不许玩塑料袋。
无论大小、软硬,塑料袋都不是玩具,不可以让孩子拿来玩。
告诉孩子塑料袋是装东西用的,不可以吹,更不可以套在头上,尤其是很小的孩子。
7、不许拿药玩儿,更不许拿药过家家。
家里的各种常备药品,在孩子小时,绝对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孩子大了以后,不必继续坚壁清野,但一定要告诉孩子:药是治病用的,不是玩具,不可以玩。
8、不许拿飞镖互扔。
好多家庭都有飞镖,或者大人玩,或者孩子玩,虽然玩具飞镖没有尖儿,但有金属部分,扔到头部还是会有危险。所以要告诉孩子:飞镖只可以对着标靶扔,不可以对着人扔。
其实最好告诉孩子,不要拿任何东西扔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不好的、攻击性的行为。
9、玩小区运动器械时,没有大人保护不可以爬高。
孩子小时候在小区运动场玩,我们常看到别家大人让三岁以下的孩子爬到很高的地方,然后自己远远站着,欣赏孩子的“勇敢”。
孩子勇敢固然可嘉,被大人鼓励成蛮干,就很可怕。要知道,那么小的孩子控制肢体运动的能力还不强,站在两米多高的地方一个失足,后果就不堪设想。
10、到室外或者大的室内场所活动,不许跑到大人视线之外。
在室外或者室内儿童游乐场、科技馆、博物馆等室内场所,要告诉小孩子,想往哪边走,告诉爸妈,爸妈带你去,不可以一声不吱地跑开。
大人也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你低头看手机或者打个电话的功夫,孩子就可能走失、被拐,或者遇其他危险。
曾经听朋友讲到一个特别可怕的案例,冒着冷汗写出来给大家提个醒:几家好朋友带孩子在海边烧烤,天渐渐黑了,开始涨潮,大人们忙着烧烤、喝啤酒、聊天,注意到孩子的时候,发现,一个孩子……不见了。
11、不许藏到封闭或者狭小的空间。
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孩子藏到有锁扣的柜子、箱子、狭小洞穴、缝隙中发生危险的事例,所以大人一定要告诉孩子:哪些地方是危险的,藏猫猫不能藏到那些地方。
12、玩水枪不可以对着人的头部。
孩子都爱玩水,一玩水就想要水枪。其实我们一向都不太乐意孩子玩水枪,一是水枪有攻击性;二是水枪喷出来的虽然是水,但有压力,不小心喷到小朋友眼睛里、耳朵里,也可能受伤。
13、两个孩子一起洗澡时,不可以用喷头互喷;自己洗澡时,不可以拿喷头喷耳朵。
这一点其实我们之前不大注意,后来遇到一件发生在成人身上的真事,才发现其中的危险。
一位朋友,耳膜穿孔,打针吃药地折腾好久,耳膜才重新长好,问怎么弄的,原来是洗澡时喷头不小心直冲着耳朵喷了一下,当时就觉得耳朵里出了点怪声,后来耳朵不对劲,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水柱把耳膜击穿了。
乘车安全清单
1、孩子一出生就备好适合婴儿的安全座椅。
现在进口、国产的汽车安全座椅品牌很多,价位差异也蛮大,要选品牌、品质可靠的,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能求节俭。
购买安全座椅时要看好适用年龄,拿到安全座椅要看好说明书,特别是对不同年龄宝贝的所用座椅的安装求和坐姿要求。婴儿是需要脸超后坐的,以避免因为刹车导致的颈部伤害。这个,一定一定要看好安全座椅说明书的提示。
2、安全座椅要稳妥固定。
安全座椅绝对不可以只放在汽车座位上不做固定,那样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一刹车,孩子就和安全座椅一起掉到座位下了,说不定反而更危险。
3、孩子坐在安全座椅上要系好安全带。
儿童座椅的安全带有高度调节,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大小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孩子一坐上去,大人就要帮助系好,并且检查牢固程度。
把孩子“绑”在座位上,孩子一定不会特别乐于接受,哭啊,闹啊,都别心软,一定要“绑”好。
说个我家的小段子。我家小娃三岁前对安全座椅很紧张,尤其是开车走高速回老家的三个多小时车程,每次都抗拒得不得了,大人只好想方设法转移他注意力,“看,好多白云宝宝”、“树上还有鸟巢哦”,后来他感兴趣上了鸟巢,走一路数一路,再大点,就自封“鸟巢小专家”。
4、孩子身高体重超出安全座椅的限制时,要及时更换适合的安全座椅。
这个不难,每款安全座椅都会有标注。不适合的安全座椅孩子坐着不舒服,安全也没有保障。
5、孩子大到不需要安全座椅时,可以使用儿童加高坐垫,并系好安全带。
汽车座椅是为成人设计,安全带的高度也只适合成人,孩子大到不需要使用安全座椅时,要使用专门的儿童加高坐垫,否则系上安全带后,安全带可能太靠近孩子的颈部,急刹车安全带生效时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6、孩子不使用安全座椅、不使用加高坐垫之后,也要系好安全带。
这一点,我们家没有做到全路况,遇到长时间堵车,车速很慢时,也架不住孩子的请求,让他们解开一会儿,但正常行驶、上快速路、上高速时一定得系上,没得商量。
7、孩子不可以在车内走动。
系着安全带的孩子,当然没法在车内走动,那些车子一边走还一边在车里前前后后动来动去的孩子,一定是没系安全带的。这样真的危险。坐公交车遇到急刹车还有从车后面一直摔到前面的,坐私家车从后座被扔到前座、甚至撞破玻璃飞出窗外,也不鲜见。
8、孩子一侧的车窗不可以开到底,孩子不可以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
手都不可以伸,更不用说头、整个上半身。这一点,一定要反复告诉孩子。一次都不许,允许一次,就有下一次。
9、车子行驶时,不许坐副驾驶,自己坐、大人抱着坐都不行。
也是一样,一次都不允许。大人抱着也不行。
我们家娃有一阵子热衷读放在车内的汽车使用手册,看到这里,还特别和我们讲了好几次。
他们小时候坐安装在后座的儿童安全座椅,不需要安全座椅了,自己坐后座系安全带,从来不要求坐前座,车停着都不要求坐。
10、车子行驶时、钥匙在车子上时,绝对不允许孩子到驾驶座。
小孩子都会蛮好奇方向盘和车内林林总总的仪表,车子停着时,拔下钥匙,可以让孩子到爸爸妈妈开车的位置参观一番,说好了,许看,不许动。
但车子行驶时或者车子停下但没拔钥匙时,一定不可以。
11、不许随便动车门锁,听大人指示上下车。
甭管是独立的车门锁,还是中控锁、儿童锁,告诉孩子,车子行驶时绝对不可以动,除了车停好后大人允许的开门、关门,其他时候,一律不许动。
上下车的事,除了告诉孩子一定要听爸爸妈妈指示,什么时候可以开门上车,从哪边上车,什么时候可以开门下车,从哪边下车,大人停车时也一定要特别注意。
小的孩子,不可以自己上下车,上车时大人把孩子安顿好,系好安全带,关好车门;下车时,大人拿好东西,给孩子开门、带孩子下车。
孩子大些,可以自己上下车了,大人要把车停在安全位置,确认旁边没有行驶中的车辆,才让孩子从不过车辆的那一侧下车。否则孩子一下车正好后面有车开来、有自行车、电动车过来,都非常非常危险。
还想再提醒下爸爸妈妈们,对于孩子可能玩儿的危险游戏和孩子乘车时的安全,大人要做到:
1、尽早跟孩子讲这些道理,不能只防不讲;
2、一旦发现孩子的危险举动,必须马上现场制止,然后郑重地告诉孩子:你这么做是危险的。不能认为孩子只是天真好奇爱玩闹,孩子越是天真好奇爱玩闹,才越危险。
3、大人不做坏示范。所谓言传身教,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也不要做。否则孩子会更跃跃欲试:爸爸妈妈能做的,为什么不让我做呢?
真心爸妈(徐智明 / 高志宏)
发现家庭教育底层逻辑
著有《育儿基本1、2》、《阅读手册(上、下)》。以“让孩子自主、与孩子合作、让孩子满足”三理念打造家庭教育底层逻辑;以“全学科自主阅读”成就孩子学习力。北大本科,中传硕博,两孩父母,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