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重视作文,这件事本身是好的,可是要知道,如果只有作文而没有别种练习来配合,作文的水平也是不容易提高的。
我们作文不一定限于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比较高级的,是比较需要多动脑筋的。但是,另外也可以布置一些不需要这样做的练习,如改写……还有缩写,这一段比较长,有一千两千字,让他压缩成500字或者300字,把里头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也是一个办法。也可以用听写,老师讲一件事或者一个故事,讲一样东西,老师讲的时候不许他写,让他脑子里记住,讲完以后把它有条有理地写出来,也是一种练习。或者给他一些材料,这材料是乱的,让他整理出来,把句子弄通顺,前后次序安排得合理。……
这种练习,好处是同学有现成的材料,无须由自己去找内容,内容摆在这里了,让你找一个最好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思考:
我非常认同吕叔湘先生的这个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仅仅是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哪怕是一周写一次,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限的。
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需要有一定数量做保证。如果能够把单元习作和灵活性更强的练笔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减轻写作的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书中列举了四类写作形式:改写、缩写、听写、整理材料。这些练习,老师都提供了现成的材料,学生不用再为“写什么”而烦恼,就能把精力集中到“怎么写”上。
除了这几种方式,还有日记、周记、仿写、续写等,都能起到类似的效果。一学期下来,大大小小的写作练习稳扎稳打地练,能切切实实地使学生受益。
以六年级上册为例,一学期可以有30次左右的习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单元习作,共13次。
1.一单元“变形记”,写两次,一次递进式结构,一次并列式结构;
2.二单元“多彩的活动”,写一次,老师创设一次活动,为学生提供素材;
3.三单元“让生活更美好”,写两次,一次重点教《美食让生活更美好》,一次提供范文仿写。
4.四单元“笔尖流出的故事”,写一次,创编故事。
5.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写两次,一次板块式结构,一次模仿《爸爸的计划》。
6.六单元“学写倡议书”,写一次。
7.七单元“我的拿手好戏”,写一次。
8.八单元“有你,真好”,写一次。
第二类:课文练笔,共8次。
1.第1课《草原》,仿写第一自然段。按照顺序描写景物,并尝试在写景中融入个人感受。
2.第2课《丁香结》,仿写丁香花。从花朵/花蕾、晴天/雨天、白天/夜里等角度描写,并融入个人感受。
3.第3课《狼牙山五壮士》,仿写第二自然段。按照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下课场面,注意“点”的描写要从不同角度进行。
4.第14课《穷人》,用第九自然段的方法,写桑娜和渔夫沉默时桑娜的心理活动。
5.第16课《夏天里的成长》,模仿第二自然段,从不同角度选择动物和植物,体现夏天里的成长。
6.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模仿第一自然段,用“罗列法”写生活中的暖/乐/苦等。
7.第23课《月光曲》,模仿第九自然段,用实写+虚写的方法,写自己听到的一段音乐。
8.第25课《少年闰土》,模仿第一自然段,描述自己的一张照片。
第三类:“词句段+初试身手”练笔,共6次。
1.第一单元词句段,仿写排比句。
2.第二单元词句段,仿写说话句。
3.第三单元词句段,仿写入迷段。
4.第五单元初试身手,围绕中心意思选材。
5.第六单元词句段,梳理段落中的句子关系。
6.第八单元词句段,从不同角度把一个词语写具体。
第四类:复习作文,4次。
1.作文复习,写两次,一次审题,一次改头换面。
2.模拟考场作文,两次。
这样梳理下来,一学期所写的大小作文、片段练习等,数量是非常可观的。也因为平时学课文的时候,经常做一些小练笔,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每次写后,差不多一半孩子的作品都能发到老师的公众号上,这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等到写单元作文的时候,学生并不会觉得太难。而且,这些写作训练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也有质量的保证。
当然,写作练习不仅仅有以上形式。给作文添头加尾、续写故事、改写结尾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如果班里学生基础差,我还会多加几次听写,即老师读一篇作文,让学生凭着记忆和自己的能力把所读作文写下来,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摘录:重视作文,这件事本身是好的,可是要知道,如果只有作文而没有别种练习来配合,作文的水平也是不容易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