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很害怕你的情绪暴力
开心田螺
2025-08-28 15:15:52
0

嗨,我是瑞秋。

前几天陪八岁的儿子写作业,看着他心不在焉、磨磨蹭蹭的样子,我心里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

忍不住指责了他一顿,可他依旧没有太大变化,我就更生气了。

儿子察觉到我的不开心,试着凑过来跟我说话,问我问题,想要拉近和我的距离。

可当时的我正沉浸在气头上,像是对他“关上了一扇门”,冷冷地没有回应。

看到我的沉默,儿子怯怯地退了回去,也不再说话。

第二天冷静下来,我回想起这个场景, 突然意识到,那不就是情绪暴力吗?

现在大部分父母都不会严厉地打骂孩子,但忽视、冷漠和孤立等,这些看不见的情绪暴力,同样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痕迹。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亲子关系中的“情绪暴力”。

1

在孩子眼里,爱有时会忽然消失

爱孩子的心,父母始终是确信的,无论如何都不会动摇。

可是在孩子的感受里,这份爱,真的一直都是一样的吗?

当父母喜笑颜开、轻松自在、随和温柔的时候,孩子会毫无疑问地感受到自己是被爱和接纳的。

可一旦父母情绪上头、脾气失控,尤其是在看到孩子屡教不改、言行让人失望,被吵得心烦意乱,或是在工作压力下身心俱疲时……

父母的态度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冷漠,缺乏温情。

虽然父母知道自己是一直爱着孩子的,可 当这份爱,被一层又一层情绪遮盖住时,孩子是感受不到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当他看到父母情绪失控时,他会疑惑:“怎么回事?父母好像对我撤回了一份爱。”

那一刻,孩子会真切地感觉到父母的心门关上了,对他的爱戛然而止。

有些父母在情绪来临时,对孩子说起话来更是口不择言:

“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

“你再不听话,我就走了。”

“你有病吗?你是傻瓜吗?”

有些父母甚至连一句话都懒得说,看都不看孩子一眼,试图用冷漠和忽视来“教训”他。

这就是赤裸裸的情绪暴力。

孩子看到父母对别人都是笑脸相迎,唯独对我黑着脸,甚至视而不见;

那么他们肯定会觉得,那一定是因为我很差劲,不值得被爱,我总是做错事,我不配得到父母的爱。

孩子虽然小,但他能敏锐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也能切身体验到那种“被拒之门外”的痛苦。

这种被抛弃、被质疑、被否定的感觉,会在他心里种下不安全感和恐惧。

长久积累下来,可能影响他对自我的认知,也动摇他对爱的信任。

2

父母发火,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孩子

仔细想想,我们敢对谁使用情绪暴力呢?

对顶头上司?对长辈?对有权有势的人?

面对他们,即便我们再愤怒,都能硬生生把火气压下去,不敢随意发作。

那么,我们又会把情绪暴力发泄在谁身上呢?

无疑是那些最亲近的家人,那些爱我们、包容我们和依赖我们的人。

因为我们笃定:这些人不会轻易离开,会无条件包容,甚至依赖于我们。

正是这种笃定,给了我们一种无形的“特权”,让我们觉得无论对他们多差,关系也不会因此破裂。

尤其在亲子关系中,这种情绪暴力似乎来得更容易。

父母天然拥有身份、地位、权力上的优势,孩子却年幼、弱小,抗议的力量微不足道。

他们的衣食住行、情感归属、未来发展,全都系在父母身上。

于是,父母一旦情绪失控就会显得格外沉重;父母一句话、一声吼、一个冷漠的眼神,就足以让孩子“投降”,甚至不需要费一兵一卒。

但这样的“胜利”,其实是以孩子的受伤为代价。

孩子会逐渐把父母的情绪暴力内化为一种自我否定:

“是不是我真的不够好?”

“是不是我总是惹人生气?”

“是不是我不值得被爱?”

久而久之,必然打压他们的自信心,压抑他们的表达欲,让他们无法爱和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

父母绝不应该成为孩子生命里的“霸凌者”。

在孩子的小小世界里,父母就是天和地。

当父母释放出情绪暴力,就像在他们的小世界里掀起一场暴风雨,轻易摧毁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所以,面对只能依靠我们的孩子,温柔一点吧。

用更多的包容和爱心,让他们在被接纳和被认可中成长。

3

可以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表达

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父母要时刻保持情绪稳定,的确是不可能的事。

之前我和一位朋友聊到这个话题时,她苦笑着说:“我才不是情绪不稳定才吼孩子的,而是因为有了孩子之后,情绪才变得不稳定。”

这句话让我很有共鸣。

想想看,一个人日复一日、昼夜不停地陪着孩子,几乎所有的责任都压在肩上,做得太多,太累了,心力交瘁。

无论换成谁,情绪都不会总是稳定的。

我太理解这种状态了,我和队友独立在海外带三个孩子,我深知带娃的不容易,尤其是没有帮手时,那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是外人很难体会的。

所以,父母偶尔对孩子发火,其实是人之常情,因为孩子有时真的会让人抓狂。

不过这些年我逐渐明白一点:我们不能要求父母像圣人一样不发脾气,面对孩子的“胡作非为”都没有任何情绪;

情绪可以有,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的表达。

所谓“表达情绪”,是指把感受清晰地说出来,比如:

“你刚才那样说话让我很失望。”

“看到你乱丢东西,我心里很烦。”

“你对弟弟妹妹不友好,让我有点伤心。”

这种方式是把情绪说出来,而不是情绪上头时的一阵怒吼。

现在当我察觉自己情绪状态不太对劲时,我会先清楚地告知孩子;

随后,我就会独自去房间里待一会儿,有一些调整的时间,等情绪恢复平稳后,再去陪他们。

这样,可以避免无谓的情绪爆发,还能给孩子示范,情绪可以被觉察、被表达、被调节。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4

对事不对人,好好说活

孩子做错事时,除了表达情绪,父母当然也要去提醒和纠正。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 对事不对人。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如果我们情绪上头,冲口而出一句:“笨蛋!一个杯子都拿不稳!”

听到这句话,孩子要么开始为自己辩解,要么陷入深深的自责。

可“水洒了一地”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任何解决。

这样一来,孩子会越来越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怎么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不指责,而是递给孩子一块抹布,平静地说:“水洒了,快擦一擦吧。”

这不仅是在教孩子如何收拾残局,更重要的是在传递一种态度:“遇到问题,我们不互相指责,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

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会感受被支持和被理解,同时也在学习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长中的孩子注定会犯错,会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

但父母的责任不是用怒气去放大他们的错误,而是用合适的方式去帮助他们变得更好。

好好说话,就是最重要的起点。

或许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天生就是暴脾气,是个直性子的人,看到不好的就忍不住要发火。

再加上成年人的生活本就不容易,已经被工作和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哪里还有心思顾及孩子的每一个感受?

所以,“好好跟孩子说话”,谈何容易?

但其实,好好说话,就像学习一门新的外语一样,需要不断练习,需要有意识地提醒和调整,才能渐渐掌握。

下一次,当你忍不住想吼孩子时,可以先深呼吸一下,换一个表达方式:

“如果你这样做,会更有帮助。”

“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你是想要……还是……?”

这些看似小小的转变,其实会带来很大不同。

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应该学习如何管理情绪,该如何面对问题;同时也发自内心的知道,无论自己犯了什么错,依然是被爱和接纳的。

5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孩子高考失利,那又怎样?这可能... 当那串决定性的分数跳出来的时候,没有达到预期时,孩子眼中的光可能瞬间黯淡了,家里的空气也仿佛凝固了。...
湖北专升本怎样通过自学实现上岸... 在日益激烈的学历提升竞争中,湖北统招专升本考试已成为许多专科生的重要机遇。许多学生都想通过自学上岸,...
“数实相融 智赢未来”出版学科... 8月28日,“数实相融 智赢未来”出版学科共建高校联合展在河南郑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期间...
解锁孩子学习密码 探寻不同学习... 在“双减”政策落地与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如何助力孩子高效学习成为家长关注焦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个体...
2026年专升本报名、考试时间...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最近接到很多同学问:专升本什么时候报名?考试时间在几月份? 统招专升本一般在专科大...
某高校辅导员因新生家长频繁联系... 近日,某高校辅导员因新生家长频繁联系而发长文回怼,直言大学不是幼儿园,引发热议。成都珮塬教育咨询有限...
忻州市和平小学关于均衡编班的严...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公平、有序、健康、和谐的教育环...
押题已出!2025年一建管理真... 这个押题6套卷,每次做完就立马对答案题也不算太难,但是写起来就脑袋一片空白,快速高效的备考,刷题无疑...
教育在线 |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 来源:首善忻府 8月27日,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忻府区幼儿园深化教育合作签约仪式在忻府区幼...
如何获得湖北专升本精准提分攻略... 在湖北专升本的准备过程中,专业课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考试科目,许多考生陷入了难以提升的困境。尽管花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