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妈
前几天在小区接孩子时,听到一位妈妈对着书包还没收拾好的儿子发火:“都跟你说半小时了,怎么还在玩橡皮?再磨蹭就要迟到了!” 儿子低着头,手里的橡皮却还在指尖转来转去,妈妈越说越急,最后直接抢过书包帮孩子收拾。
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崩溃时刻:孩子吃饭磨、写作业磨、出门磨,明明十分钟能做完的事,非要拖到半小时,最后只能靠家长催、吼、帮着做,可越催孩子越磨,陷入“催-磨-更催”的恶性循环。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磨磨蹭蹭,大多不是“故意跟家长作对”,而是他们没建立时间概念、没找到做事节奏,或者觉得“做事没意思”。
只要找对方法,帮孩子理清节奏、提起兴趣,他们的效率很快就能上来——毕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喜欢“磨”,只是需要家长用对方式引导。
1、用“可视化时间表”帮孩子“看见时间”,告别“无头绪的磨”
李姐的儿子小宇,以前每天早上都要磨很久:穿衣服要十分钟,刷牙洗脸又十分钟,最后总踩着上课铃进教室。李姐每天早上都像“打仗”一样,催完这个催那个,自己累得够呛,孩子还一脸委屈。
后来李姐听了老师的建议,做了一张“早上时间计划表”,贴在孩子房间的墙上:
7:00 起床(配个太阳图标)
7:00-7:10 穿衣服、叠被子(配个小衣服图标)
7:10-7:20 刷牙、洗脸(配个牙刷图标)
7:20-7:35 吃早餐(配个面包图标)
7:35-7:45 收拾书包、换鞋(配个书包图标)
李姐还特意给小宇买了个卡通计时器,每个任务开始前,让小宇自己设定时间:“我们现在要穿衣服啦,计时器定10分钟,看看能不能在铃声响之前穿好?”
一开始小宇还会忘,李姐就指着时间表提醒他“现在该做什么啦”,慢慢的,小宇开始主动看时间表,甚至会跟李姐说“妈妈,我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了2分钟”。
其实孩子对“时间”没概念,你说“快点,要迟到了”,他不知道“迟到” 意味着什么;你说“十分钟内做完”,他也不清楚“十分钟有多长”。
而可视化的时间表、计时器,能把抽象的时间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帮孩子建立做事的节奏,告别“不知道该做什么”的迷茫磨蹭。
2、用“游戏化引导”让孩子“爱上做事”,告别“没兴趣的磨”
小雅的女儿朵朵,以前写作业总磨磨蹭蹭:写两个字就玩会儿橡皮,算一道题就翻会儿绘本,明明半小时能写完的作业,非要拖到晚上九点。小雅试过催、试过批评,甚至试过“不写完作业不让看电视”,可朵朵反而更抵触,写作业时更不专心。
后来小雅换了个思路,把写作业变成“小游戏”:朵朵喜欢玩“小老师”的游戏,小雅就说“现在我们来玩‘作业小课堂’,你是小老师,要先把作业写完,才能教妈妈做题哦”;朵朵写生字时,小雅就说“我们来比赛,看看谁写的‘人’字最漂亮,写完后我们互相打分”;甚至还会给朵朵的作业本贴“星星贴纸”,每按时完成一项作业,就贴一颗星星,攒够五颗星星就能换一次“亲子游戏时间”。
慢慢的,朵朵写作业的积极性高了很多:每天放学回家,会主动说“妈妈,我要先写作业赚星星”;遇到难一点的题,也会说“我要赶紧想出来,不然小老师就当不成啦”。
孩子磨磨蹭蹭,很多时候是因为“觉得做事无聊”——写作业比不过玩玩具有趣,收拾房间比不过看动画片开心。这时候硬催只会让孩子更抵触,不如用游戏化的方式,把“要他做”变成“他要做”:比如把收拾玩具变成“玩具回家比赛”,把吃饭变成“光盘小勇士挑战”,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做事,磨蹭自然就不见了。
3、用“正向激励”帮孩子“找到成就感”,告别“没信心的磨”
张阿姨的孙子小远,以前做手工总磨磨蹭蹭:剪个圆形要半天,粘个纸片也能粘很久,最后还会因为“做得不好” 发脾气,说“我不做了,太难了”。张阿姨一开始会说“你怎么这么慢,看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快”,结果小远更磨了,甚至故意不做。
后来张阿姨换了种方式,不再催他“快一点”,而是关注他的“小进步”:小远剪圆形时,虽然有点歪,张阿姨就说“你这次剪的圆形,比上次圆多了,进步真快”;小远粘纸片时,虽然粘得有点歪,张阿姨就说“你看,你把纸片粘在正确的位置上了,这就很棒呀”。每次小远完成手工,张阿姨还会把他的作品贴在“成果墙” 上,让家里来的客人都能看到。
慢慢的,小远做手工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有信心:不仅能独立完成手工,还会主动跟张阿姨说“奶奶,我今天要做个更难的手工”。
孩子磨磨蹭蹭,有时候是因为“没信心”——怕自己做得慢、做得不好,所以用“磨”来逃避。这时候家长的催促和对比,只会让孩子更自卑、更抵触。
不如多给孩子正向激励,哪怕他只快了一分钟、只做好了一点点,也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在做事中找到“我能行”的成就感。当孩子觉得“我做得好、我能做好”,自然就不会用磨磨蹭蹭来逃避了。
写在最后
孩子磨磨蹭蹭,就像我们遇到没头绪、没兴趣、没信心的事时,也会忍不住拖延一样。
家长不用急着批评、催促,更不用替孩子做,而是要帮孩子找到“做事的方法”:用时间表帮他理清节奏,用游戏化让他提起兴趣,用正向激励帮他建立信心。
当孩子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会有成就感”,自然就不会磨磨蹭蹭,效率也会慢慢提上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下一篇:晚潮|桃花源里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