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青春期孩子的分数,父母更应该关注的是这几点!
开心田螺
2025-09-11 10:58:46
0

期末成绩出来,邻居张姐拿着儿子78分的数学卷子,站在紧闭的房门前欲言又止。房间里,15岁的儿子戴着耳机,完全隔绝了外界的声音。

这样的场景,正在无数家庭上演。

“你就知道问分数!”当孩子摔门而出时,许多父母才惊觉——不知何时起,那个曾经无话不谈的小宝贝,已变成了浑身是刺的“陌生人”。

青春期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亲子间的亲密,留下满地狼藉。

为什么分数不该是第一关注点

“这次考试多少分?”“班里排第几名?”这些成为父母见到孩子时的高频问候语。

然而,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分数不能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从人生长河来看,那些真正决定孩子未来幸福与成就的,恰恰是分数无法衡量的品质:良好的德行、探索未知的欲望、创造创新的能力。

当我们把目光死死锁定在分数上时,可能正在错失孩子成长中更珍贵的部分。

过度关注分数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1.传递持续的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竞争状态的孩子,没有时间玩耍锻炼、没有时间探索自然、没有时间发展兴趣;

2.透支学习动力:一些背负沉重课业负担成长的孩子,早早失去了学习动力和思考探索的能力;

3.错失全面成长:当所有精力都聚焦在分数上,孩子的情商、社交能力、生活技能等重要素质的培养便被忽视了。

近年来国家推行“双减”政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正是对唯分数论和应试教育的反思和纠正。

读懂青春期:叛逆背后的成长密码

当15岁的女儿突然把头发染成亮蓝色,或者儿子整夜锁在房间里打游戏,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变坏了”。

但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青春期的叛逆不是故意气你,而是大脑在“装修”。

这个时期,孩子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掌管理性思维的区域)正在经历大规模重组,而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却处于超速运转状态。

生理上的剧变导致情绪容易失控,一点小事就能引发情绪海啸。

青春期孩子有三个核心心理需求:

1. 渴望被尊重:希望被当作独立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品;

2. 追求自主权:强烈需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决定;

3. 寻求认同感:在同伴和成人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当那个曾经黏着你讲故事的宝贝突然摔上房门,当作业本上开始出现你看不懂的火星文符号,当‘别管我’成为亲子对话的开场白——恭喜你,孩子正式进入青春期了!”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幽默地描述道,“与其说这是场亲子战争,不如看作是孩子递来的成长邀请函。”

比起分数,父母更应关注这些

1. 情绪管理和抗挫能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慧新指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享受的都是“颂扬教育”,结果就是听不进去批评,受不了挫折,一遇到问题就感觉天都塌了。

培养抗挫力需要家长,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时间,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让他们感受负面情绪,而不是急于帮他们解决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和孩子一起商讨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或代劳;引导正向解读,教孩子如何积极看待“坏事情”,培养成长型思维。

黄磊在《爸爸去哪儿》中的做法堪称典范:当女儿因住宿条件差而难过时,他引导孩子发现床垫下节目组准备的软垫,并说:“我们要说谢谢,谢谢这个世界对我很好。”

2. 真实有效的沟通能力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反驳和说教。

然而,评判式语言会瞬间触发孩子的抵触心理。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是 “被理解”,而非“被指导”。

建立有效沟通的实用技巧,按下“暂停键”,当情绪激动时,负责理性沟通的前额叶皮层会暂时“掉线”。此时可以说:“我现在有点激动,我们都冷静10分钟再聊”;运用“反射式倾听”,把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复述出来,如“听起来你现在对学校生活特别失望,是发生什么事了吗?”使用“我信息”表达,把“你怎么又撒谎”换成“你没按时回家,我特别担心”;创造自然对话场景,在共同活动如散步时开启话题,避免“被安排的对话”

3. 独立决策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青春期本质是社会化的预演场,孩子需要在这个阶段练习承担后果

与其做24小时监控器,不如划定安全边界,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试错。

赋能孩子的三大方法:

决策赋能:家庭大事让孩子参与表决,小到周末安排,大到装修选择

资源赋能:提供信息而非答案,比如把“该不该补课”变成“这里有三种学习方案,你自己评估”

试错赋能:允许在安全范围内自主决策,如组织同学聚会、规划旅行路线

杭州一位父亲把压岁钱管理权完全交给儿子,要求每月做财务报告。

从最初的游戏充值到后来的基金定投,孩子通过试错建立了健康的金钱观。

4. 自我认知和内在价值感

根据一项调查,有80.4%的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有偏激的情况,有自大型、有自卑型、有自弃型。

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至关重要。

培养自我认知的三个维度:

生理自我:引导孩子接受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不拿孩子的劣势和别人比较

社会自我:教导遵守社会规则的同时,鼓励保持个性和主见

心理自我:帮助孩子认识、接纳并适当表达情绪

给父母的实用行动指南

1. 调整角色定位:从“领航员”到“灯塔”

教育部《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2.7%的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正承受着“陪伴焦虑”的煎熬。

当孩子驶向青春期的深海,父母需要完成从“领航员”到“灯塔”的角色蜕变。

空间上:从“如影随形”到“若即若离”。约定彼此尊重的边界:敲门而入、不随意翻动私人物品;

时间上:从“全程覆盖”到“关键在场”。孩子疲惫归家时一杯暖茶,成绩波动时一次没有说教的倾听,情绪低落时一个无声却有力的拥抱;

对话上:从“单向输出”到“双向探询”。用“今天有什么新发现?”替代“今天学了什么?”

2. 建立日常沟通习惯

每天15分钟高质量陪伴:固定时间进行无干扰的聊天,内容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每周3次以上共同进餐:研究表明,达到这个频率的家庭亲子关系更顺畅;

创造特殊时光:有位爸爸发明了“周末咖啡时间”,每周日带儿子去咖啡馆,不谈学习只聊趣事。三个月后,孩子主动说起校园欺凌经历。

3. 设定合理边界

物质边界:提前约定“可以尝试,但后果自负”的事项清单

情感边界:明确“辱骂家人、危险行为”的红线

时间边界:协商“周末可通宵,但次日承担叫醒责任”的弹性规则

4. 做成长型父母

教育专家张华提出:“青春期是家长的第二次成长机遇。”

当你在责备孩子沉迷手机时,是否也该反思自己是否总在刷短视频?要求孩子早睡,自己是否熬夜追剧?

建立“家庭成长账户”:每月共读一本教育书籍;每周分享一个新技能(可以是烘焙、编程等);每天记录一件感恩小事。

有位妈妈和女儿一起备考心理咨询师,过程中不仅修复了亲子关系,还发展出共同事业。

这种成长型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结语:照亮而非雕刻

当那个曾经黏着你的小孩开始建造自己的心灵城堡,并在门口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时,请记得:这不是拒绝,而是成长的邀请。

真正的陪伴,是父母与孩子彼此成就的双向成长。

当我们放下改造孩子的执念,转而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脚手架,那些看似叛逆的行为,终将化作破茧成蝶的力量。

最好的教育不是雕刻孩子,而是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种。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以成长型思维,和孩子共同书写青春这本太仓促的书。

做孩子心海暗夜中的灯塔——不为指明具体航线,只为坚定地昭示:纵使风浪滔天,家的港湾永远亮着温暖的光,照见归途。

风物长宜放眼量,为孩子计深远,请先看见分数之外的整个孩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50-600分能上哪些大学?... 550-600分能上哪些大学?这些高性价比选择让你分数价值最 550-600分这个分数段处于一本线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法律硕士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法律硕士复试真题反馈 专业课笔试: 无笔试 专业课面试: 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
2026广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A-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参考答案*【鸿知考研网】 2010-202...
2026扬州大学马理论考研全套...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6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经典著作+811马克思主...
工作动态丨课间操助力学员提升活... 自9月9日起,顺义区委党校结合教学实际,组织主体班学员每天上午在固定时间段开展“课间操”活动,进一步...
幼师提醒:接娃放学别问这3句,... 民间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别小看幼儿园阶段的点点滴滴,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影响孩...
申请指南丨想申美国三校联盟博士... 学校介绍 美国三校博士后研究班项目由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三大名校合办。 斯...
雷鸣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 9月10日上午,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赣州市政府副市长雷鸣一行在章贡中学开展慰问走访活动,向辛勤...
我的教育故事|李玉秀:“薯”不... “薯”不尽的乐趣 泗阳县海门实验小学幼儿园 李玉秀 陶行知曾说:“大自然都是活教材,有价值的活教材,...
2026广州大学英语笔译翻译硕... *A-历年考研真题试卷*【无答案,电子版】 2025年广州大学211翻译硕士英语考研真题试卷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