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期间,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集中展现我校教师立德树人、敬业奉献的新时代风采,学校新闻中心特别推出“我的荣耀时刻”系列报道。通过挖掘一线教师的感人故事与高光瞬间,生动呈现他们在三尺讲台上的坚守与创新、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与陪伴,旨在树立先进典型、传递榜样力量,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校园氛围。我们期待,通过这些鲜活的“荣耀时刻”,激励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为加快推进学校高品质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致敬每一位点亮未来的筑梦人!
No.1
高一年级GAC班班主任、生物教师 张艳君
生物教师周文清
泥土间的荣光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个格外明亮的荣光时刻,那就是陪伴生物组的孩子们一起走进“种地吧”劳动课程。这不只是一门课,更是我们把知识种进现实、让生命被真实触摸的温暖尝试。
那一方小小的田地,是我们共同的天地。在这里,我们不只教劳动,更是在一土一苗间,见证教育最本真的样子。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拌肥配土,计算有机质的微妙比例;一起清棵培土,观察根系与土壤如何默契共生。他们每天俯身记录株高的变化,盯着叶态做“植物笔记”,甚至为了一群蚜虫开起“绿色防控研讨会”——那一刻,我们知道,课堂的边界已经被彻底打破。
永远记得,有孩子指着正午浇水后灼伤的叶片着急地问我们原因。那一刻,蒸腾作用不再只是考卷上的一个词,而是阳光下真实的生命教训;当他们亲手间除弱苗、腾出空间让壮苗生长,“种内竞争”一下子有了触感与温度;一场雨后的及时松土,更让“根系呼吸需氧”成了不言自明的常识。
更让我们骄傲的是,他们开始敬畏生命本身的逻辑——举着放大镜追踪微生物的痕迹,用测土仪解读大地的密语,一笔一画绘制生长曲线。汗水滴进土里,结出的不只是作物,更是科学素养与情感认知的双重丰收。
这方田,不大,却承载着我们作为教育者最深的愿望:让知识走出课本,让成长发生在亲手劳动之中、发生在与生命真实对话的每一个瞬间。这是我的荣光,也是教育本该有的样子。
No.2
文科综合组历史教师张耀元
以心为引,伴生成长
我始终坚信,教育是一场以心导心、以情动情的修行。从最初站在讲台上被学生称为“老师”,到如今努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导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于我而言,意义非凡。虽保留着“师”的称谓,但我深知,“导”才是我肩负的核心责任。
我用心关注着每一位学生,从他们的思想动态到心理状态,再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深知,只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引导。于是,我通过与学生交流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努力从“走近学生”转变为“走进学生”。我俯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切实感受他们的需求。
针对学生们个性化的问题,我开展专门的研究,帮助他们从“被动成长”转变为“自我成长”。无论是学业规划上的迷茫,还是理想信念的树立,我都愿做他们前行道路上的明灯,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惑中获得力量。
我由衷地希望,学生们能把导师当成朋友和榜样。因为只有当他们亲近我、信任我,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初衷。
我坚信,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这些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生们,必将怀揣着梦想,承接起时代的希望,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续写属于他们的璀璨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