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真正的胜负手,从来都不是初二!
你好,我是蓁蓁,一个80后宝妈~
家有12岁儿子,在科学养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二姐家的阿城,小学时成绩优异,奖状拿到手软,可到了初二成绩就滑到中游,甚至还出现了早恋倾向,晚上关上门也不知道在屋里干什么。
二姐急得团团转,直到快中考了她才意识到:问题不在初二,而是在初一!
很多家长认为初二最关键,因为知识点变难了,孩子成绩开始两极分化。
但这只是结果,而形成这个结果的是初一这一年!
初一,孩子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科目突然增加到七八门,知识量是小学的三倍,老师讲课速度是小学的两倍。
如果不做好规划,初二想追上来几乎不可能。
初中一入学,就要注意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这可不是喊口号,这么说是因为,很多孩子没有规则意识!
比如数学有固定的运算法则、有固定的答题步骤;语文阅读有答题模版;英语有语法,史地政生也有自己的答题规范。
想要成绩好,必须按照规矩来!
而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总觉得自己这么写也是对的,答题很随意,缺少了规定步骤就会丢分。
总是自以为是,对规则不够重视,形成习惯,到了初二想改就难了。
还有些孩子小学成绩不错,到了初中第一次月考成绩也不错,他就认为初中不过如此,开始飘飘然了。
等到成绩下滑了,他才想要去努力,但却不知道自己是差在心态上。
学习就是不进则退,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如果不摆正心态,孩子的成绩就会忽上忽下,他还不知道是为什么。
如果你和孩子都还不知道“学习闭环”,那一定要把本文收藏起来,好好跟着做。
因为学习闭环是孩子学会知识的唯一途径,闭环有漏洞,孩子都会大量丢分。
落实一个学习闭环,需要做到“5+1”!
预习→听课→做作业→复习→课外练习+改错→再预习,这五个关键点构成了一个学习闭环。
而圆心就是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
那如何把闭环做得密不透风呢?
就拿预习这个环节来讲,一定要标注不理解的知识点;
理科要做一两道例题热热手;
语文要注重字词和必背内容,课文留着课上听老师讲;
英语要先扫清单词障碍,然后背诵课文;
史地政生要熟读课本。
这还只是预习而已,其他四个环节也都需要谨慎操作,一点马虎不得。
初中的时间很宝贵,一定不要再像小学一样学习了,做好规划,才能提高效率,最终在中考拿到好结果。
就比如课后复习,我家Coco小学时,每天都会复习今天所学的字词、古诗、单词、句子,都要背默一遍,数学复习公式定理,做一两道作业里的错题。
这在小学很容易完成,但到了初中本来放学就晚了俩小时,学科还变成了7门,把每个学科每天都照顾到,他就直奔夜里12点了。
这样实践了两天,孩子就受不了啦,早上起不来,白天还特别困,影响听课效果。
于是我们赶紧修改了复习规划。
比如语文和英语,要按照模块进行复习;
数学要提升计算能力,并重点攻克易错题;
历史政治要多利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起来;
生物和地理要关注课本黑体字和各种图形,加强理解。
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如果你家孩子也在读初中,推荐一定要早点给孩子做好规划,才不会掉队。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整,Coco基本能保证10点入睡,学习闭环也完成得不错。
初中三年就像一场马拉松,初一是起步阶段,也决定了后面的节奏和速度。
初一做好规划,孩子初二就能稳步向上,初三自然能超常发挥。
快放下焦虑,行动起来吧。
欢迎关注+点赞+分享,让更多家长看到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