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访谈
“
彭 妮
以教为帆 以研为桨
用爱点亮学生成长之光
酉州高级中学教师彭妮,是酉阳第七届、第八届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本县参加市级竞赛斩获二等奖。她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她心中,最珍贵的荣誉是学生们眼中闪烁的求知之光。
“数学不是冰冷的符号与公式,而是刻画世界规律、锤炼思维品质的语言。”这是彭老师从教以来始终秉持的教育理念。2014年参加工作至今,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扎根教学,潜心育人”为座右铭,用专业的学识、创新的方法和温暖的情怀,在三尺讲台上诠释着一名数学老师的担当与追求。
PART 01
以教为帆,打造思维生长的活力课堂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节奏。”彭妮说,她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尚未找到合适方法的教育”,因此她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差异、激发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以自己的节奏进步。
彭妮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思维训练的“练兵场”。她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合作交流,亲身经历从猜想、验证到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索过程。她倡导学生“说数学”“讲思路”,在表达与碰撞中深化理解,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精神。
每一节精彩课堂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深夜的静心打磨,灯光下反复推敲的教案,作业本上细致详尽的批注,课后在走廊仍被学生围住答疑的身影……这些点滴付出,最终汇聚成累累硕果。彭妮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了严谨专注、主动探索的良好学风。
她以教育为帆,以心为舵,在每一堂课中唤醒潜能,静待生长。
PART 02
以研为桨,在赛教相长中追求卓越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彭妮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于是彭妮将赛课视为专业成长的“快车道”,从最初的青涩紧张到如今的从容自若,这一路走来,背后是无数次的推翻重来、字斟句酌和对镜反复演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彭妮连续两届获县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并代表酉阳县参加重庆市级竞赛获得二等奖。
彭妮的课堂延续了对数学文化底蕴的深入理解——如融入《九章算术》的智慧、笛卡尔的思辨精神,同时结合学校学情进行创新设计,实现了生动与高效的统一。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彭妮并没有将视野局限于获奖,而是主动将赛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日常教学的扎实行动。彭妮坚持撰写教学反思,记录成功实践与点滴感悟,持续优化教学模式;她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无私分享自身经验与思考,有效带动备课组共同成长。在彭妮心中,真正令她自豪的并非一纸证书,而是点燃了众多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热爱。
彭妮以研为桨、以赛促教,在知行合一中走出了一条卓越教师的成长之路。
PART 03
以爱为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育不仅是事业,更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温暖互动。”作为班主任,彭妮始终致力于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多元化的“重要他人”。
彭妮是学生真诚的“倾听者”。办公室的门永远向学生敞开,无论是解出难题的喜悦、青春期的迷茫,还是家中的点滴趣事,学生们都愿意与她分享。通过耐心而真诚地倾听,彭妮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赢得了他们最宝贵的信任。
彭妮是学生温暖的“陪伴者”。她陪伴学生们度过学习的低谷,也共享每一次进步的喜悦。这种风雨同行的陪伴,让师生情谊早已超越课堂的界限。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她保持联系,分享考入大学、参加工作或成功考研的喜讯——这些时刻,成为她职业幸福感最深厚的源泉。
彭妮更是不吝赞美的“欣赏者”。她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始终用心发现并放大他们的闪光点。或许是解题时的一个巧妙思路,帮助同学时的那份真诚热心,甚至是书写上的一点点进步,都会得到她及时的肯定。她让学生们在“我能行”的自信中,获得持续前进的力量。
彭妮以爱为桥,以心育心,在平凡中静待花开,于细微处点亮成长。
作为拥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党员,彭妮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她积极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通过示范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赛课经验和教学资源分享给新同事,促进了数学教研组的成长与融合,为学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彭妮表示,将永葆党员本色,把从教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开拓新局的澎湃动力,继续怀揣对数学教育的热爱与赤诚,以教为帆、以研为桨、以爱为桥,在平凡的岗位上深耕不辍,让数学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思维之花,为新时代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