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克斯
在鸡娃盛行的时代,很多父母都陷入了焦虑的旋涡,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操碎了心。
报各种辅导班、时刻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
然而,这种过度的付出和干预,有时候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真正厉害的父母,往往都在“有效躺平”。
“有效躺平”,是不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
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于是事事都要插手。
孩子写作业,在旁边紧紧盯着,一有错误就马上指出;孩子和小伙伴玩耍,也要时刻关注,生怕孩子受欺负。
这种过度的干预,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谈;
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父母过度干预,就像是给孩子戴上了枷锁,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方法论: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世界。
比如,孩子写作业时,不要一直在旁边盯着,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先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实在解决不了再给予适当的引导。
在孩子和小伙伴玩耍时,只要没有危险,就让他们自由地交流和互动,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有效躺平”,是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外在表现,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想和父母倾诉,父母却因为忙着工作或者其他事情,没有耐心倾听。
长期下来,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孩子的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方法论:父母要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每天可以抽出一段时间,和孩子坐下来聊聊天,问问他们在学校的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
当孩子倾诉时,要认真倾听,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要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
“有效躺平”是做好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有些父母自己整天沉迷于手机、电视,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孩子看到父母这样的行为,会觉得很不公平,也很难对父母的要求产生认同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影响。
如果父母能够做好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孩子也会受到激励,努力追求进步。
方法论: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比如,父母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同时,父母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
“有效躺平”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真正厉害的父母,懂得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做好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健康、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学会“有效躺平”,和孩子一起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
作者简介:香克斯,富书专栏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文章首发头条号:精读妈,富书重磅推出新书《屏蔽力》,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精读妈豆包AI,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