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东城区各中小学校的校园餐持续“上新”,一系列新举措不断提升校园餐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学生在校吃得更加营养、健康、卫生、安全。
实现免自带餐具
学生卸下“额外负担”
清晨,方家胡同小学门口,六年级学生高仁一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身影比去年轻快了许多。往年这个时候,高仁一除了需要背上书包,还要手提一个装着餐盒的餐具包,如今这些“累赘”全没了。
方家胡同小学学生正在用餐。
“以前每天早上妈妈都要和我一起检查:饭盒带了没?要是有美术课要带彩笔,手上就要拎两个袋子,特别沉。”高仁一笑着说,“现在好了,学校统一提供餐具,我再也不怕忘带饭盒了,妈妈也不用每天想着帮我清洗餐具,省心多了。”
免自带餐具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人,更盘活教室空间。板厂小学六年级学生袁浩天说:“以前大家都要把自带的餐盒塞进桌斗,特别占地方。现在不用带餐盒了,书包可以整齐地放进教室后面的柜子,桌斗里只放当天用的书本。教室更整洁了,我们学习也更方便、更舒心。”
对于学生免自带餐具,不少家长直呼“太贴心了”。“新学期开学前,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发通知告诉家长不用自带餐具了,由学校统一提供,我非常高兴,这解决了我们家长的难题。”一位小学生家长说道,最让他担忧的还是卫生问题,家里往往缺少消毒设备,夏天天气炎热,餐具只能清洗不能消毒,容易滋生细菌。
消毒柜升级为库
食堂建起“安全屏障”
从“学生自带”到“学校统一供给”,上千套餐具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统一消毒?走进方家胡同小学食堂,在新建的消毒库门外,学校后勤主任吴静介绍说:“通过高温消杀完的餐具,表面光洁干涩。不锈钢五格餐盘,全部采用的是食品级材质,又结实又耐磨。”
这个消毒库虽只有20平方米,却通过分层货架充分利用空间,1500套餐具有序排列。吴静说:“餐具清洗后进入消毒库,消杀温度在120℃以上,持续近1个小时。消杀完的餐具出餐前会一直存放在这里,从根源上避免二次污染。”
板厂小学的食堂原本就设有消毒柜,新学期,学校将低年级部和高年级部的消毒柜升级成消毒库。
板厂小学工作人员正在检验校园餐食材。
“我们的消毒库采用热风循环系统,具有升温快、容量大的优点,消毒温度精准可控,现在采用120℃消杀60分钟,比传统消毒柜效率更高。”学校食品安全主管李春丽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道,消毒库还是“消毒+烘干贮存”一体,第二天使用时库内温度不低于50℃。
为了在有限空间里增设消毒设备,两所学校都下了功夫。方家胡同小学“挤”出教师食堂旧址改成消毒库;板厂小学则充分挖掘原有食堂空间,进行科学合理优化,在暑假期间进行大改造,实现三个校区的食堂设施设备换新升级。李春丽说:“以前消毒空间不够,只能分批洗消,现在各校区的消毒设备可提供总计3000套餐具的消毒,完全能满足三个校区的需求。”
菜品营养双提升
从“吃饱”到“吃好”
新学期,东城区中小学生不仅告别了自带餐具,校园餐也迎来“大升级”。
板厂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洵菲发现,校园餐增加了粗粮,“有玉米、红薯,还有山药,都是我爱吃的。”更让她开心的是,学校在原本随餐配发的水果、酸奶、牛奶等基础上,增加了坚果包,为学生们补充多种营养素。
板厂小学学生领取餐具。
李春丽介绍,目前,板厂小学正创建北京市“营养健康食堂”,已经通过区级验收。学校午餐一直坚持“减油、减盐、减糖”,还配备了专门的营养师,对学生每餐的营养摄入量严格把关。
方家胡同小学的校园餐也藏着不少“小心思”。学校创新版蛋炒饭是二年级学生尚安琪的最爱,她说:“不光有鸡蛋和米饭,还有胡萝卜、黄瓜丁、玉米粒,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爱吃。”
在菜品创新方面,方家胡同小学根据市教委推荐菜谱,鼓励食堂工作人员积极借鉴、研发新菜品,给午餐“加新”。“每天,学校领导都会走进一个教学班陪餐。直接品尝学生餐,向学生了解午餐的温度口味等情况,随时记录反馈。”吴静说,学校每周向家长公示食谱,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目前,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工作办法(试行)》相关要求,推进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校园餐管理,跟学校一起监管,让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完善。
板厂小学学生正在吃校园餐。
从“自带餐具”到“统一消毒”,从“单一菜品”到“营养搭配”,东城学校的校园餐改革,不仅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更用细节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正如袁浩天所说:“现在的校园餐既营养又丰富,餐具既干净又安全,我每天都特别期待学校的午餐!”
素材来源:新东城报、北京东城、方家胡同小学、板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