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生将迎来新版教材,新教材将更加重视思维和阅读!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在暑假预习新学期的课本知识,我们整理了2025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电子课本,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同学们的暑期学习有所帮助。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桃李科普”回复:“电子课本”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
六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 “综合冲刺阶段”,核心是衔接小学与初中知识,既要巩固整数、分数、小数的基础运算,又要学习比例、百分数、几何图形等新内容,还需培养 “解决实际问题” 的逻辑思维。学好六年级数学,关键是 “抓基础、练方法、善总结”,以下是分模块的详细学习指南:
一、先明确六年级数学的核心内容与难点,做到 “目标清晰”
六年级数学知识围绕 “运算升级”“概念拓展”“应用深化” 展开,核心模块及难点如下,提前了解可针对性分配精力:
核心模块 主要内容 高频难点
数与代数 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与混合运算;
2. 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
3. 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折扣、税率、利率) 1. 分数混合运算中的 “约分技巧”(避免计算出错);
2. 比例与百分数的结合应用(如 “按比例分配 + 浓度问题”);
3. 理解 “税率、利率” 的实际含义(如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的应用场景)
图形与几何 1. 圆的认识(半径、直径、周长、面积计算);
2. 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计算;
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与比例结合) 1. 圆的面积公式(
S=πr
2
)的推导理解(而非死记);
2.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区分 “有盖”“无盖” 场景,如水桶表面积不含上底);
3. 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是圆柱的 1/3)
统计与概率 1.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与解读(结合百分数);
2. 可能性的大小分析(与实际场景结合) 1. 扇形统计图中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 “某部分占比 30%,对应数量的计算”);
2. 结合生活场景判断可能性(如 “天气预报降水概率 60%,是否一定会下雨”)
解决问题 1.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如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比一个数多 / 少百分之几”);
2. 行程问题(相遇、追及,结合比例);
3.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 1. 应用题中 “单位‘1’的判断”(如 “比小明多 1/5”,单位‘1’是小明的数量);
2. 行程问题中 “相遇时间 = 总路程 ÷ 速度和” 的逻辑理解;
3. 工程问题中 “把工作总量看作‘1’” 的抽象思维(如 “甲单独做 5 天完成,效率是 1/5”)
二、分模块突破:掌握 “核心方法”,避免 “盲目刷题”
每个模块都有 “关键技巧”,针对性学习能事半功倍,尤其要避免 “死记公式、硬套题型”。
(一)数与代数:抓 “运算规范” 与 “概念理解”
这是六年级数学的 “基础得分点”,核心是 “算得对、理得清”:
1. 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记 “最简方法”,避免混淆
分数化小数:分子 ÷ 分母(如 3/4=3÷4=0.75);
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右移两位 +“%”(如 0.75=75%);
百分数化分数:去掉 “%” 后做分子,分母是 100,再约分(如 75%=75/100=3/4)。
技巧:用 “常见对应值” 辅助记忆(如 1/2=0.5=50%,1/4=0.25=25%,3/4=0.75=75%,1/8=0.125=12.5%),减少计算时间。
2. 分数混合运算:按 “步骤” 来,先约分再计算
分数运算最易出错的是 “通分” 和 “约分”,需遵循 “先括号→再乘除→后加减” 的顺序,关键是 “能约分的先约分”:
例:计算
4
3
×
9
8
+
2
1
第一步:先算乘法,
4
3
×
9
8
中,3 和 9 约分(3→1,9→3),4 和 8 约分(4→1,8→2),得
1×3
1×2
=
3
2
;
第二步:再算加法,
3
2
+
2
1
=
6
4
+
6
3
=
6
7
。
提醒:不要直接计算 “3×8=24,4×9=36” 再约分,先约分能减少数字大小,降低出错概率。
3. 比例与百分数应用:找 “关键量”,画 “线段图”
比例问题:核心是 “内项积 = 外项积”(解比例时用),如解比例
2:3=x:6
,则 3x=2×6,x=4;
实际应用(如按比例分配):先求 “总份数”,再算 “每份数量”,最后分乘各部分份数。
例:把 60 颗糖按 2:3 分给甲、乙,总份数 = 2+3=5,每份 = 60÷5=12,甲 = 12×2=24,乙 = 12×3=36。
百分数应用:关键是 “找单位‘1’”,单位 “1” 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或方程)。
例:小明有 20 元,小红比小明多 20%,小红有多少元?
单位 “1” 是小明的 20 元(已知),小红的钱 = 20×(1+20%)=20×1.2=24 元。
技巧:画线段图辅助理解,如用 “1 段” 表示小明的 20 元,小红的线段比小明多 “0.2 段”,直观看到 “1.2 段” 对应 24 元。
(二)图形与几何:重 “公式推导” 与 “场景区分”
几何模块易丢分的是 “公式用错场景”,需先理解公式来源,再区分不同题型:
1. 圆的周长与面积:理解 “推导逻辑”,不死记公式
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推导逻辑是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π 倍”(π≈3.14),比如直径 2cm 的圆,周长 = 3.14×2=6.28cm;
面积公式(S=πr²):推导逻辑是 “把圆分成若干个小扇形,拼成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 = 圆周长的一半(πr),宽 = 圆的半径(r),面积 = 长 × 宽 =πr×r=πr²”。
提醒:计算时先看 “给的是直径还是半径”,如给直径 8cm,求面积需先算半径 r=8÷2=4cm,再算 S=3.14×4²=50.24cm²(注意 “4²=16”,不是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