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开心田螺
2025-09-25 10:56:55
0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为什么理由要这样做?大家很清楚。不这样,革命就要失败,人民就要遭殃,国家就要灭亡。

“你们不是要消灭国家权力吗?”我们要,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要,我们现在还不能要。为什么?帝国主义还存在,国内反动派还存在,国内阶级还存在。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军队、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以此作为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军队、警察、法庭等项国家机器,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对于敌对的阶级,它是压迫的工具,它是暴力,并不是什么“仁慈”的东西。“你们不仁。”正是这样。我们对于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我们仅仅施仁政于人民内部,而不施于人民外部的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

我们在这方面使用的方法,是民主的即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强迫的方法。人民犯了法也要受处罚,也要坐班房,也有死刑,但这是若干个别的情形,和对于反动阶级当作一个阶级的专政来说,有原则的区别。

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在他们的政权被推翻以后,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坏,不捣乱,也给土地,给工作,让他们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如果他们不愿意劳动,人民的国家就要强迫他们劳动。也对他们做宣传教育工作,并且做得很用心,很充分,像我们对俘虏军官们已经做过的那样。这也可以说是“施仁政”吧,但这是我们对于原来是敌对阶级的人们所强迫地施行的,和我们对于革命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不能相提并论。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新时代以来,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等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前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小院议事厅”“居民智囊团”等议事平台让人民当家作主落地落实……我们党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实践表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才能确保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与其扎根的土壤息息相关。适合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是“飞来峰”,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从陕甘宁边区的“豆选”,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郑重投票;从建立以“三三制”为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到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一整套根植中国大地、顺应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根本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始终是国家的主人。

(摘编自沈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的结合,符合当时国情。

B. 有了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和改造自己。

C. 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等。

D.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适合中国国情、根植中国大地、顺应时代需求的民主发展道路。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材料一可知在当时,人民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

B. 在对反动阶级的改造方面,不仅要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还需要开展用心、充分的宣传教育工作。

C. 材料一观点明确、态度坚决,铿锵有力,运用了较多表示强调的词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 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语言准确严密、庄重典雅。

3. 下列选项不符合“人民民主专政”范畴的一项是( )

A. 在人民内部施行仁政,对人民的任何行为,均采取民主的治理方法,而不能用强迫的方法。

B. 全国人大向社会征求法律草案意见,人民积极参与并提出了多条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C. 村民向村委会主任提出在村里建一处健身广场建议,经过实地走访,广场很快落成。

D. 关心人民的事,收集社情民意,倾听人民心声、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托起人民的幸福。

4. 材料一中画横线的部分都运用了设问句,请结合材料分析这样写有何论证效果。

5.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件

契诃夫

那是夜里三点钟。邮差已经完全做好上路的准备,等着车夫在一辆刚刚赶过来的三套马车上装完邮件。有一个带着睡意的收发员坐在他那张类似柜台的桌子旁边,正在填写一张表,嘴里说着:

“我有个外甥,是个大学生。他要到火车站去。那么你,伊格纳捷耶夫,就让他坐在你这辆三套马车上,把他带去吧。虽然运邮件是不准带客的,哎,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与其为他花钱另雇马车,还不如让他不花钱搭这班车去的好。”

在邮局门外,可以看到一辆三套马车的黑轮廓。这辆装着邮袋的敞篷马车像是一团黑东西,马车旁边有两个黑人影在懒洋洋地走动,一个是大学生,手里提着箱子,一个是车夫。邮差伸手按一按邮袋,把长刀放在上面,跳上马车。大学生游移不定地跟着他爬上去,胳膊肘无意中碰到邮差,就胆怯而客气地说:“对不起!”车夫一只手提起缰绳,整理一下身子底下的座位。

马车吱吱嘎嘎响,走动了,马车夫略微欠起身子,对那匹不安稳的拉边套的马抽了两鞭子,那辆三套马车就发出闷声闷气的辘辘声,顺着尘土飞扬的道路驶去。小城睡熟了。宽阔的街道两旁,净是黑魆魆的房屋和树木,一点灯火也看不见。【甲】布满繁星的天空中,这儿那儿伸展着一条条狭长的云,在不久就要露出曙光的地方,挂着一个窄窄的弯月。然而,为数众多的星星也好,显得很白的一弯新月也好,都照不亮夜晚的空间。这儿寒冷而潮湿,已经有秋意了。

大学生暗想,这个人没有拒绝带他上路,那他就要顾全礼貌,有必要跟这个人亲切地攀谈几句。他便开口说:

“在夏天,这个时候天已经亮了,眼下却连曙光也看不到。夏天算是过去了!”

大学生瞧一阵天空,接着说:

“甚至凭天空就可以看出,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您瞧右边,您见到三颗星排成一条直线吗?那是猎户星座,只有九月间才会在我们这个半球的上空出现。”

邮差两只手揣在袖子里,脖子缩进大衣的衣领,衣领一直齐到耳边,这时候他一动也不动,也不看天空。显然他对猎户星座不感兴趣。他看惯了星星,大概早已看厌了。大学生沉默一阵,说:

“天冷了!这时候本来该天亮了。您知道太阳几点钟升上来吗?”

“什么?”

“现在太阳几点钟升上来?”

“五点多!”邮差回答说。

三套马车驶出城了。这时候道路两旁只能看见菜园的篱墙和孤零零的白柳。潮气慢慢飘来了。邮差的脖子越发缩进衣领里,大学生感到一股不舒服的凉气先是扑到脚边,然后爬上邮袋,爬上胳膊,爬上脸来。

马车走进一片树林去了。云杉的带刺的枝子不时抽打大学生的帽子,蜘蛛网粘到他脸上来。车轮和马蹄撞在露出地面的树根上,马车就像醉汉似的摇摇晃晃。

“顺着路当中走!”邮差生气地说,“干嘛沿着路边走?我整个脸都给树枝刮伤了!靠右一点!”

可是这当儿差点出了祸事。马车突然往上一跳,仿佛抽筋似的,摇摇晃晃,紧跟着嘎吱一响,猛地往右边一歪,再往左边一倾,飞快地顺着林中小路飞驰。那几匹马不知害怕什么东西,狂奔起来了。在车轮的辘辘声和马的尖叫声中,可以听见长刀滑下车去,碰着土地,当啷一响,后来,过了一会儿,马车后面不知有个什么东西发出两次闷闷的碰撞声。

马车飞出树林,来到旷野上,往右急转弯,带着一片响声跑过木桥,突然停住,像生了根似的。马车意外地停住,大学生又身不由己地往前一扑。

马车夫和大学生两人不住地喘气。邮差已经不在马车上了。他跟那把长刀、大学生的皮箱、一个邮袋,一块儿掉下车去了。

“站住!站住!”他的喊叫声从树林里传来,“该死的坏蛋!”他喊着,往马车这边跑来,他那含泪的声音流露出痛苦和愤恨,“天杀的,巴不得叫你咽了气才好!”他喊着,跑到马车夫跟前,对他抡拳头。

“全怪这匹拉边套的马!”马车夫用负疚的声音嘟哝说,一面整理着马脸旁边的马具,“该死的,这匹小马刚拉了一个星期的车。它跑得不坏,不过一下坡就要出事!先得在它脸上摸这么两三下,它才不会胡闹……站住!啊,鬼东西!”

马车夫收拾着那几匹马,然后到路上去找皮箱、邮袋、长刀。

等到这场惊吓过去,大学生觉得很好笑,兴致又来了。这还是他生平头一次在夜间搭邮车赶路。刚才经历到的颠簸、邮差的跌落、背上的疼痛,依他看来像是一场有趣的奇遇。他点上烟,笑着说:

“我也差点摔下去,我甚至没有看见您是怎样掉下车的。”

邮差没有说话。

“您带着邮件坐车赶路很久了吗?”大学生问。

“十一年。”

“哎哟!十一年来每天这样坐车赶路,一定经历过不少有趣的奇遇吧?”

他说完,等着邮差讲给他听,可是那一位却阴沉地不肯开口,把脖子缩进衣领去了。

这当儿天慢慢亮起来。【乙】弯月越来越白,下面横着一片云,像是一尊炮安在炮架上,云的底边微微发黄。不久,邮差的脸也可以看清了。那张脸上沾着露水而湿润,脸色灰白,神情呆板,跟死人一样,仿佛他仍旧觉得身上疼痛,仍旧生马车夫的气似的。

“谢天谢地,总算天亮了!”大学生说,“我浑身都冻僵了。我们不久就要到车站了吧?”

“说真的,您太喜欢讲话了!”邮差皱起眉头,说,“难道您就不能闭着嘴赶路?”

大学生窘了,从此一路上再没跟他搭腔。

这辆三套马车路过一个庄园,大学生带着睡意阴郁地瞧着那些挂着窗帘的窗子。庄园里的生活是他熟悉的,他心想,窗子里一定有人在享受清晨最酣畅的睡眠,没听见邮车的铃声……大学生瞧着庄园附近一个发亮的池塘,想到那些鲫鱼和狗鱼居然能够在冷水里生活。

“外人不准搭邮车……”邮差出人意外地发话了,“这是禁止的!既是禁止的,就不该坐上车来……确实如此。固然,这跟我不相干,可是我不喜欢,也不希望有这种事。”

“既然您不喜欢这种事,何不早说呢?”

邮差什么话也没回答,仍旧露出他那种不依不饶的愤恨神情。过了一会儿,这辆三套马车在火车站的出口处停下,大学生就道一声谢,下了马车。邮政列车还没开到。大学生一直站在小吃部里喝茶,直到那趟列车开来为止。邮差却把两只手揣在袖管里,脸上仍旧带着愤恨的神情,孤零零地在月台上走来走去,眼睛一直瞧着脚底下。

他在跟谁生气呢?跟人吗?跟贫穷吗?跟秋夜吗?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发员为了节省雇马车的钱,让外甥坐着免费的邮车去火车站,这是违反规定的,邮差内心并不愿意载客,但没有拒绝。

B. 在旅途中,大学生出于礼貌,多次寻找机会与邮差攀谈,但邮差却很少理会他,他因此感到窘迫,于是再没找邮差说话了。

C. “马车后面不知有个什么东西发出两次闷闷的碰撞声”,从后文可知,两次碰撞声分别是邮袋和邮差掉下车碰到地面的声音。

D. 旅途中马车夫操作不当,使马匹受惊,造成了事故,使邮差受了很重的伤,邮差气愤不已,怒骂马车夫,对他抡拳头。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三段反复用“黑”字来描述事物,如“黑轮廓”“黑东西”“黑人影”,突出黑夜的深沉,描绘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

B. 小说多处使用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小城睡熟了”“马车就像醉汉似的摇摇晃晃”,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 小说通过人物对话透露了邮差的一些信息:他工作十一年,长期在黑夜里运送邮件,能知道太阳升起的大概时间。

D. 小说讲述了大学生、邮差、马车夫赶夜路的故事,从邮差的视角叙述了他与大学生、马车夫的互动,描写了他的所见、所思。

8. 小说两处画横线部分都写到了夜空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小说也写出了大学生和邮差“不相通”之处,请结合文本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Ш(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于其战巨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巨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巨鹿之战也。

(选自苏洵《权书·项籍》,有删改)

材料二:

于是诸将称贺,帝(李存勖)谓诸将曰:“段凝犹在河上,进退之计,宜何向而可?”康延孝固请亟取大梁。李嗣源曰:“兵贵神速。延孝之言是也,请陛下以大军徐进,臣愿以千骑前驱。”帝从之。是夕,嗣源帅前军倍道趣大梁。乙亥,帝发中都。丁丑,至曹州,梁守将降。戊寅,梁主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逆弑梁主,因自杀。己卯旦,李嗣源军至大梁,攻封丘门,王瓒开门出降。是日,帝入自梁门,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命求梁主,顷之,或以其首献。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材料三:

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到,量不足以胜之也。藉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八)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理难A降首B不可俟C彼刀锯D吾不能E自裁F卿G可断吾首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区区,愚蠢,与《过秦论》中“然秦以区区之地”“区区”意思不相同。

B. 以,凭借,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乡人子谒余”的“以”意思相同。

C. 倍,加倍,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意思不相同。

D. 喻,知晓,与《<论语>十二章》中“君子喻于义”的“喻”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籍有百战百胜的才能,却死于垓下,这是不值得困惑的,这种结局在巨鹿之战中就已出现预兆了。

B. 秦地人民接受了沛公的统治并对项羽产生了仇视心理,之后沛公又平定三秦地区,天下大势便已归汉。

C. 在各位将领庆贺时,庄宗向他们询问意见,康延孝坚决请求任前锋急攻大梁,这得到了李嗣源的支持。

D. 王夫之认为君王按照功劳给予奖赏,可以使怀有叛乱图谋的臣子收敛野心,即便有大功之人也会听命。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可以据咸阳,制天下。

(2)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

14. 王夫之认为项羽和李存勖失败的根源有何相似之处?并结合前两则材料对其观点加以佐证。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排闷

陆游

世事何知与愿违,十年高卧看群飞。

猎围花市无人问,渔艇烟村有梦归。

银烛焰长摇酒浪,宝刀佩稳压戎衣。

君看白首寒窗客,侠气纵横亦未非。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直抒胸臆,写世事与己愿相违,言明标题中“闷”的缘由。

B. 诗人隐居十年,看群鸟高飞,貌似闲适之语,实则透着愤懑不甘。

C. 颔联同《登岳阳楼》颈联相似,都以“有”衬“无”,意蕴丰富。

D. 银烛焰长,杯酒摇晃,诗人心潮起伏,内心苦闷之情得以排解。

16. 本诗与杜甫《登岳阳楼》楼阁主人公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晚上,小菲一人走在路上,路灯将影子拉长,她看着脚下的影子,突然想起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瞬间理解了李密的孤单。

(2)《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归有光端坐于室内,静听大自然的美好旋律,表现出其宁静典雅的审美情趣。

(3)小刚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看着画面中的落叶和江水,他觉得特别有意境,于是联想到古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主食要全麦、粗粮,饮料要“低糖”“0糖”。抗糖,这个备受年轻人追捧的风潮,如今吹进了社交领域——人际交往也要“抗糖”,彼此之间不过分甜腻的“零糖社交”悄然兴起。

“零糖社交”是节约“社交体力”的客观需要。现代社会,快速的地域流动和高强度的社会生活让很多年轻人倍感压力,导致他们线下“体力”严重流失,不愿意在建立发展人际关系时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而“零糖社交”实际上让社交关系变得轻松简单,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从而让有限的“社交体力”发挥最大效用。

“零糖社交”是告别社交焦虑的有效方式。“精装朋友圈”的行为让一些人的“毛坯人生”为社交平台所关注、放大,催生出与他人攀比、对他人评价过分敏感等“社交焦虑”的症状。“零糖社交”通过减少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让人们缓解焦虑,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个人内心世界与生活质量,以真诚和平等为基础建立人际关系,因而在线上维持虚假的“社交繁荣”。

“零糖社交”是个体意识苏醒的表现。传统的社交强调群体意识,而当代年轻人的社交强调自我实现。他们希望通过社交活动促进个人成长,而非受限于过度情感依附。从“为他人”到“为自我”,“零糖社交”强调的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真实交往,让社交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社交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社交偏好都千差万别。有人偏爱浓烈,有人衷情于淡泊;有人喜欢向外探寻,有人青睐向内求索。“零糖”或许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甜度”需求,但它的出现确实为我们探索社交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启事。

选择“零糖社交”,并非想要零社交;不是非要与世隔绝,才能保持自我;坚守独立,难道就必须遗世独立?“ (甲) ”,诗中的先贤智慧与如今的“零糖社交”在观念上不谋而和,都倡导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份淡然与真实,鼓励我们在维持个人独立性的基础上,去构建一种真挚且长久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共存。

18. 文中最后两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19. 对文中加点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甜腻”换成“亲昵”表达效果一致。

B. 将“因而“改为“而非”更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C. 将“苏醒”改为“觉醒”,表意更为准确。

D. “千差万别”可以替换成“不尽相同”。

20. 请结合文段主要内容给“零糖社交”下定义,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1. 选出下列诗句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甲)处的一组,写出句子标号并说明理由。

A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B句: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徒步归行》

C句: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2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散句改为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和句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围棋比赛中,棋手们常说“入局、破局、新局”。入局,是指进入比赛的开局阶段,布局谋篇,奠定基础;破局,是指打破僵局,扭转局势,寻找突破;新局,则是在破局的基础上,开创全新的局面,赢得胜利。这不仅适用于围棋比赛,也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在“入局”中找准方向,在“破局”中突破困境,在“新局”中创造未来。

请结合材料,以“入局、破局、新局”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B 2. D

3. A 4. ①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强论证的针对性和说服力;②使文章结构更清晰,层次分明,便

于读者理解论述逻辑。

5. 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保障;②制度保障人

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推动国家进步;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

复兴。

【答案】6. A 7. D

8. ①甲乙两处对夜空景色的描写,丰富了故事的时空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②甲处写夜空中的星星,引出大学生与邮差关于星星的谈话。

③乙处写夜空景色变化,说明天色渐渐明亮,标志着时间的推移,并引出后文对邮差外貌的描写。

9. ①大学生搭邮车,以为需要表现出礼貌,而积极与邮差攀谈。但邮差惯于沉默赶路,不喜欢与他说话。

②大学生对于夜间赶路流露出新奇之感,对于遭遇的车祸,他觉得像奇遇。邮差长期赶夜路,习以为常,

对于遭遇车祸,他感到痛苦和不满。

③大学生过着优裕而安逸的生活,可以在车站喝茶等车。邮差过着贫困而艰难的生活,只能在寒风中等

车。

【答案】10. BDF

11. B 12. C

13. (1)项籍在这时如果赶紧带领军队奔向秦地(追逐秦军),就可以占据咸阳,控制天下。

(2)(项羽若能)收拾残部,离间群雄,重新振作(与刘邦)拼命较量,(那么)刘邦也会疲于应战的。

14. ①项羽和李存勖失败的根源都与气量不足有关。

②项羽考虑不长远,气量不远大,因与秦国将领争胜负的名声而错失了进入函谷关的良机。

③李存勖战胜大梁后,要与李嗣源父子共享天下,导致臣子叛乱。

【答案】15. D 16. 同:①壮志未酬的失意者形象;②忧时忧国的爱国者形象;③历经沧桑的暮年老者

形象。异:①陆诗抒情主人公任侠尚武,昂扬进取;②杜诗抒情主人公儒雅持重,沉郁悲戚。

17.【答案】 ①. 茕茕孑立 ②. 形影相吊 ③. 冥然兀坐 ④. 万籁有声 ⑤. 落木千山天远大

⑥. 澄江一道月分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18. 衷情——钟情;

启事——启示;

不谋而和——不谋而合。

19. A 20. “零糖社交”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减少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和过度情感依附而建立的一种真实

而不过分甜腻关系的社交方式。

21. C 句恰当。

①诗句意思是我已喝得昏昏欲睡您可自行离开,明天你若有想要来的意愿,那就抱着琴再来,这句诗表达

了一种随性、真率、不刻意迎合他人的态度,展现了朋友之间无拘无束的相处方式;

②与文段中所倡导的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淡然与真实,不为取悦他人而放弃自我立场,构建真挚长久且和谐

共存的人际关系的“零糖社交”观念相符。

22. 选择“零糖社交”,不必零社交:保持自我,并非与世隔绝,坚守独立,无须遗世独立。

23.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张雪峰一语成谶,多账号被禁止关... 其实估计张雪峰早就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封。否则他也不可能在今年年高考填报志愿期间多次提到“大家可能随时看...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6版)... 第3章 感觉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单项...
预备学校Dumpton Sch... 最新消息:Canford School(坎福德学校) 将与附近的预备学校 Dumpton Schoo...
2026南京师范大学新传专硕考... *A-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参考答案* 2012-2025年南京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
逐年扩招!新疆科技学院专升本2... 新疆科技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坐落在“塞外明...
冲击牛剑G5:规划服务的面试辅... “牛津剑桥的面试,不是号称考察‘纯粹的学术潜力’和‘临场反应’吗?这种东西也能辅导?听起来有点悬。”...
学费飙升+政局动荡,美国年轻人... 美国大学学费上涨、校园政治动荡纷扰,正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学子赴海外求学。 国际教育研究所(Int...
2026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历史考...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 *A-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国庆假期作业7天... 亲爱的同学们,这里是璐璐学习宝典 今天为大家分享:三年级上册语文国庆假期作业7天。围绕三年级上册语文...
26年湖北专升本国际贸易高频考... 国际贸易湖北专升本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基本贸易政策等内容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