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福建省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厦门大学稳居全省榜首,蝉联全国20强,以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彰显学科实力与国际声望。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紧随其后,分列省内第三、第四,其工科创新与农林技术研究成果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发挥侨校特色与医学优势,持续为区域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闽江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在应用型改革与中医药传承领域表现亮眼,入选省级重点建设高校。值得关注的是,多所地方院校排名提升显著,印证福建省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成果。
福建师范大学以全国第71位、省内第二的成绩保持领先地位,办学层次蝉联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学校依托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构建了涵盖文、理、工、艺的全学科生态圈。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连续五年居师范类院校前三,其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第四轮评估中获评A-等级。作为东南沿海教师教育的旗帜,学校已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建成全国首个基础教育名师工作站集群,毕业生执教足迹覆盖福建80%以上的重点中学。
工科院校博弈升级,集美大学优势学科锁定关键位次 集美大学以全国245位险胜福建理工大学(261位),2星级"区域高水平大学"彰显其特色发展路径。学校发挥百年航海教育积淀,航海技术、水产养殖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主导制定《海洋渔业大数据技术规范》等6项行业标准。在产教融合方面,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共建"智能航运产业学院",实现校企联合实验室覆盖率100%,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突破97%。福建理工大学则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工业机器人实验室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其追赶潜力。
龙岩学院挺进全省18强,应用型转型成效凸显 龙岩学院以全国441位的成绩跻身福建高校第18名,成为地方院校发展范本。学校立足闽西革命老区,建成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承重点实验室,完成《闽西红色遗址虚拟复原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在应用技术领域,环境工程专业牵头实施"汀江流域生态修复计划",获生态环境部技术推广;动物医学专业开发的新型疫苗填补华南地区畜牧防疫技术空白。近三年,学校横向课题经费增长300%,"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其"产教融合、校地共生"模式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此次排名反映出福建省高等教育"双轮驱动"战略成效——重点大学持续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应用型院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随着"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深入推进,福建高校将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孕育更多突破,为考生提供多元化优质选择。排名详情可参阅科学出版社《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