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师课堂”走进恐龙展:听科学家导师揭秘化石背后的故事
开心田螺
2025-11-19 20:17:58
0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一块块沉睡亿万年的恐龙化石,不仅诉说着地球的往事,还成为一群中学生探究学习的“活教材”。日前,上海市娄山中学的同学们带着一连串问号,把课堂搬进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恐龙大展”的展厅。“最近,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这次实践首度尝试以‘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模式来探索学科融合,带着学生走进真实情境来解决问题。”

双师课堂 深度融合多学科

“快看,这就是书本里说的带羽毛的恐龙!”在赫氏近鸟龙的化石前,七(1)班的同学们兴奋地讨论。从徐星院士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到眼前确凿的化石证据,抽象的科学假说变得触手可及。

王荣说,本次研学活动以“从语文到科学——多维度解读中国恐龙”为主题,深度融合语文、生物、地理、科学、信息等多个学科。行前,学生们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重读徐星院士的《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等经典篇目,梳理科学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他们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手中的学习单化身为“古生物侦探”的探案指南。而这份学习单巧妙地将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生物学的物种特征、地理学的大陆漂移学说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带着“研究课题”走进博物馆。

从课本到场馆的“探险”并不是完全依靠同学们的独自探索。在这堂没有围墙的课上,学校的老师是“教学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烁博士担任“科学家导师”。从“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背后的爱国科学家故事,到五彩冠龙与北美亲戚的跨洋联系,再到“英良贝贝”胚胎化石引发的对生命与环境的思考。“双师”协作,实现了教育方法与科学深度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力量。

跨学科挑战 画一幅“科学报告”

研学之旅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活动设置了多元化的成果输出环节,学生可选择以“科学小记者”身份撰写展品介绍,以“时空对话者”身份致信阿西莫夫,或以“化石狂想曲”进行文学创作。最终的“跨学科终极挑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绘制基于科学证据的“白垩纪中国生态复原图”。王荣介绍说,这张份学科报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要求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梳理出包含食物链、植被群落和地理环境的完整生态系统。“这幅图不仅仅是美术创作,更是一份融合了生物学(食物链)、植物学(植被群落)和地理学(古环境)知识的科学报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六(2)班的高钰清所在小组为了完成这幅图,查阅了大量资料,“我们得搞清楚当时的食物链,比如哪种植物是植食恐龙爱吃的,哪些恐龙又处在食物链顶端。还有当时的植被群落和地理环境,一点都不能马虎。”高钰清说,这个过程让她深深沉醉于自然科学的魅力之中。六(7)班仲彦希同学则感慨:“我们触摸到的,不只是冷冰冰的石头,更是地球46亿年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

原标题:《当“双师课堂”走进恐龙展:听科学家导师揭秘化石背后的故事》

栏目编辑:王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马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当“双师课堂”走进恐龙展:听科...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一块块沉睡亿万年的恐龙化石,不仅诉说着地球的往事,还成为一群中...
二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其实像这类的学习资料非常多,而且非常全。家长再也不用四处找资料,省了大量的时间,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到...
签证收紧冲击显现 美国高校今秋...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受特朗普政府收紧国际学生签证等政策影响,今年秋季,美国高校新...
兴智家长信箱|孩子平时成绩很好... 问:老师您好,我家孩子今年10岁上四年级,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都很好,单元小测成绩也稳定靠前。...
定了!期末考时间已定,0.5+... 北京家长必看 期末考时间已定!六上期末成绩尤为关键,或将影响后续升学。 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0.5...
技能大师传承系列活动 与国家级... “匠心传承・共技未来” 11月14日,公共实训基地“匠心传承·共技未来”技能大师传承活动在中国(上海...
如果国家需要你上战场,你会去吗... “国家需要你上战场,你会去吗?” 这个问题如果突然问你,你会怎么答? 最近,一群中国孩子面对同样的提...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专项... 亲爱的同学们好,这里是小学课堂秘籍 今天为大家分享:1119新一上语文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考试真题...
【多彩新论】教育不能偏离育人本... 近日,山西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要求家长填写“社会资源”引发质疑和争议,校方随后发布通报致歉并停止...
你在家里的样子,决定了孩子10... 孩子的行为,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