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安徽)榜单发布。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全国第9名的绝对优势领跑全省,安徽大学以全国第86名位列省内第三。
合肥大学与池州学院分列省内第9名和第28名,成为区域高教发展亮点。
安徽大学以全国第86名、省内第3名的成绩,稳居安徽省属高校前列。
在材料学科方面,安徽大学建设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量子点显示材料已应用于国产高端显示面板。
此外,依托国家级徽学传承创新基地,出版《徽州文书全集》,为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学术支撑。
同时与科大讯飞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服务合肥“中国声谷”建设。
不过,安大仍面临顶尖学科不足的短板,未来需强化与中科大的协同创新,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合肥大学以全国第216名、省内第9名的成绩,成为安徽省应用型高校的标杆。其发展紧扣城市需求+产业对接定位。
合肥大学与长鑫存储合作开设“芯片工程师班”,定向培养半导体制造与封测技术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联合江淮汽车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开发轻量化车身技术,助力合肥“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
同时在聚焦跨境电商与供应链管理,为合肥综合保税区输送超千名专业人才。
2025年,该校横向科研经费同比增长40%,但需警惕学科同质化风险,进一步凸显“工科+商科”特色。
池州学院以全国第468名、省内第28名的成绩,成为皖南地区高等教育的代表。
池州学校的旅游管理依托九华山、平天湖景区资源,开发“智慧文旅”课程,年培训导游、民宿运营人才超500人。
生态农业与石台县共建富硒茶产业研究院,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
此外,开设青阳腔戏曲专业,联合黄梅戏剧院培养非遗传承人,活化地方文化基因。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受限于办学经费与师资力量,需借力“合池一体化”战略,探索与合肥高校的联合培养机制。
从榜单整体看,中科大作为创新极核辐射全省,合工大(第55名)、安师大(第120名)等省属高校聚焦特色学科。合肥大学、池州学院等则承担服务地方产业的使命。
安徽医科大学(第150名),安徽医科大学在公共卫生学科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但基础医学研究仍需加强。
安徽工业大学(第205名),其冶金工程对接马鞍山钢铁产业,但绿色转型步伐滞后。
皖南医学院(第301名)临床医学扎根基层,但高端医疗资源集聚不足。
2025年,安徽高校需立足差异化定位。安大应强化综合优势,合肥大学深耕产教融合,池州学院激活生态文旅潜力。
未来,安徽需推动合肥都市圈高教协同,促进创新资源向皖北、皖南流动。构建全域联动的高教生态,方能实现从“高教大省”到“高教强省”的跨越,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更强动能。
(数据来源:科学出版社《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