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公办高校有国家补贴,学费相对亲民;民办高校则自筹资金,学费自然水涨船高。然而,当一所民办高校的学费高达每年149,985元时,它还是瞬间击穿了公众的认知“天花板”,引发热议。
消息称上海一大学学费每人每学年14.9万多元。对此,上海兴伟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证实,其学费确为149,985元/年,住宿费10,000元/年,特定情况可免,也就是说这个数字,让不久前因每年96,000元学费引发讨论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都显得“相形见绌”。校方解释高昂学费源于其“与众不同”的教学内容,包含一个学期的“海上游学”!学生将在海上“漂”一百多天,停靠十多个国家,旨在打造“纯语言环境”。校方称此项目学生学费远不够成本,需补贴20多万。
同时大二需真实运营管理一个公司(团队形式),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此外,还有三次国内外研学(国内7天、欧洲21天、全球任选一国21天)。费用由公司盈利和学校补贴共同承担。
学校强调自身是非营利性机构,学费收入不足以维持运营,需依靠背后的教育发展基金会持续“输血”。据称,平均每个学生四年还需学校额外补贴约10万元。目前在校生仅一百多人,实行小班教学(师生比约1:7.8)。住宿为两人间,按三星级酒店标准设置,年费1万。国际商务专业大二强制校外住宿,免住宿费且有房租补贴。就业方面, 校方声称毕业生“基本没有”找不到工作的,今年计划在十个省市招生300人。
从校方的描述来看,其教学模式确实大胆创新,试图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海上沉浸式语言学习、真实商业项目运营、全球化研学体验,这些资源投入成本巨大,是普通高校难以复制的“奢侈品”。小班化、精英化的定位,也契合了部分对高度个性化、国际化教育有强烈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然而,近15万的年学费(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四年总支出轻松突破70万甚至更高),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这直接将绝大多数优秀但家境普通的学生拒之门外。
校方强调其教育投入巨大、需要补贴,并承诺就业无忧。但公众的疑问在于,如此高成本的“海上游学”、“真实运营公司”和“全球研学”,其教育效果是否真能与其天价投入相匹配?能否在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上带来质的飞跃?其就业去向、薪资水平、职业发展前景如何?是否与其投入的成本成合理比例?这些关键信息,校方披露得远远不够。
上海兴伟学院,提供了一种稀缺的、高度定制化的教育体验,满足了极小部分富裕家庭对“与众不同”教育的极致追求。其探索本身或许有其价值。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和学子而言,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依然在于其可负担性、教学质量和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毕竟,教育的星辰大海,不应只属于能买得起昂贵船票的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