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今年北京中考命题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北京市某公办初中数学老师张伟说。北京中考将在7月9日出分,今年是北京中考改革后的首考,总分从670分降为510分。
总分降低,最受考生关心的是难度是否提高,从而保证区分度。数学,特别是压轴题往往是最有区分度的题目。
“中考前,曾有传言称最后一道题不再是新定义题了,但最终还是考了新定义题,且难度不是很高。只不过,有的考生会放弃最后一问,腾出时间保其他题目。”张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倒是倒数第三道的代综题有点出乎意料,今年考了全新的题型,打破了常规。这体现了中考改革的趋势:命题更注重灵活性而不是单纯提高难度,助推初中教学改革减量、提质、增效。”张伟说。
中办、国办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有序推进中考改革。今年,多地中考进行了改革,突出体现在考试科目减少、体育分值增加、部分科目开卷考试等。更多的地方在跟进中考改革,将在今后几年陆续落地。
中考改革是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联动的,随着普及高中的脚步加速,以及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平均分配的比例提高,中考难度势必降低,并回归基础,但同时还要保证语文、数学等主科有一定区分度,此外,体育等考查综合素质的科目所占比重提高,鼓励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降低备考压力与投入
今年是北京落地新中考的第一年,与2024年相比,新中考计入成绩的统考科目减至6门,总成绩由670分调整至510分,道德与法治科目首次开卷考试。
6门统考科目里,语文、数学、外语分值均为10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均为80分,体育为50分。
一名平时成绩在学校排名前列的考生胡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各科里最难的是数学,我最后一道题没有答完,不过,基本上能保证会做的题目全对,预估得分95分。”
张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北京中考数学最后一题已经连续多年考新定义题,这类题目难度较高,网传的2024年数学试卷分析显示,满分7分的题目平均分只有0.9分,很好地体现了区分度。”
“今年中考前,广泛流传最后一题将不再考新定义题,但最终中考命题选择了保持稳定。”张伟说。
其他科目里,“英语很简单;道德与法治是第一次开卷考试,虽然2024年9月适应性测试时有的学生得分不高,但我感觉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物理题目很新颖但难度也不高。”胡杨说。
今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的灵活性很强,试卷中大量题目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应用为背景,比如乘船游览、园艺工人修剪枝条、青藏铁路两侧的热棒等,同时将科技前沿知识和社会热点话题融入试题,如新能源汽车、航天技术等。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宝江近日撰文介绍,北京中考的计分科目从10门减至6门,考试时间由3天缩减为2天,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骤减,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备考压力与投入。
类似的“减量”改革也在多地进行。
河南省中考改革中,初中生物学、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学完即考,考试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成绩以等级呈现,从2025年起,不再进行全省统一命题和全省统一组考,由各省辖市统一组织考试。从2025年中招考试起,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实行合场(不合卷)考试。
陕西西安从2026年起,取消化学、生物、地理计分,计分科目由10门减少为7门。
山东烟台近日发布的中考改革文件规定,计分科目总分由改革前的840分降为570分,计分科目减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山东日照则将计分科目由10门减至8门,总分由730分减至650分,同时,从历史、地理、生物学3门中选择分数最高的1门作为计分科目计入考生总分。
韩宝江写道,此次改革是继“双减”政策后持续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考试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引导回归核心素养
中考改革并非一减了之,而是减中有增,体现的不是盲目减负,而是提升素养。
首先,道德与法治、历史等文科科目开卷考试增加,鼓励开放性。2025年北京中考首次实行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
“题目太灵活了,有‘骑手、棋手、旗手’的奋斗故事,有网络直播侵权问题,有‘可爱的中国’校园展览布展等现实情境,题型上增加了判断题,总题量增加,如果每道题都翻书找答案,不仅找不到,还会答不完。”胡杨说。
在河南、河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十余个省市,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门科目已经实行开卷考试,在安徽,语文科目可以携带正版学生字典进入考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开卷考试仍然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否则如果‘人人100分’就没有考试的必要了。”
“开卷考试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有别于传统的考试形式,有的试题甚至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减轻学生单纯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负担,引导学生着力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储朝晖说。
其次,体育科目的分数权重越来越高,引导学生增加锻炼、健康成长。2025年北京中考体育占50分,到2029年将上调至70分,从分值看已经是一门主科。
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青少年“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问题凸显。连续几年数据显示,我国6至17岁青少年约五分之一面临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50%;约有500万名中小学生出现脊柱健康问题。
2020年底,云南省率先推出“中考体育100分”,大幅提高中考体育分值。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李华海说,云南中考满分700分,体育占的100分举足轻重,各方重视程度自然提升。另据报道,今年合肥市区共有4.28万名学生参加体育中考,只有45.57%的考生获得满分60分。
“如果在体育科目上被拉开2分以上的差距,对学生、家长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因为靠着报班、刷题,辛辛苦苦在文化课上多考了几分,却在体育这样容易的科目上丢分,会被认为得不偿失。”北京一名考生家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但体育中考的指向仍不是为了制造区分度,而是鼓励人人满分,因为体育不是一门靠短期冲刺就能提高成绩的科目。
因此,各地体育中考普遍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现场考试的形式,鼓励学生时时锻炼。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体育教师侯帅辉近日撰文指出,北京2025年体育中考的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体质健康考核、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两个部分,其中,学生体质健康考核部分占10分,只要学生在各项测试中取得良好及以上的成绩即可取得满分。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部分分值也为10分,且为开卷考试。现场考核部分共4类22项运动,学生从每一类中选取一项,4项满分为30分,考核评价标准也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执行。可以说,体育中考满分的“门槛”降低了。
第三,语文、数学等关键科目的权重增加,鼓励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广州市近日印发《2027—2029年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于2027年开启的广州新一轮中考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优化录取计分科目的分值。
据介绍,在中考录取计分科目保持8科不变、总分810分保持不变、文理科占比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在文科、理科组成结构上进行分值调整,语数英三主科适当提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化学科目适当减分,物理、体育与健康科目分值保持不变。
语文、英语将从120分增至140分,数学将从120分增至15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将从90分降至70分,化学将从100分降至70分。
广州市教育局官网的解读文章中写道,如此改革,是综合考虑了与新课程改革方向相衔接、与新高考分值结构相衔接,夯实语数英学科基础,注重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如逻辑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为沃土计划和脱颖计划奠定基础,适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因素。
中办、国办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早已不仅仅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的任务,而是以跨学科形式融入所有学科中。比如,今年北京语文中考要求以“一堂科学课”为题写作文,重庆英语中考的阅读理解材料包括除颤仪使用、仿生鱼和传感器原理等,都要求学生具备并运用相当程度的科学素养。
韩宝江指出,中考改革的出发点是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学校教学回归核心素养,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兴趣激发、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