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阳师范大学针对往年毕业生发起50周年校庆“千班万元”捐赠倡议引发争议。
信阳师范大学50周年校庆“千班万元”捐赠倡议 截图
在该捐赠倡议中提到,“以毕业班级为单位,由各毕业班级联络人向所在班级校友发布捐赠倡议,自愿开展捐赠,对有意向的毕业班级,倡议捐赠目标数额不低于1万元。”据悉,2025年10月28日,信阳师范大学将迎来建校50周年,值此五十周年校庆之际,该校发起 “千班万元” 校友捐赠活动。
捐赠鸣谢说明
8月5日,江南都市报记者就此事向信阳师范大学进行核实,一名校方工作人员表示,“没有说‘千班万元’,我们目前收到的有10元、20元、50元,最大金额的有10万元,但属于个人名义捐赠,没看到过万元的,大多数捐赠金额不超过5000元。”随后,记者致电该校宣传部门,接线人员称“不知道这个事”后,匆忙将电话挂掉。
一名负责校庆捐赠事宜的老师向江南都市报记者透露,“如果捐得少,可以班级或校友会的名义统一捐给学校,现在河南省教育厅对高校鼓励校友捐赠是有配套奖励的,我们也想给学校‘拉红利’,如果捐得少的话,以校友会的名义整体打给学校,这样学校多得一点好处。”
2018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捐赠配比专项资金(简称“配比资金” )是对中央高校获得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社会捐赠收入(简称“合格捐赠收入” )进行奖励补助。配比资金对中央高校申报的单笔10万元(含)以上 的合格捐赠收入资金实行配比,对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央高校,以 及民族、师范等捐赠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央高校申报的单笔1万元 (含)以上的合格捐赠收入实行配比。
这些捐赠费用主要是用于哪些方面?是否会进行公示?该名老师表示,无论是通过哪个渠道捐赠的,都会进行公示,但是只有10万元及以上的会在校史馆公示。至于“千班万元”只是鼓励班级以1万元为目标去努力,但大多数都是班主任在群里通知一下,大家捐款还是看自己的心意。
江南都市报记者注意到,倡议书还提及,所捐款项一律用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主动接受审计和社会各界监督;在捐赠答谢方面,捐赠校友姓名和捐赠班级名称将收录于《信阳师范大学 50周年校庆捐赠纪念册》存入校史馆。此外,学校还将通过多种方式对捐赠校友进行答谢,如颁发捐赠证书、授予冠名权、举办捐赠仪式等方式。
公开资料显示,信阳师范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两所师范大学之一,学校创建于1975年,时名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信阳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本科建制并改为信阳师范学院。
来源: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