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学生辍学,要去打工,有的只是在社会流浪和闲散人员混在一起。从制度层面来看,有防止辍学的规定,但并没有对辍学问题做深入的思考,也没有硬性的执行条例,那么辍学的问题似乎并不能解决。
虽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教育远非发展到让人们满意的程度。资本渗透进教育以后,会把教育办成产业化的教育,要通过教育来赚钱,而不是通过教育来让人们获得知识和文化,更不是通过教育来选拔人才。从这一点可以看到,考试制度雷打不动,并不能被改变,就可以说明资本渗透进教育的层次很深,层面很多,并不想改变现状。因为资本早已经布局教育系统,早已经形成了赚钱的模式,并不会轻易改动这种模式。教育本来和医疗一样是公益事业,是由国家来承担的,但偏偏引入了很多资本,最终搞了无底线操作,被办成了产业,那么辍学的问题也就更加显著。以前教育国办的时候就有辍学问题,即便老师找到家里去劝说辍学生,也不一定真的管用,因为没有强制措施,没有各级部门联动的拯救机制,或者说有一些条款,但没有强制执行,辍学生就很可能不读书了。以前不读书就可以打工,社会层面管理比较宽松,而现在中学生不读书并不能打工,因为某些工厂不收童工,一旦被查住,就会面临着重罚。当然也有一些工厂敢于收童工,只是有权力系统内部的保护伞,或者和主管人员协调好了,送了银子,当然就敢用童工了。有了这种需要,中学生就很可能进入一些小的工厂或企业打工,挣点钱就够自己花了,倘若说能攒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很多学校都引入了外部资本,从校服到教辅,从餐饮到基建,都有资本参与。资本进入学校,目的就是促进自身增值,而不是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人数激增,投入大学的资本迅速增值,但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了。很多中学生看到这种现象,就觉得读书没意思了。他们辍学以后,很可能会有老师联系他们,让他们回到学校继续读书,但他们就是不回去读书,家长也没办法,最终会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倘若辍学一两年之后,他们醒悟了,想要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却发现回不去了,不但学业跟不上,而且学籍已经跟着走了一两年,只能和学校说点好话,或者掏一点钱买个毕业证,却并不能正常读书了。按理说,辍学以后,辍学生的学籍就应该住校,但很多学校都不去住校,而是把辍学生弄成病退生,或者弄成请长期病假的学生,即便上级来查,也查不出任何毛病。有时候辍学生的桌椅板凳已经撤掉了,上级来查辍学的情况,学校方面会让老师给辍学生添置桌椅板凳,还要在桌子上摆上几本书。好像有学生在那学习,只不过请假了而已。如此糊弄一番,就可以轻松过关,似乎检查辍学的上级领导也知道怎么回事,只不过走一下过场而已。
对待辍学生没有任何硬性的规定,虽然学校方面可以联系他,让他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但他铁了心不读书,不想浪费钱,或者感觉成绩不好,不想继续学习,亦或许只是痴迷于玩手机,不想学习,还有就是和社会闲散人员一起私会,心跑野了,不想回到学校受到拘束,就要辍学。按理说,学生辍学了,学校方面联系他,劝他回到学校读书是应该的,学校方面并没有什么责任。乡镇单位的领导也应该出面,劝说辍学生的家长,让家长把辍学的学生送回学校。但辍学生就是不回学校,乡镇单位的领导不会出面劝说家长,家长也不会硬性地把学生送到学校。曾经有家长把不想读书的学生送到学校,学生就在学校里胡闹,吸烟、打架、骂人、怂恿别人吸烟、打架,还和老师顶撞,简直成了无人敢管的混子。学校方面让他回家反省,他正好愿意这样做。回家反省几次,他就辍学了。很多学生只是痴迷于手机,痴迷于网络游戏,觉得那样的世界才是有意思的世界,而学校是封闭保守的,是扼杀人性的,就要逃离学校,要玩自己喜欢玩的,甚至拿着家长的钱吃喝玩乐,不愿意到学校读书。在学校读书学习是需要付出辛苦的,而且要持久用力,并不能懈怠。在互联网时代,资本早已经渗透进社会每一个角落,培养人们吃喝玩乐的精神,刺激人们消费,连同权力系统都在为资本摇旗呐喊,为资本站台,也刺激人们消费,最终很多孩子会受到影响,会吃喝玩乐,就是不会勤奋努力学习,即便打工,也不能长久地干下去。
对于辍学的问题,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方便都心照不宣,都知道怎么回事,确实也没有用力去做。因为辍学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教育体制应该严格约束,却不具备强制执行力。连同老师的惩戒权都无法落到实处,没有具体的规定,就更别提对待辍学生的问题了,根本不可能解决。倘若强制让辍学生回到学校,辍学生就有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不但影响学校的纪律和声誉,而且对其他学生也会形成不良的影响。倘若辍学生想不开,在学校上吊自杀,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自残,学校方面就有推不开的责任了。宁可让其辍学,也不能让他们在学校里胡闹。他们辍学以后,家长负责,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和乡镇的领导也没有任何关系,和城市主管部门的领导更没有任何关系。衡量利弊之后,公权力部门会作出选择,只是检查的时候应付差事,通融一下就过去了,没必要在撤学生方面做文章。有学者提出这样的意见,说是中学要实行学分制,就算是教育改革了。中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修完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倘若修不完学分,就要继续读书。智力好的中学生三年就可以修完学分。倘若加紧学习,两年就可以修完学分,直接升入高一级学校。智力不好的学生三年修不完学分,很有可能用四年或五年才能修完学分。倘若真的这样实行,那么三年修不完学分的学生就有可能辍学,照样会像以前一样操作,学籍跟着走,人在社会上混,最终买个毕业证。即便中考或高考让他们必须参加才能发毕业证,那么他们也会自己报名参加考试,哪怕考了零分也有毕业证。
制度总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却偏偏出现了戏剧性的结果。要防止中学生辍学,却偏偏出现了辍学生,而对于辍学生,制度层面却往往无能为力。辍学的问题始终都存在,似乎无法解决,而权力系统总是高高在上,并不能到民间去,真正解决辍学的根源问题,也不能清除资本对教育的影响,更不能消除城乡教育的差别,当然也就任由资本运作下去了,而辍学的问题,只要不提,就算没有。辍学的学生染着黄头发,吸着烟,满大街跑,而他的学籍却在学校,也能混个毕业证,岂不是制度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