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雪晶:AI赋能与数智时代的家庭教育
开心田螺
2025-08-18 16:49:25
0

当生成式 AI 浪潮席卷教育领域,家庭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

在“协同育人,构建健康心理空间”研讨会暨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2024年会员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祁雪晶作《AI赋能与数智时代的家庭教育》主题报告

报告指出,家长在教育中要适应角色的转变,主动学习AI应用,提升数字素养,才能胜任对儿童的指导教育。人虽然要和AI协作,但AI是教育的技术工具,不能替代人的教育主体性。

01

数智时代:家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数智时代的家庭教育特征

技术维度:AI、大数据与物联网的深度渗透

  • AI大模型通过智能推荐实现学习内容个性化适配。

  • 大数据实时分析儿童学习行为并生成成长画像。

  • 物联网则通过智能设备(如学习台灯、智能音箱)构建“感知-反馈-优化”的家庭学习环境,三者共同重构家庭教育的技术支撑体系。

教育生态:资源泛在化与交互即时化重构场景

数智技术推动教育资源从“有限供给”转向“泛在可得”(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覆盖95%学科资源),同时即时通讯工具(如家庭学习群、AI伴学机器人)使亲子、家校交互从“定时沟通”变为“随时响应”,打破传统家庭教育的时空限制。

数智时代带来的教育新机遇

(1)教育公平:AI资源普惠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例:AI高考填报志愿工具走红、打破数字鸿沟

(2)个性化学习:智能诊断匹配定制化学习路径

例:AI伴学应用在学校“教、学、评、育、研、管”六大核心场景中广泛使用

(3)亲子互动:数字工具赋能非认知能力培养

例:数字游戏应用提供专门辅助训练,为孤独症儿童社交世界“点亮星空”。例如,在《星星生活乐园》中,特需儿童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社交技能训练等康复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02

AI赋能:家庭教育应用场景与新趋势、新挑战

个性化方案定制

基于答题速度的学习方案调整。智能学习系统可依据孩子答题速度,判断其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若答题速度慢,可能对该知识点理解不足,系统会推送针对性讲解视频及相似题型练习。

错题类型驱动的精准学习。通过分析错题类型,AI能定位孩子知识漏洞。例如孩子频繁做错数学应用题,系统分析出是“假设法”逻辑思维问题,进而提供专属讲解思路与巩固题目,告别盲目刷题。

智能设备辅助学习

(1)AI错题本优化学习路径

AI错题本能自动归类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推送拓展训练。孩子使用后可针对性复习,有效提升成绩,成为学习的得力助手。

(2)情绪手环促进亲子互动

情绪手环实时监测孩子压力值,当压力过高时,及时触发“亲子瑜伽时间”等互动,减少家庭冲突,增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3)智能设备助力学习习惯养成

借助智能设备,如设定学习时间提醒、学习任务打卡等功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优化整体学习路径。

跨学科知识融合教育

(1)职业规划中的跨学科分析

在孩子选专业、报志愿时,AI可分析不同学科结合的专业及就业前景。如亲戚家女孩喜欢生物和美术,AI给出“生医学插画师”等交叉学科专业,助力孩子跨学科探索未来职业。

(2)日常学习的跨学科引导

AI通过创设跨学科学习场景,如结合历史与地理知识讲述古代贸易路线,帮助孩子打破学科界限,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与运用。

(3)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支持

AI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提供资源与指导,例如在设计环保项目时,融合生物、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家校协同智能化

(1)作业学情数据共享

AI实现家庭与学校作业学情数据实时共享,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掌握程度,如孩子作业的正确率、错题分布等,以便针对性辅导。

(2)学校掌握学生在家学习状态

学校通过AI获取学生在家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长、学习时段等,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家校教育无缝对接。

(3)智能化沟通与协作

借助AI工具,家校可进行智能化沟通,如自动生成学情报告、智能提醒等,提高沟通效率,共同为孩子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风险与挑战: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1)学习数据面临的安全风险

在AI应用于家庭教育时,孩子的学习数据如答题记录、学习偏好等面临被窃取或篡改风险。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可能通过攻击教育类APP获取数据,影响孩子正常学习评估。

(2)个人信息隐私泄露隐患

孩子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若被泄露,可能导致骚扰电话、诈骗等不良后果,给家庭带来困扰。

(3)隐私泄露的不良影响

隐私泄露不仅侵犯孩子与家庭的权益,还可能使孩子对AI教育产生恐惧,降低学习积极性,阻碍AI在家庭教育中的推广。

家长教育角色的转变困难

(1)知识权威感的解构

在AI时代,孩子借助智能设备能快速获取海量知识,家长在知识传授上的权威性被削弱。例如孩子问昆虫习性,AI给出的内容比家长讲解更全面生动。

(2)亲子情感纽带的松动

部分孩子遇到困惑更倾向向AI寻求答案,而非与家长交流。如孩子面对学习压力,宁愿和AI聊天解闷,导致亲子情感交流减少。

(3)家长转变角色的阻碍

数字反哺与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导致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家长习惯知识传授角色,且自身对AI技术掌握不足,不知如何有效引导孩子,增加角色转变难度。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加剧

(1)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能为孩子配备更多先进AI教育设备与资源,如购买高价AI学习机、定制专属教育服务;而经济困难家庭难以企及,差距进一步拉大。

(2)技术普及程度差异

在一些发达地区,AI教育技术普及度高,学校与家庭广泛应用;但在偏远地区,网络设施不完善,技术推广受限,孩子无法充分享受AI教育优势。

(3)加剧不均的后果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剧,会导致不同孩子接受教育质量差异增大,不利于教育公平,可能固化社会阶层差异,影响社会整体发展。

03

AI赋能: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影响与创新

协同育人的传统痛点与AI破局

传统痛点一:家校信息不对称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显示,62%的教师因缺乏家庭学习场景数据(如亲子互动时长、电子设备使用习惯),难以针对性设计课后辅导方案;38%的家长因不了解学校教学进度,导致家庭学习与课堂脱节。

传统痛点二:社会资源分散低效

2024年研究显示,社区教育活动平均参与率仅17%,主要因家长难获取活动信息、学校与社区资源未打通,造成实践类教育资源浪费。

AI破局: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三方同步

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例,AI通过多端数据采集(家庭端学习APP、学校教务系统、社区活动数据库),实时同步学生学习轨迹、学校教学计划、社区资源清单,使教师、家长、社工三方可查看统一的“教育画像”,信息传递效率提升60%。

AI驱动的协同育人案例:北京实践

育英学校在海淀区率先启动阳光跑计划,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打造“区域统筹—校企协同—场景贯通”的智慧体育新模式,研发“桃小健”智能体,实现对学生运动轨迹、体质变化、膳食结构等身心健康情况的实时记录。

通过智能平台,育英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BMI趋势、运动强度及膳食建议,实时接收家庭训练计划、社区体育场馆情况,形成“15分钟健康生活圈”。

“体育已经从‘学校任务’转变为‘全社会共识’,通过数据共享,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社区从‘资源提供者’升级为‘健康合伙人’,家校社三方合力,‘健康第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创新思路:构建智能协同生态系统

双轮驱动模式:AI与人工分工协作

提出“AI+人工”协同模式:AI负责基础数据处理(如分析10万条学习行为数据)、方案推荐(生成3套备选计划);教师/社工负责情感支持(如与学生沟通兴趣偏好)、方案调整(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计划)。

教师角色转型:从执行者到生态主导者

智能生态中教师需承担“数据解读者”“方案决策者”“情感连接者”三重角色,主导AI推荐方案的筛选与调整,而非机械执行系统指令。

生态优势:精准度与温度的平衡

教育方案匹配度较传统模式提升(AI赋能),同时学生情感满意度提高(人工干预),实现“技术精准”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04

AI时代:家长的角色转型与能力要求

家长核心能力维度:数字素养与AI应用

家长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字素养,包括技术使用、信息判别和教育适配。

我们要做好一个议题设置的人,包括教育工具的选择、儿童隐私的保护以及个性化教育方案的调整。

实际上,家长的观念到位了以后,操作起来的难度并不大,希望家长可以勇敢尝试。

家长能力现状

AI工具使用:仅28%家长能正确启用“家长模式”

2024年调研显示,62%家长虽下载教育类AI工具,但仅28%能正确设置"家长模式"(如时间管理、内容过滤),导致14%的儿童出现"工具使用失控"(如超时使用、接触不适内容)。

数据隐私认知:53%家长存在"信息泄露风险低估"

调研发现,53%家长认为"孩子使用AI工具不会泄露隐私",仅19%能准确说出3种以上儿童数据保护措施(如关闭定位、限制麦克风权限),潜在信息安全隐患突出。

教育适配实践:仅19%家长能有效利用AI学习报告

尽管87%家长能查看AI生成的学习报告,但仅19%能结合报告调整教育策略。典型表现为:73%家长选择"按报告直接增加练习量",而非分析背后的学习方法或情绪问题。

05

AI赋能:风险预警

过度依赖AI。孩子在学习中完全依赖AI,如直接抄袭AI生成的答案,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努力。

隐私泄露隐患。在使用AI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不小心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学校、家庭住址等。要教导孩子了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不随意在不可信的AI平台输入敏感信息,定期修改密码。

06

总结与展望

以“我”为主,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力和AI的四大核心能力,包括AI思维、整合力、引导力以及判断力。

总之,面对生成式AI为家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要“握手”不要“挥拳”。积极拥抱新技术,遵循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升人工智能家庭应用的合规性与适切性。

要“协作”不要“依赖”。学会人机协同,培养孩子的数据安全意识、隐私保护意识,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要“创造”不要“因循”。探索家庭教育创新模式,提高孩子的人工智能素养,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编辑:张凯璇

审核:恽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一建押题:近10年真题... 距离一建考试不足60天了,今年的考场,注定不平凡!我们所有一建考生,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挑战!这...
北京高校力学专业大盘点:部属市... 【产学研视点】北京高校力学专业大盘点:部属市属高校共筑多元力学教育格局 力学,这门支撑人类文明发展...
看了暑假作业清单, 终于知道为... 暑假进入尾声,有多少孩子在恶补暑假作业?最近,不少家长吐槽,孩子假期被作业塞满,还要完成各种“特色作...
学校考试系统如何助力开学季在线... 在9月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开学季,长时间的假期让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对学生们的自学成果充满了期待与担忧...
1955年3月党决定成立中央和... 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
将"几月几日&quo... 我国并没有专门设定“国家教育安全日”。可能您所提到的日期或概念存在混淆。保障教育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
江佳凤(1996年),任浙江大... 近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该院2025年新进教师风采。其中,出生于1996年的江佳...
你知道吗?南方科技大学在校生多... 你知道吗?南方科技大学在校生多少人,看完你就明白了!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兴的研究型大学,其在校生...
男子遭人冒名申领多个国家补贴?... 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长期在广州市工作的41岁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男子陈长前,今年6月回乡办理更名...
202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小自... 作为华中地区法学教育的重要标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小自考法学专业以其高通过率和行业认可度,成为在职人...